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大力發展國有、民營文博場館,使煙臺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山東省先進水平。煙臺文博場館璀璨多姿,承載著歷史,彰顯著人文精神和時代特色,成為市民美育的園地、高雅藝術的殿堂、文化服務的平臺、文明城市的窗口,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煙臺市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6.9萬余件/套,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1萬余件/套,是山東省館藏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具有團體考古發掘資質和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下轄市文化中心主館、煙臺民俗博物館和膠東革命紀念館三處館區。
煙臺市文化中心主館設有《山海古韻》《世紀之路》兩個基本陳列,《筆墨丹青》《君子比德》《瓷苑掇英》《繩墨神工》《古錢今覽》《許麟廬藝術館》等六個專題陳列以及一個臨時陳列。煙臺民俗博物館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會館,是中國北方現存的唯一一座具有閩南風格的古建筑群,也是一座集中展示煙臺地方民俗風情、弘揚媽祖文化的民俗博物館。

煙臺市文化館(原群眾藝術館)現為國家一級文化館,設有文藝活動部、藝術創作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等部門,創作的音樂作品《闖海人》、舞蹈作品《舒心的日子扭著過》、《我和爺爺踩高蹺》、大合唱《沂蒙山小調》、《雨后彩虹》分別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常年開設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60多個專業培訓班;創立“三位一體”的文化服務模式;組建文華愛樂樂團、華韻民族樂團、群星合唱團等多支館辦文藝團隊,打造“一館五團”培育模式,常年活躍在基層,成為煙臺市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堅力量。
煙臺圖書館有主館和少兒館兩個館址,現為國家一級館。擁有24個對外服務窗口,閱覽座席1050個,年接待讀者150余萬人次。館藏各類文獻160余萬冊,報刊期刊1337種,古籍7萬余冊,其中7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33部入選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館藏古籍數量和質量居山東省內地市級館之首。煙臺圖書館圍繞建設“書香煙臺”的總體目標,深化《煙臺市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貫徹落實,年均推出各類讀者服務活動400多項,打造“書香煙臺”全民閱讀季、燈塔故事會、“一路書香”流動服務等品牌活動20多個。
煙臺美術博物館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地市級美術博物館,是集展覽、收藏、研究、公共教育等職能為一體的公益性文化單位,也是中國離大海最近的美術博物館。每年自主策劃各類藝術展覽活動50余場;每年開展以“基層共享分館制”與“美術館優+計劃”為主要內容的公教美育活動120余場。煙臺畫院培養了大批美術創作骨干,先后有400余件作品在全國各類美展中入選和獲獎,其中:叢如日的水彩畫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徐先堂獲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金獎、馬援獲百家金陵國畫金獎、孫成河與徐先堂分別獲第一屆和第三屆“金彩獎”三等獎。張純彥、張京剛、王大力、王巖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
Yantai takes the opportunity of creating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 for the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to strongly develop state-owned and private cultural museums and sites, putting Yantai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terms of the area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per 10,000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