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寶霞 曹軍強 趙建剛 慕芳



摘? ? 要:長武渭北旱塬小麥試驗基地承擔了2019—2020年旱地組品種比較試驗,通過詳細觀察記載各參試品種的生育期、農藝性狀、抗逆性、產量及利用價值,并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進行綜合分析,為國家小麥品種審定和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冬小麥; 產量;品種比較試驗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6-0014-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2.1? ? ? ?文獻標志碼: B
長武渭北旱塬小麥試驗基地位于長武縣丁家鎮十里鋪村,海拔1 222 m,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一直承擔著小麥品種試驗推廣工作,期間培育出了長武131、長旱58等十多種品質優良的小麥品種,尤其是在小麥抗銹品種的選育推廣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2019—2020年該基地承擔了黃淮冬麥區旱地組品種比較試驗,客觀詳實地完成了本組試驗,對各個參試品種的抗逆性、豐產性進行了比較研究,為下一年的品種比較試驗和小麥品種的審定提供了依據。
1? ?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供試品種16個,對照品種為晉麥47和洛旱7號,小區長6 m、寬2.25 m,每小區種植12行,行距1.841 cm,小區面積13.5 m2,重復1次,小區排列統一按照試驗主持單位實施方案設計,播種密度18萬苗/667 m2。
1.2? ?栽培管理
試驗地地力均衡,土質為黑壚土,前茬統一為大田小麥,2019年9月5日用60馬力拖拉機深翻后耱平,9月20日結合淺翻前用條播機一次性條施化肥N 8 kg、P 5 kg、K 4 kg,后用四輪機淺翻耱平。9月26日用小區播種機播種。2019年11月15日和2020年3月20日除草并疏松表土2次,2020年6月24日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及抗性表現
由表1可知,參加試驗的16個品種生育期差異不大,全生育期在269~274 d。其中,秦育二號的生育期最長,比對照洛旱7號晚熟4 d,比對照晉麥47晚熟5 d。西農121和秦育5號兩個品種和對照晉麥47生育期相同,均為269 d,其余各品種都比兩個對照品種晚熟2~3 d。各參試品種的抗性表現參照國家小麥品種區域試驗記載標準,采用五級制數量化記載。從抗寒性方面看,由于2020年春季倒春寒嚴重,各品種都有不同程度凍害,1級表示無凍害,2級表示葉尖受凍發黃,3級表示葉片凍死1/2。抗病性1級表示免疫此病,依次變弱,5級表示高感此病,2020年是小麥銹病大發作的年份,包括兩個對照品種洛旱7號和晉麥47在內,西雜24、西純141、西農631、渭麥15號、西農939、西農929、西農711、西農712、普冰167、秦育5號總共12個試驗品種都表現出高感條銹病,長優173和秦育二號兩個品種表現出很好的抗銹病能力。各品種對白粉病都表現出很高的抗性。
2.2? ?參試品種的農藝性狀
表2按照國家小麥品種區域試驗記載標準詳細記載了各參試品種的農藝性狀,其中熟相根據莖葉的落黃情況分為好、中、差3級,以1、3、5表示。粒色分白粒、琥珀粒、紅粒,以1、3、5表示。籽粒品質分硬質、半硬質、軟粉質3級,以1、3、5表示。穗形由1到5分為5級,依次為紡錘形、橢圓形、長方形、棍棒性、圓錐形。殼色1為白殼,2為紅殼。芒由短到長依次從1到5,飽滿度由飽到癟依次從1到5。
2.3? ?參試品種的經濟性狀和產量
表3詳細記載了各參試品種的經濟性狀和產量。有效穗在32.5萬~58.4萬穗/667 m2,穗粒數為15.2~28.2粒,千粒重為32.6~46.4 g。西農711和西農712兩個品種比洛旱7號(CK1)分別增產35.0%和34.3%,比晉麥47(CK2 )分別增產49.0%和48.3%,產量優勢明顯。西純141比CK1和CK2分別減產28.2%和20.7%。表中帶“*”的品種全部為第二年參加區域試驗。
3? ?結論與討論
3.1? ?氣候特點對試驗的影響
2021年度總體氣候對小麥生產的影響利大于弊,全年雨量基本充足,但春季有嚴重的倒春寒,小麥不同程度受到凍害;小麥返青后雨量一直較大,導致小麥病害相對較重,尤其對小麥品種的銹病抗性是一次大鑒定。
3.2? ?試驗結果和品種簡評
洛旱7號(CK1)高感條銹病和白粉病,熟相差,產量一般,葉尖有凍害,春季分蘗一般,株高適中。晉麥47(CK2)高感條銹病和白粉病,熟相差,產量一般,葉尖有凍害,春季分蘗多,植株偏高易倒伏。
長優173抗凍性好,高抗條銹病和白粉病,籽粒飽滿落黃好,熟相好,品質優良。西純141抗病性好,略有凍害,頂端不實。西農711抗凍性差,中感條銹病,春季分蘗多,高抗白粉病,產量好。秦育二號產量較好,抗病性好。以上4個試驗品種從產量和抗性等因素綜合考慮建議繼續試驗。
西雜24和西雜十二兩個品種均頂端不實且產量低,抗病性差。西農121中感條銹病,頂端不實,較對照減產。西農631雖然產量較好,但銹病和頂端不實嚴重。渭麥15號高感條銹病且頂端不實。西農939條銹病和白粉病都嚴重,植株偏高易倒伏。西農929高感條銹病和白粉病,穗少、粒小、產量低。西農712和普冰167均為高感條銹病。秦育5號頂端不實,熟相差,中感條銹病。以上10個試驗品種從綜合性狀判定建議淘汰。
小麥品種區域試驗是由科研走向市場的中間驗證及考察環節,重點是鑒定新品種對大田環境的適應性和豐產穩產性。通過對冬麥區旱地組部分品種進行試驗、分析與比較,推薦長優173、西純141、西農711及秦育二號4個品種,但由于影響因素繁多,還有待于繼續試驗,為新品種的審定推廣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
(編輯:郝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