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黎明 趙陽 王自堃
9月26日,為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建設”的有關要求,自然資源部在成都市舉行“多規合一”的規劃學科建設及面向2035年的國土空間規劃座談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出席會議并發言,有關專家應邀參會就相關問題展開交流探討。
座談會上,清華大學尹稚教授提出,規劃學科體系需要廣泛的學科群作為支撐,其中城市規劃學科能夠發揮主導和組織作用,但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只有學科發展與實踐工作相融合,才能有效解決學科建設問題和實踐落地問題。同濟大學彭震偉教授認為,要面向未來,面向“多規合一”需求進行規劃學科建設,重點突出學科交叉。城市規劃學科要進一步根據“多規合一”要求梳理學科內涵,更進一步推進相關學科建設。規劃學科建設要循序漸進,按照國家要求改進教學和人才培養。同濟大學伍江教授強調,國家快速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化的核心的學科價值不斷外延。規劃學科建設要適應國家“多規合一”規劃發展需求,根據社會實際需求來明確專業人才的課程培養方向。在華南理工大學王世福教授看來,國土空間規劃是一個包括五級三類的規劃體系,規劃學科建設應不斷融入地理學等相關學科師資,加強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能力培養,關注社會,關注鄉村,并積極補強相關知識。規劃學科建設需要進一步與相關學科交叉協同,在理論和方法體系方面與時俱進。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張文忠研究員提出,國土空間規劃的理論和實踐是長期性工作,不是一個學科能夠完成的,是多學科、多方法的融合交叉、相互吸收。同濟大學欒峰教授分析認為,學科發展有自身的規律,會根據實踐的需要發展知識,知識逐漸沉淀推進學科發展。東南大學陽建強教授強調,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需要遵循學科自身發展規律,要有整體思維和系統思維。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城鄉規劃學科需要突出核心能力建設,同時也需要具有開放、創新、學習和融合精神,共同完成和支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相關學科群的學科建設。
在重慶大學趙萬民教授看來,“多規合一”的規劃學科建設是在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的一種融合體系建設,城市規劃、設計和空間規劃設計都連在一起,也是國家大發展的需要。他建議設立國土空間規劃的專業建設方向,以當前相對完整的城市規劃學科一級教育體系為核心和基礎,在教育部設立國土空間規劃專業,通過幾年時間培養人才來支撐我國的國土空間規劃。
湖南城市學院副校長湯放華提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是一項由城鄉規劃等多個學科支撐的事業。為了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規劃學科建設在鼓勵核心課程以外還要鼓勵各級各類辦出自己的特色。華中科技大學黃亞平教授認為,國土空間規劃學科建設應加強以城鄉規劃學為核心的相關學科群建設,或者將城鄉規劃學更名為國土空間規劃學。在清華大學譚縱波教授看來,學科邊界除自身發展外還要考慮其他相關學科的建設發展情況,當前高校城市規劃專業人才應積極參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各部分工作。成都市規劃設計院總規劃師唐鵬指出,學科要發展,就需要從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后再從實踐中解決問題,回歸到學科,完善學科建設。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提出,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建設應以城鄉規劃學為核心,其知識體系構建需要更多實踐基礎,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的指示要求,適應發展速度。學會理事長孫安軍認為,“多規合一”的規劃改革,需要一段時間來總結實踐經驗,架構理論,完善學科發展。
莊少勤在總結發言中強調,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要按照黨中央精神、國家立場堅定不移地推進規劃改革,超越部門和學派的局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尊重客觀規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形成規劃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要圍繞空間治理現代化推進規劃學科建設,與時俱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規劃學科和空間治理體系。要深入改革實踐來推動規劃隊伍建設,本著對國家負責、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共同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
會上,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了國土空間規劃四大體系構建情況,以及行業隊伍、規劃學科建設等方面的進展和成果。來自高校、地方自然資源部門的代表以及40多位青年規劃工作者代表踴躍發言,并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交流。(摘編自《中國自然資源報》2021年9月29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