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耀,姚軍,魯龍飛,羅嘉軍
95894部隊
2021年6月4日,美海軍MQ-25“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成功對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斗機進行了空中加油試驗,這是航空史上首次無人機對有人機實施空中加油,該型無人機的發展及性能特點值得我們了解與分析。
航母艦載機聯隊戰斗力的發揮,需要依靠多種機型艦載機聯合作戰,其中艦載加油機是航母艦載機聯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美國海軍并沒有專門的空中加油機,其航母艦載機目前采用的是“伙伴加油”模式的空中加油,也就是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攜帶空中加油吊艙,來給其余戰斗機進行加油。因此,空中加油作為F/A-18E/F“超級大黃蜂”的“兼職”,每次出動約有30%的架次會用于伙伴加油,大大降低了航母艦載機的使用效率。面對使用戰斗機作為空中加油機的窘迫局面,美國海軍提出了專用無人加油機的需求,成果就是目前正在進行測試的波音MQ-25“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
MQ-25艦載無人加油機項目于2016年正式立項之后,波音、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門、通用原子公司等多家美國軍火巨頭紛紛參與競標。
通用原子公司推出“海洋復仇者”艦載無人機,在主打空中加油的同時也兼顧了攻擊性能,在機翼下方有4個外掛點與武器吊艙,使用的武器也與MQ-9相兼容,但是對于更追求單一性能加油機的美國海軍而言,“海洋復仇者”的創新反而被視為了“雞肋”。洛馬基于RQ-170“哨兵”無人偵察機推出代號“海上幽靈”的艦載無人機,諾格則以上一代艦載察打一體無人機X-47B作為藍本的項目方案,二者均采用了更有利于隱身設計的飛翼布局,同時強調隱身與攻擊性能,但是更為先進的性能幾乎必然帶來成本的上漲。
而波音的MQ-25項目采用了相對傳統的設計思路,具有明顯的機翼、機身、尾翼等結構外形,但這并不意味著波音的設計在裝備的先進性上有所折扣。與此相反,傳統布局的機身在航程、載重、成本等方面具有更加實惠的優勢。波音于2017年12月19日推出了第一架MQ-25的原型機;2018年8月底,波音在競爭中擊敗洛馬、諾格和通用原子公司等強勁對手,贏得了總額達8.05億美元的美國海軍MQ-25艦載無人加油機的設計與制造合同。這也證明了衡量一款武器裝備成功的標志,并不是單純的“先進”,更多的是“適合”。

圖1 F/A-18大黃蜂艦載機伙伴加油。

圖2 MQ-25無人機的驗證機。
2019年5月,波音將此前進行維護和升級的MQ-25“黃貂魚”無人機從波音總部轉移到了美國斯科特空軍基地附近,準備參加美國空軍組織的相關測試。2019年9月19日,波音宣布MQ-25“黃貂魚”無人機的T-1原型機在位于伊利諾伊州的中部機場進行了首飛,該機在試飛員遠程操控下持續飛行了2h。

圖3 MQ-25“黃貂魚”無人機首次為美國海軍的F/A-18F“超級大黃蜂”進行空中加油測試。
波音在新聞稿中表示,這架MQ-25 T-1原型試完成了自動滑行和起飛,然后按照預定路線飛行,以驗證飛機的基本飛行功能及與地面控制站的合作,這是該無人機為進入航母飛行甲板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2020年12月9日,MQ-25 T-1原型試首度掛載科巴姆(Cobham)公司制造的空中加油吊艙(ARS),完成了2.5h的試飛。
據美國海軍協會官網的報道,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和波音于2021年6月4日下午進行了MQ-25 T-1原型機的空中加油試驗,成功對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進行了空中加油,這是航空史上首次由無人機對有人機實施空中加油。
MQ-25 T-1原型機使用海軍標準的探測錐式空中加油方法完成了加油機任務。在飛行過程中,受油機海軍F/A-18F“超級大黃蜂”接近MQ-25進行加油測試,進行編隊評估、尾流測量、錐套跟蹤,然后與無人機連接,MQ-25隨后成功地將燃料從其空中加油儲存箱(ARS)輸送到F/A-18F。
波音表示,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繼續對MQ-25 T-1原型機進行飛行包線擴展、發動機飛行試驗等多項試驗,并在6個月內開始在航母上試驗該原型機,其受油機型將納入E-2艦載預警機等多種機型。波音還計劃在2022年秋季向美國海軍交付首架用于地面試驗的MQ-25。
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單次的攜油量在14t左右。因為是采用無人加油,因此加油方式采用的是較為傳統的軟管加油方式,該方式對于加油機的操作要求不高,只需要保持好航線,按程序收放加油錐套就行,上述操作都能通過地面站控制實現。
經過X-47BUCLASS項目漫長而復雜的探索之后,美國海軍終于確定未來艦載無人機將是一種空中加油機,把偵察和打擊任務放在次要地位。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為了降低項目風險和成本,如果側重于高危險性的打擊任務,那么艦載無人機無論在隱身還是自主能力上都會有更高要求,這都將大幅推高研制成本。波音也正是因價格優勢擊敗了洛馬、通用原子和諾格公司。

圖4 MQ-25無人機的試飛著陸畫面。
波音與美國海軍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美國海軍目前的當家主力艦載機F/A-18“大黃蜂”便是波音的杰作,該艦載機計劃服役至本世紀中葉,所以MQ-25無人機的主要合作對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都將是F/A-18“大黃蜂”。由于出自同一家公司,MQ-25無人機與F/A-18之間能夠實現更好的配合,因此在裝備的通配性、后勤的可維護性以及保養成本等方面更具優勢。
因為是無人機,MQ-25取消了飛行員和生命支持系統,得以充分利用機內空間以裝載燃料。MQ-25最多可載油14t,能夠為4 ~5架美軍艦載機提供6.8t的燃油,使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急劇增大,航母編隊的攻防能力產生較大提升。
MQ-25的細長可折疊機翼與滑翔機類似,具備大展弦比,適合進行超遠程、長航時飛行,V型尾翼和略顯扁平的機身也能提供更多的升力,動力裝置為一臺推力4500kg的羅羅AE3007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動力效率較高,可以在空中長時間飛行待命。
MQ-25使用背部埋入式進氣道,背部的進氣口也做了隱身輪廓處理,這樣的好處是讓進氣口處于上方,降低了發動機葉片產生的雷達反射,搭配光滑的低可探測性機身,基本上達到一定程度的隱身設計。尾部使用的是V形尾翼,尾噴口并未采用常規圓形設計,而是采用平面排氣的線性結構,搭配具有一定角度的V形尾翼,可以實現從多個角度阻擋排氣口的紅外特征,實現一定的隱身性能。
雖然MQ-25目前只承擔空中加油任務,但機身下方還留有一個機腹彈艙,該彈倉可能是為UCLASS攻擊無人機項目而設計的,該彈艙至少可攜帶2枚227kg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而機翼的翼下掛點,除了可掛載加油吊艙之外,也可以掛載小型彈藥。也就是說,未來可能將該無人機改裝為其它用途的機型,包括直接參與戰斗的型號。
MQ-25 “黃貂魚”無人機將是世界上第一架可操作的艦載無人加油機,極大地擴展了航母空中聯隊在全球覆蓋的作戰范圍、作戰靈活性和戰斗殺傷系統。這是波音在艦載空中加油系統(CBARS)計劃框架內開發和制造的空中無人加油機,專為美國海軍的任務需求而設計,能夠提供強大的加油能力,從而擴展F/A-18“大黃蜂”、波音EA-18G“咆哮者”和F-35戰斗機的作戰半徑。
盡管MQ-25“黃貂魚”無人機被定位為加油機,但美國海軍已明確要求該無人機可執行情報和偵察任務。在美軍無人機型號的命名中,首字母“M”代表“多用途”,“Q”代表“偵察”,MQ-25可能會遵循大名鼎鼎的“捕食者”系列無人機從RQ-1到MQ-1的發展路線,發展出可執行偵察和打擊等多種任務的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