□ 伊 春

張家界市永定區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內,展出的10 塊銀元
故事發生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故事的主人公叫龔占燕,是原大庸縣雙溪橋鄉陳家山人。1935 年11 月19 日,紅二、六軍團奉命長征,他們從桑植出發強渡澧水。
澧水河是敵軍堵截紅軍長征的第一道防線。
幾天前,國民黨軍19 師從沅陵進入大庸,在經過雙溪橋陳家山時,燒殺搶劫,無惡不作,龔占燕及其他老百姓帶著家中老老小小躲進了屋后的山上。國民黨軍在村子里吃喝了一夜,第二天開走了。龔占燕看著國民黨軍離開,悄悄地溜下山,看到的卻是一幅慘狀:家中亂七八糟,幾只雞被殺得精光,連柴火也被燒光,村中滿地都是雞毛、豬毛、狗毛……龔占燕只差氣昏過去,一跺腳,罵了一句:該死的刮民黨!
過了幾天,龔占燕聽說先前經過村子里的國民黨軍打了敗仗,正在逃跑。天剛黑的時候,一支隊伍就從山那邊開了過來,龔占燕以為又是國民黨的隊伍,趕忙跑到屋后山上躲了起來。他在山上連覺也不敢睡,擔心家里剩下的那一園子蘿卜白菜。黎明時分,山下響起了軍號聲,山村里的狗也開始狂叫。龔占燕走出山洞,跑到山頭上一看,只見隊伍整整齊齊地開走了。龔占燕一陣小跑回家,他看見木門上的牛尾鎖未動,院子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他納悶了,這是什么人的隊伍呢?于是,他急匆匆跑到菜園里查看。他一看,心都涼半截了,一園子的蘿卜白菜快光了,只剩寥寥幾棵。他走進園子,氣得罵出了聲:又是一群國民黨!突然,他眼前一亮,看見一棵白菜旁放著一節楠竹筒。他很奇怪,便用腳一踢,就聽見當當一陣響,竹筒分成了兩塊,一疊銀元滾了出來。他撿起銀元數了數,一共十塊。他又撿起竹塊,只見竹塊內寫著一段話:
老鄉:
對不起,未經你許可,將你家白菜扯得吃了,只留下幾棵白菜種,給你十塊銀元作菜金補償!
紅十六師某團吳、劉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龔占燕看罷,心潮澎湃,熱淚盈眶。他想,一塊銀元能買一擔谷子,我家那些蘿卜白菜能值幾個錢喲。他以前聽說過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今日一見,果然不錯。于是,他跑上山岡,大聲喊:“大家都回家吧,紅軍來了,他們不拿老百姓的東西,是我們窮人的隊伍……”躲在山上的鄉親們聽到喊聲,從四面八方回到家里,見紅軍秋毫無犯,根本不像前幾天國民黨燒殺搶掠后那樣遍地狼藉、惡臭熏天。龔占燕向大家說了十塊銀元的緣由,鄉親們無不動容,急忙追上部隊,要接戰士們回家吃點熱飯、喝口熱湯。
龔占燕找到指揮員,要將這筆“巨款”——十塊銀元還給部隊,指揮員拉著龔占燕的手說,“大哥,錢您就收下吧!我們黨、我們紅軍是有紀律的,我們就是希望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等革命勝利了,我們再回來幫您劈柴擔水、開荒種菜。”龔占燕久久說不出話來。
紅軍走了,那十塊銀元留下了。無論以后的歲月多么艱難,龔占燕老人也舍不得用那十塊銀元。后來,他怕當地團防武裝搜查,便把那十塊銀元裝在竹筒里,埋在了屋基地下。老人過世前,把兒子龔建業叫到病床前,告訴了那十塊銀元掩埋的地方,并囑咐兒子,要把那十塊銀元當作傳家寶一樣傳下去。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當地政府修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龔建業聽到征集革命文物的消息后,毫不猶豫地將十塊銀元捐獻了出來。他說:“我把它捐出來,是要讓大家都知道紅軍的故事,要讓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一代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