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懿發 王雪梅 唐修平 呂桂權 呂品鑫 龐小淇 楊超坤
摘? ? 要:穗香優2816由母本穗香A、父本屯恢2816組配而成,2020年6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審定(審定編號:桂審稻2020011號)。探討了穗香優2816的選育過程、產量表現及特征特性,深入分析了其栽培及制種技術要點。
關鍵詞:穗香優2816;雜交水稻;選育;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6-0046-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1.21? ? ? ?文獻標志碼: B
近年來,我國雜交稻品質提升較快,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優質雜交稻組合相繼育成推廣,對我國雜交稻組合優質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些優質雜交稻組合還存在著產量水平較低、抗倒性較弱、稻瘟病抗性較差等問題,限制了雜交稻組合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1? ?選育過程
1.1? ?不育系穗香A的選育
2008年晚季陸川縣穗園農業良種培育中心以凱B為父本、百香139為母本雜交,2008年冬季在海南以F1作父本與百B異株進行雜交,從2009年早季陸川種植三交F1,2009年晚季種植F2并選擇優良單株,2009年冬季海南種植F3,隨后在陸川、海南,采用一年三季系譜法穿梭育種選擇,至2012年晚季連續選擇至F11,2012年冬季在海南從F12代株系選擇綜合性狀好的單株作父本與凱A進行成對測交,隨后選保持不育完全的株系選優良單株進行連續回交,直至2016年早造保持系自交達 F19代及回交后代至BC6F1,獲得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性穩定、敗育徹底的不育系及相應的保持系,并對入選保持系進行米質、抗性鑒定,篩選出農藝性狀整齊一致、米質優、抗性較強的保持系及相應的不育系,命名為穗香A/穗香B。隨后,穗香A與屯恢2816、屯恢808、屯恢3366等恢復系測交配組,2017年晚季在桂林、河池、柳江、賀州等地試種、鑒優。2018—2019年篩選穗香優2816參加桂中桂北稻作區早季中熟組區域試驗,2019年參加生產試驗[1]。
1.2? ?恢復系屯恢2816的選育
恢復系屯恢2816由粳-3為母本、R463異株為父本雜交育成,是經多代自交單株選擇而成的早中秈型恢復系。
2010年晚季種植F1代,其后代經過4年12代的連續篩選、鑒定、淘汰,2014年冬季以入選的10個優良株系分別與特A、靈豐A、博A等不育系配組測恢,篩選強恢優勢組合,同時,對父本進行優中選優,加代提純,最終入選群體性狀一致、恢復性能穩定、編號為06的株系,恢復系暫定名屯恢2816。
1.3? ?穗香優2816的選育
2017—2018年恢復系屯恢2816分別與特A、穗香A等不育系測交配組,并在桂林、河池、柳江、賀州等地布點進行新組合品比試驗,同時對適應性、豐產性和抗逆性進行鑒定,發現新組合穗香A/屯恢2816號表現早季中熟、后期熟色好、產量高、米優、抗性強而入選,育成新組合定名穗香優2816,2018—2019年參加桂中桂北早稻中熟組區試與生試。
2? ?產量表現及特征特性
2.1? ?產量表現
2018年早稻初試,6個試點平均產量8.75 t/hm2,比五優308 (CK)增產3.97% ,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100%,結實率<70%的試點數0個;2019年續試,5個試點平均產量7.28 t/hm2,比五優308 (CK)增產0.63%,增產點比例60%,結實率<70%的試點數0個;兩年試驗平均產量8.02 t/hm2,比五優308 (CK)增產2.31%,全生育期平均118 d,比五優308 (CK)少1.1 d;2019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7.6 t/hm2,比五優308 (CK)增產0.16%,增產點比例66.7%。
2.2? ?生物學特性
穗香優2816全生育期平均109.3 d,比五優308 (CK)少1.2 d;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表現為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湊、較高, 莖稈中粗,葉鞘呈綠色,葉耳、葉舌為白色,葉色深綠,倒二葉半直立,劍葉初、后期直立到半直立、劍葉正卷,柱頭、穎尖均為白色,谷殼稈淺黃色,有效穗數270萬穗/hm2,株高112.9 cm,穗長23 cm,每穗總粒數146粒左右,結實率在85%左右,千粒重26 g左右。
2.3? ?品質特性
米質主要指標(2019年):糙米率81.3%,整精米率71.4%,堊白度0.1%,透明度1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76 mm,直鏈淀粉含量16%,粒長6.8 mm,長寬比3.4,達部標一級優質米標準(NY/T 593-2013)。
2.4? ?抗病性
經2017—2018年的兩年抗性鑒定,穗香優2816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年度分別是5.8、6.0,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綜合評價為中感稻瘟病;白葉枯病病情指數為5級,綜合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適時播種
桂南早稻3月上旬播種,桂中、桂北早稻3月中下旬播種,晚稻7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量22.5 kg/hm2,秧田播種量一般為150~225 kg/hm2,插(拋)秧27萬~30萬蔸/hm2,秧苗葉齡3~3.5葉開始拋栽,4.5~5.5葉開始插秧。
3.2? ?科學水肥管理
肥水管理必須重視基肥、早施分蘗肥,適時補施穗肥和粒肥;基肥施農家肥量為15~225 t/hm2;全生育期N∶P2O5∶K2O比例為1∶0.75∶1,施肥總量為純N 150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50 kg/hm2;前期施肥量占總肥量80%~85%。
生長前期田間保持淺水層促進分蘗,力爭在栽插后的20~25 d內總苗數達到目標有效穗數的85%,隨后進行排水曬田工作,控制無效分蘗,孕穗期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齊穗后灌“跑馬水”,保持土壤干濕交替至成熟。
3.3?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宜采用“綜合防治,以防為主”的植保方針,密切注意病蟲測報,選擇合適農藥,及時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三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
稻縱卷葉螟、鉆心蟲,可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或15%阿維·唑磷乳油1500 mL/hm2兌水750 kg噴防;稻飛虱,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25 g/hm2兌水750 kg 噴施。稻瘟病,水稻破口的前3 d是防治關鍵時期,需密切關注,及時噴施“破口藥”,可采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 kg/hm2或2%春雷霉素水劑1.5 kg/hm2兌水750 kg噴施。
選擇化學防治病蟲害時,應選用高效且低毒的藥劑提高防治效率,減少水稻生產中農藥使用量,減少農藥稻米中的殘留,提高稻米品質[2]。
4? ?制種技術要點
4.1? ?選好制種基地
選擇土地肥沃、灌排和隔離條件好的田地為制種基地,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種期。穗香優2816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春制,父本屯恢2816于4月初播種,播始歷期75 d,母本穗香A同期播種比父本播始歷期短10 d。父母本播差期以時差9~10 d或葉差2.5葉為宜。
4.2? ?適時移栽
按照水稻高產栽培要求做好秧田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蟲、草害,培育壯秧。適時移栽,春制秧齡宜控制在30 d以內。
4.3? ?采取合適行比
大田父母本插植行比宜為1∶7或2∶12,父本株行距17 cm×20 cm,穴插2~3粒谷,母本株行距15 cm×15 cm,穴插2粒谷,父母本間距離22 cm。父本插足4萬~5萬穴/hm2,基本苗10萬~12萬/hm2,母本插足25萬~27萬穴/hm2,基本苗50萬~55萬/hm2。為有利于開花期趕花粉輔助授粉,提高制種異交結實率,行向與開花期季節風向垂直為宜,加強大田肥水管理,培育高產群體[3]。
4.4? ?適量噴施“九二O”
穗香A穗大粒多但莖稈較細,對赤霉素反應較敏感,“九二〇量應控制在300~350 g/hm2。若父母本花期相遇,母本見穗20%左右時噴施第1次,父母本同噴,用量120~150 g/hm2兌水60 kg;見穗40%~50%時噴施第2次,父母本同噴,用量180~200 g/hm2兌水60 kg;若父母本花期不遇,則須采取肥水調節、割葉、移蔸和施用多效唑等綜合措施進行父、母本花期調節,開花期用竹竿或順風拉繩子趕花粉,每天3~4次,連續趕粉7~10 d。
4.5? ?病蟲害防治
生育前期注意葉瘟、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三化螟和稻薊馬等病蟲害的防治,抽穗期及灌漿成熟期注意防治穗莖瘟、紋枯病、黑粉病、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病蟲害。
4.6? ?嚴格去雜
全生育期關注并去除異形株,做好隔離區安全檢查工作,做好防雜、除雜工作。停止趕花粉12~15 d,視種子成熟度及天氣預報情況及時收獲,收曬過程中嚴防機械混雜,做到單收、單曬、單藏。
參考文獻:
[ 1 ] 劉傳光,張桂權.用SSR標記分析1949—2005年華南地區常規秈稻主栽品種遺傳多樣性及變化趨勢[J].作物學報,2010,36(11):1843-1852.
[ 2 ] 章烈輝,劉占山,肖啟明,等.我國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建議[J].中國稻米,2009(1):6-9.
[ 3 ] 黃同星.雜交稻制種花期調節的幾種方法[J].雜交水稻,200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