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嵐雨

6月19日,伊朗內政部長法茲利在內政部選舉總部公布了伊朗第十三屆總統選舉結果,司法總監易卜拉欣·萊希以絕對優勢勝選,成為伊朗第八任總統。
此次伊朗總統選舉或許是1993年以來最無懸念的一次。投票期間,萊希的得票率為壓倒性的62%,剩下3名候選人的得票率總和約為23%。萊希是伊朗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當選標志著伊朗政治完成向保守派的“回擺”。通常,伊朗政治力量被簡單劃分為保守派和改革派。在政策傾向上,改革派主張重返伊核協議,力爭同美國實現關系正常化,促成國際制裁的解除,進而通過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來實現經濟的持久發展。保守派則認為伊朗無法從伊核協議中受益,主張將外交精力投入發展同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的關系。保守派還要求對違背伊斯蘭道德的行為予以堅決打壓,強調加大國家財政對社會低收入群體的補貼。
萊希的大優勢當選,也離不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青睞。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后形成的伊朗政體中,領袖是最高決策者、國家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直接掌控憲法監督委員會(簡稱憲監會)、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國家廣電總局、司法機構等關鍵權力機構。領袖直接掌控的機構也被稱為“教權體系”。而總統主要負責制定國家經濟政策,執行國家外交和安全政策。根據伊朗選舉法,總統選舉每四年一次,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可連任一屆。領袖直接掌控的憲監會負責在選舉中對報名的總統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在本次大選開幕前,多名萊希的熱門競爭者被排除。例如開國領袖霍梅尼之孫哈桑·霍梅尼曾宣布作為改革派的代表參選,但在領袖哈梅內伊的建議下他選擇退出選舉。同樣深受領袖器重、出自保守派的前議長阿里·拉里賈尼和現第一副總統賈漢吉里則被憲監會取消了競選資格。有分析認為,兩人即使參選當選幾率也極小,但還是被憲監會排除。
顯然,憲監會不允許在萊希當選道路上出現任何不確定性因素,這一姿態也引發了輿論對伊朗最高權力過渡議題的關注。鑒于伊朗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82歲高齡和可能患有的疾病,伊朗各界熱切關注最高領袖換屆的動向。伊朗主流社會輿論普遍認為,一名什葉派教法學家成為最高領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先成為總統,證明他享有民眾支持;二是出身圣裔(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在當選總統前,萊希在其他方面都很符合社會輿論對未來領袖的認知,他既是什葉派教法學家,也是圣裔。憲監會極力確保萊希當選,則幫助他滿足了成為領袖的最后一個條件。
可以預見,在萊希的總統任期內,領袖、議會、革命衛隊等權力機構對總統施政的干預會相對減少。這也是萊希最大的執政優勢之一。自1989年伊朗領袖―總統二元權力政治結構建立以來,政府績效一直受到來自領袖、議會和革命衛隊的強烈影響。當上述機構配合總統施政時,政府效率會出現明顯提升,? 反之則會下降。從萊希與領袖哈梅內伊的關系來看,他深受領袖器重。2016年領袖任命他為伊朗最大宗教基金會——拉扎維圣城基金會的托管人。2017年,在參加總統選舉失利后,領袖不僅讓他繼續擔任托管人,還將他調入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旨在增加其政治閱歷。一年半后萊希又被任命為司法總監,成為“教權體系”內的二號人物。從議會方面來看,議長加里巴夫在萊希當選后便立刻表示議會將全方面配合未來新政府的工作。伊朗革命衛隊方面,老中青三代衛隊出身的政客都表達過對萊希的絕對支持。因此,相比魯哈尼政府,可以預期萊希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所受外部阻力將極大減少,執政效率也會大幅提升。
根據萊希5月15日的參選演講,他的競選口號是“強大和可敬的伊朗”。其中“強大”主要指的是國內政策目標,“可敬”是對外政策目標。為了建設“強大的伊朗”,萊希強調加強政府執政能力建設和改善民生。加強政府執政能力的核心舉措是進行反腐和政務公開。就萊希對反腐問題的強調來看,他上臺后勢必會在伊朗政府內部展開全面的反腐運動。一些分析認為,萊希可能會用出身衛隊、對伊斯蘭革命信仰較為堅定的青年保守派替換現有的親改革派老一代技術官僚。改善民生的核心舉措是通過加大政府在食品、日用品、醫療和福利住房上的補貼來減少社會低收入群體的經濟負擔,并在2025年前創造400萬個就業機會。為了實現創造就業的目標,萊希主張將制造業稅收減少10%。此外,萊希非常強調減少財政預算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宣稱將在2023年實現所需外匯收入全部來自非石油商品出口,并在2025年實現財政預算完全擺脫對石油收入的依賴。
在外交政策上,為在國際舞臺上塑造“可敬的伊朗”,萊希表示將以發展國內實力為中心,開展智慧和創造性外交。其中“智慧”強調與世界各國進行友好交往,而“創造性”則是指不會刻意排除與美國進行交流。這顯示,萊希并不抗拒與美國就重返伊核協議進行接觸,他還曾表示會尋求解除制裁。此外,萊希在地區政策方面也表示將加速改善與域內國家關系,這意味著他將繼續推動沙特和伊朗之間進行的談判。
但萊希的執政也不會一帆風順。自2017年底以來出現的政治冷漠使民眾參政的效能感和獲得感減少。此次總統選舉中的作廢選票數量高達370多萬張,占總投票數的12.88%。有分析認為,這些廢票主要來自有投票義務的伊朗政治體制內人員,他們為表達不滿選擇投廢票。如何通過經濟和政治改革,切實提升民眾的獲得感,將是萊希面臨的一大挑戰。
(摘自《世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