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燕,楊建欣,和太平
(1.廣西大學 林學院,廣西南寧 530004;2.廣東理工學院 建設學院,廣東肇慶 526070;3.肇慶學院,廣東肇慶 526061)
植物景觀是學府園林內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1]。合理的植物景觀規劃能構建出生態化和園林化的校園環境,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校園植物景觀是校園生態建設的基礎,也是校園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2-3]。校園植物景觀與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對其進行評價能體現師生對校園環境的滿意度。國內對于植物景觀的綜合評價和研究起步相對較晚,近年來,關于校園植物景觀的評價研究逐漸增多,根據植物景觀評價提出改善建議,有利于植物景觀的建設[4-6]。
層次分析法(AHP)能對復雜的決策問題進行分析,將復雜的問題條理化和層次化[7-8],該方法已被應用于城市公園[9-10]、居住區[11]、風景旅游區[12]、城市道路[13]和大學校園[14]等不同類型的景觀評價中。本研究對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的校園植物景觀進行調查與分析,采用AHP 法對校園植物景觀進行評價,為今后校園植物景觀設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肇慶市是廣東省主要林區之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植被為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有不少珍貴植物,為南亞熱帶地區的物種寶庫。肇慶學院位于肇慶市端州區(112°29′E,23°6′N),設北嶺主校區和星湖校區。北嶺主校區占地面積逾80 hm2,校園內碧草如茵、鳥語花香,植物較豐富。
1.2.1 實地調查
以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為調查對象(圖1),2020年8—10月對教學科研區、師生生活區、體育運動區和核心景觀區的喬木類、灌木類、草坪地被類、水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等植物資源進行調查,記錄品種、科屬、觀賞特性、生長狀況和應用情況等;2020年12月再次進行調查,側重點為植物景觀的現狀、種植特點及存在問題等方面。

圖1 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校園功能分區Fig.1 Functional district of Beiling main campus of Zhaoq?ing University
1.2.2 意見征詢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采取紙質問卷與“問卷星”相結合)征詢21 名專家(風景園林或相關專業教師6人、風景園林及相關專業學生10 人、其他專家5 人)的意見,獲得校園植物景觀相關指標的權重值。
1.2.3 綜合評價
校園植物景觀評價模型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對象層;準則層分為植物景觀視覺、植物景觀生態、植物景觀心理、植物景觀功能和植物景觀文化5 個方面,對象層分為16個方面(表1)。

表1 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校園植物景觀評價模型Tab.1 Campus 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model of Beiling main campus of Zhaoqing University
首先,采用1~9比例標度法對兩相比較的指標因子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賦值,構建判斷矩陣[15];其次,使用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對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出準則層各因子相對權重;最后,利用加權法計算對象層對目標層的相對重要性。在嚴格遵循AHP 法計算規則的前提下,借助yaahp 軟件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生成判斷矩陣并計算結果。
根據校園植物景觀評價模型,采用專家賦值的方式得到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A-B,B1-C,B2-C,B3-C,B4-C,B5-C),計算各個評價因子的權重值,并進行一致性檢驗,所得結果均小于0.1,說明結果具有一致性,進而得出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校園植物景觀評價模型指標層、準則層和對象層中的各個因子所占的比重(表2)。

表2 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校園植物景觀各評價指標總排序Tab.2 Total ranking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of campus plant landscape in Zhaoqing University
校園植物景觀綜合評價得分(F)計算公式為:

式中,Bi為評價指標的權重值;Wi為評價指標的評分值;n為因子數。
21 名專家采用現場與照片結合的方式進行量化評分,以10、8、6、4 和2 分別代表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很差。為使計算結果統一,便于分級,所有合成權重值均乘以10(表3)。綜合評價指數(CEI,%)的計算公式為:

表3 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校園植物景觀綜合評價得分Tab.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of campus plant landscape of Zhaoqing University

續表3 Continued

式中,S0為各項因子理想最高分。
當80%<CEI ≤100% 時,景觀質量等級為Ⅰ級,表示景觀質量非常好;當60%<CEI ≤80%時,景觀質量等級為Ⅱ級,表示景觀質量較好;當40%<CEI ≤60%時,景觀質量等級為Ⅲ級,表示景觀質量一般;當CEI ≤40%時,景觀質量等級為Ⅳ級,表示景觀質量較差。
校園內共有園林植物61 科138 屬175 種,豆科(Leguminosae)植物種類最多(12 種),其次為桑科(Moraceae,10 種)、夾竹桃科(Apocynaceae,9 種)、棕櫚科(Acecaceae,9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8種)和桃金娘科(Myrtaceae,8 種),主要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適生植物,適合在大學校園內種植。
共有喬木類27 科55 屬74 種,灌木類(含小喬木)29科50屬59種,草坪地被類19科30屬35種,藤本類1 科1 屬1 種,水生植物類5 科5 屬6 種,占比分別為42.29%、33.71%、20.00%、0.57%和3.43%;常綠樹種有145 種,落葉樹種有30 種,常綠樹種明顯多于落葉樹種,體現出華南地區獨特的植物景觀風貌特征。因高溫多濕的環境條件,部分植物全年保持旺盛生長,但其屬性歸類有差別,如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表現為終年常綠,在熱帶地區被歸為常綠樹,但在亞熱帶地區被歸為落葉樹。各類生活型的植物配置比例不協調,喬木灌木的比例不恰當,今后校園植物優化提升時可增加灌木類植物品種,使植物配置更加合理和豐富。
校園植物景觀有以下特點:校園綠地面積較大,以豐富的園林植物串聯不同的校園功能分區,能滿足校園師生戶外活動和學習等需求;運用較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鄉土植物,營造出識別度較高的校園景觀。同時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兩條校園主干道的行道樹種植不合理,預留的樹池太小(部分規格不足1.5 m × 1.5 m),難以滿足黃葛榕(Ficus vi?rens)、小葉欖仁(Terminalia neotaliala)、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和高山榕(Ficus altissima)等樹木的生長需求,導致植物生長狀況較差。二是部分植物種植較多,如非洲茉莉(Fagraea ceilanica)、金葉假連翹(Duranta erecta′Golden Leaves′)、鵝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和福建茶(Carmona mi?crophylla)等;部分植物種植較少,如吊瓜樹(Kigelia africana)、菲島福木(Garcinia subelliptica)和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等。三是部分區域的植物景觀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較差,植物景觀的功能未能體現,如部分植物體量過大,對周圍建筑物的采光通風造成干擾;校園學府南路沿線植物主要為鳳凰木(Delonix regia),種植過于稀疏,沒有起到阻隔廣茂鐵路火車噪聲的作用等。
準則層權重值表現為植物景觀生態>植物景觀功能>植物景觀文化>植物景觀視覺= 植物景觀心理。說明在校園植物景觀設計中應遵循生態優先原則,通過合理的園林植物配置,打造高質量的生態環境,使校園環境宜學、宜居[18-20];校園植物景觀應滿足師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需求,能提高師生學習和工作的效率[21];還要做到在整體景觀風貌上體現出大學校園獨有的景觀特質,映射出大學校園的精神文化特質,符合大學師生的心理和使用需求。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美好的景觀形象;沒有美好的景觀形象,就難以滿足人們的行為需求和精神享受;沒有人們在景觀環境之中的行為活動,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將變為空談[22]。
對象層權重值表現為校園植物種類豐富性>校園植物景觀及綠地空間可達性>校園植物群落層次性>校園植物景觀舒適愉悅感>校園植物景觀文化內涵>校園植物景觀的教育功能>校園植物生長情況>校園植物景觀整體風貌>校園植物景觀地域特色>校園植物景觀保健功能>校園植物景觀多樣性及時序變化性>校園植物景觀安全性和親和力>校園植物景觀遮蔭效果>校園植物景觀觀賞價值>校園植物景觀意境營造>校園植物景觀與硬質景觀協調統一,表明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校園植物景觀具有地域特色,舒適宜人,體現出校園文化內涵,具備優良的可達性,便于使用者方便快捷地到達空間場所內部。植物景觀的教育功能[23]、保健功能[24]和遮蔭效果[25]也不可或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植物種類雖較豐富,但植物群落的層次不明顯,植物生長情況較差。
校園植物景觀評價指數為66.163%,屬Ⅱ級,表明其植物景觀已經達到良好水平(表3)。以滿分100 分為參照標準,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校園植物景觀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將來需結合校園規劃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植物景觀的提質改造,不斷豐富和完善校園植物景觀。
在各準則層內部表現最佳的指標分別是“校園植物景觀整體風貌”、“校園植物種類豐富性”、“校園植物景觀舒適愉悅感”、“校園植物景觀遮蔭效果”和“校園植物景觀地域特色”。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校園植物景觀特點如下:第一,校園植物品種較為豐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植物景觀風貌,但在“校園植物景觀觀賞價值”以及“校園植物景觀與硬質景觀協調統一”等方面還需要不斷優化,在保證植物豐富性的基礎上,注重植物的配置,提高觀賞價值;同時要處理好植物景觀與其他造景元素的關系,使各景觀元素和諧統一。第二,校園植物種類豐富,但植物群落層次不夠豐富,植物生長表現較差,應改善校園植物養護管理措施,確保植物長勢良好,更好地構建校園植物景觀整體形象。第三,植物景觀安全性高,令人感到舒適愉悅;第四,校園植物景觀地域特色較為突出,在植物景觀規劃設計中較為重視園林植物夏季防暑遮蔭的功能。
采用AHP 法對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的校園植物景觀進行評價,得出的結果與現實情況相符,說明指標的選取和評價較科學合理,得出的結果能指導校園植物景觀設計。肇慶學院北嶺主校區的校園植物景觀不僅能給廣大師生提供宜居宜學的空間場所,且各個功能區設計基本合理,能滿足不同區域的使用需求。
大學校園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園林綠地,其使用對象相對單一、文化氣息相對濃厚、景觀營造水平相對較高及養護管理相對粗放,要使得校園植物景觀評價更具有實際可操作性,需在不同時間段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如TOPSIS 法[26]和模糊綜合評價法[27]可以提高評價過程的可操作性,使評價結果客觀準確;SBE 法[28]能從不同角度全面評價植物景觀,有利于全面把握評價對象。在實際應用時,也要注意不同地區植物生存的環境和不同校園植物生長的微環境,在模型設計和指標選取方面應不斷完善,使評價結果逐漸趨于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