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俊杰 孔燕(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強調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隨后教育部、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明確通過“雙高”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至2022年“雙高”計劃高職院校成為引領高等職業教育的中堅力量。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專業群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圍繞重慶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和四川省構建工業“5+1”、農業“10+3”、現代服務業“4+6”現代產業體系,立足智慧型供應鏈高端產業,融合IoT、AI、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對接數據分析崗、智能倉儲崗、智能運輸崗等崗位群,以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核心,以電子商務、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等專業為骨干,構建以智慧型供應鏈服務為主攻方向的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群。
1.物流與供應鏈產業納入國家現代服務業體系
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AI、IoT、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消費快速升級迭代,加速了產業轉型和流通國際化,數字經濟邁向從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傳統物流產業逐漸向現代供應鏈產業邁進。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2020年四川省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的意見》以及國家“十四五”規劃等均將構建現代化供應鏈作為現代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對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制造業供應鏈可視化和智能化等方面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為供應鏈產業服務“中國制造2025”指明了發展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產業也必將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2.供應鏈產業發展迅猛,產業需求量驟增,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數量缺口巨大
智慧型供應鏈產業已成為成渝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增長極。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城市產業布局調整、現代消費方式不斷升級、電子商務技術廣泛應用,以及工商業發展模式日趨多元,在數字經濟牽引下,需求分析、智能匹配、智能倉儲與運輸、智能采購、智能配送、智能生產等整個供應鏈產業發展迅猛,串聯了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及外包服務商等關聯方的需求,整合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重要資源,技術的滲透性更強,可視化、移動化特征更加明顯,人機系統的協調性要求更高,技術與管理高度集成,在先進技術的加持下,供應鏈正逐漸向智慧化迭代。
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相鄰200多公里,以成都、重慶兩座特大型國家核心城市為中心所組成的27個城市群落和經濟板塊擁有超1億人口和近6萬億元經濟總量,在國家經濟地理中具有難以替代的戰略定位,產業潛力巨大,智慧型供應鏈產業中復合型技術技能專業人才嚴重缺乏。
1.專業群未能緊密對接產業鏈,賦能產業發展力度不夠
AI、IoT、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和共享經濟理念,加速推進智慧型供應鏈產業體系變革,為學生的就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崗位選擇,為育人過程提供了更為多元的方向和路徑。但現有專業群在組建邏輯、課程構建體系、人才培養指向、服務產業定位等方面還相對孤立,重視人才培養的獨立性,忽略產業上、中、下游需求的連貫性,沒有根據產業鏈需求形成嚴密的專業人才培養鏈,專業鏈和產業鏈各自發展,供給側不能精準對接需求側。
2.技術與服務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對專業群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智慧型供應鏈是我國現代服務體系的基礎,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GDP增速均高于國內平均水平,隨著消費升級,產業鏈服務對象外延至智能制造、綠色建筑、應急物流、電子信息、能源供應、醫療衛生等領域,服務內容橫向拓寬、縱向加深,協同化、服務化、智能化、集約化、網絡化等產城融合進程加速,這對技術和服務的適配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作為中國重要的消費增長極,智慧型供應鏈產業是重慶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和四川省構建工業“5+1”、農業“10+3”、現代服務業“4+6”現代產業體系的前提和關鍵,在為專業群人才培養拓展發展空間的同時,對專業群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高水平專業群務必精準對接特定產業鏈,這是國家“雙高”建設基本出發點。為國家重點產業和區域性支柱產業輸送人才通過人才和智力支撐,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專業群服務的子產業應以四川“4+6”現代服務體系為出發點,重點圍繞商業貿易、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文體旅游等4大支柱型服務業以及科技信息服務、商務會展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川派餐飲服務、醫療康養服務、家庭社區服務等6大成長型服務業來思考組群邏輯。
“雙高”專業群人才培養要重點面向產業高端或者高端產業。國家職教20條和“雙高”規劃明確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是為國家2035遠景目標和工業制造2025計劃作出的頂層設計。如何為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以及現代化服務業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事關國家綜合競爭力提升,決定了高端產業鏈和產業鏈高端能否服務國家戰略并走向世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前所未有地凸顯其在全國發展版圖上的戰略地位,有力提升了雙城經濟圈作為國際門戶樞紐、國內經濟發展回旋空間和西部人口經濟主要承載地的極核地位,必將以國家戰略之勢賦能城市功能、產業優勢、創新活力。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大數據技術為工具和手段,結合京東智慧供應鏈場景,通過對消費前端數據挖掘與分析,逆向再造智慧型供應鏈流程,智能化升級傳統供應鏈為消費者畫像、智能匹配、智能運輸與智能倉儲、智能采購、智能生產、數據分析等流程。數據采集崗、數據分析與決策崗、智能采購崗、智能倉儲崗、智能運輸崗、智能配送崗、智能生產崗、智慧平臺運營崗等構成智慧型供應鏈崗位群,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大數據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等專業對應智慧型供應鏈不同崗位群人才培養。采購、倉儲、運輸等基本技能,智能倉儲、智能運輸、智能配送、數據采集與分析等新型技能,大數據消費畫像、訂單及物流等可視化畫像、無人倉及無人車等控制管理等綜合技能構成了智慧型供應鏈崗位必備技能。專業群與產業鏈對應邏輯如圖1。

圖1 專業群與產業鏈對應邏輯圖
面向零售業、制造業、餐飲連鎖業等服務對象,通過需求分析、智能匹配、智能倉儲與運輸、智能采購、智能配送、智能生產等環節,圍繞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及商流,集生產商、制造商、銷售商于一體,共同構成了智慧型供應鏈產業體系,專業群主要聚焦并對接產業鏈中上游的需求分析、智能匹配、智能倉儲與運輸、智能采購、智能配送等環節,人才培養規格對應崗位需求,專業課程對應服務領域,訓練項目對應工作內容,迫切需要校企共同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專業群服務產業的精準度,為智慧型供應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現代物流管理(智慧物流)為核心,電子商務(電商物流)與其互為平臺支撐關系,物聯網應用技術(智能物流)為電子商務(電商物流)提供基礎支持,電子商務(電商物流)為大數據技術(智能物流)提供數據支撐,大數據技術(智能物流)和物聯網應用技術(智能物流)分別為現代物流管理(智慧物流)提供智慧決策和智能助力,現代物流管理(智慧物流)為大數據技術(智能物流)和物聯網應用技術(智能物流)提供應用場景。專業群構成邏輯如圖2。

圖2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群構成邏輯
基于高度智慧集成的京東供應鏈體系,分析其逆向再造的智慧型供應鏈核心技術、崗位構成和產業流程,據此構建以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核心,電子商務專業、大數據技術專業、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為骨干的專業群。專業群內各專業技能對應產業鏈實際生產環節,互為依托。電子商務側重于供應鏈前段消費數據支持、訂單管理、客戶管理等環節;大數據技術專業側重于數據采集、分析與決策等環節;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側重于產品溯源、可視化智能管理及傳感器、RFID、GIS、紅外感應、激光掃描、氣體感應等技術應用等環節;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側重于智能倉儲、智能運輸、智能配送、智能采購等運營與管理等環節。4個專業基礎相同、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通過優化配置資源,共享專業基礎課程、實訓及校內外實訓基地及專兼職教師等教學資源。專業群可共享專兼職教師資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合作企業等資源,通過優化配置,實現資源共享和專業優勢互補,提升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
專業群組群邏輯包括崗位群邏輯、產業高端業態邏輯、人才培養定位邏輯、高端產業關系邏輯等5種,特高專業群的改革建設既要體現特色和高水平兩個核心定位,又要有嚴謹的組群邏輯。專業群的構建是專業鏈能夠精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組群邏輯以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產業邏輯關系為依據,務必突出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特色、學科基礎和行業基礎,以邏輯關系確立群內專業主輔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