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 張百忍 李學宏 張文慧 柯斧 何力



摘 要 近年來,陜西省安康市獼猴桃產業發展迅速,但其中仍有不少園區存在許多問題。為了提高獼猴桃果園標準化建設和管理水平,立足安康本地氣候、土壤條件,結合前期工作實踐,從園區規劃、土壤改良、栽植和幼園管理等方面總結介紹了安康市標準獼猴桃園建設技術要點。
關鍵詞 獼猴桃;建園;幼園管理;陜西省安康市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8.021
安康市位于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宜獼猴桃生長[1-2]。近年來,隨著陜西省政府“東擴南移”政策的推行,安康市下轄1區、8縣、1個縣級市均有發展獼猴桃產業,目前全市獼猴桃種植面積0.33萬公頃左右,其中以嵐皋縣和漢陰縣種植面積最大。雖然安康市獼猴桃產業形勢整體向好,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原因是前期發展缺乏特定技術支撐,建園方面完全照搬關中技術而忽略了本地氣候偏濕潤、土壤偏黏性、地形多山地的特點,因此獼猴桃園逐漸出現減產甚至死樹現象。為了提高獼猴桃果園標準化建設和管理水平,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將安康市獼猴桃建園及幼園管理技術總結如下。
1? 建園
1.1? 園區布局
獼猴桃建園總原則是因地制宜選擇海拔在300~800 m范圍內、pH值5.5~7.5且集中連片的輕壤或中壤土,布局總體要求是利于大田作業、利于抗旱排澇、利于光照通風、利于生態平衡建設。具體做法是將園區劃分為整齊的作業區和斑塊狀、線形的生態景觀區。其中,作業區是大面積栽種中最基本的生產單位,分為若干小區,每小區長度不超過100 m,寬40~50 m[3];坡地劃分面積大小因地形、地勢和自然條件而定,行向與坡向一致[4]。鑒于獼猴桃大面積單一種植會使園區生物多樣性失調,容易引發病蟲害暴發等情況,除常規作業區種植獼猴桃,園區的干道、渠道、地邊、斑塊地及田塊間的隔帶也需輔助培植適應性強、經濟價值高、觀賞性好的木本果樹、蜜源植物、花卉和草本植物,如脆李、杏子、甜柿子、柑橘、葡萄、大棗、桂花等(見圖1)[5-12]。同時,考慮花期與獼猴桃重疊樹種和灌木的選擇,面積應達到園區總面積20%,增加園區的植物種類及占有比例,構建生態空間,提升果園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功能與穩定性[13-14]。
1.2? 深翻改土
響應國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目前安康市大部分良田主要用以種植糧油作物,加上本身山地偏多,發展獼猴桃果園的地力條件有限,因此栽植前必須進行深翻改土[15]。即在園址選定后采用大型挖掘機,按照3 m的行距,以種植行為軸線,挖開深0.6 m、寬0.8 m的溝槽。再向溝槽內填入10~20 cm厚的作物秸稈(稻草、玉米等)、枯枝落葉等有機質(見圖2)。最后,將挖出的底土翻入下層,熟土覆在上層,填平溝槽,使槽面與地面形成一個水平面[16]。
1.3? 起壟筑溝
平整土地后,按照3 m行距,以栽植行為軸心,按2 m的寬度起壟,形成1 m寬的溝槽,即“321”模式(行距3 m,壟寬2 m,溝寬1 m)。起壟高度以30~40 cm為適。容易積水的田塊,適當挖深溝槽,增加壟的高度。壟與溝的連接要緩慢過渡,形成淺弧形壟、溝。在排水嚴重不良的地塊,每隔一行,挖深溝槽,使溝槽深度達到50~60 cm,形成一個排水溝,主要用于強降雨時排洪、干旱時儲水。值得注意的是,15°以下的緩坡地起壟方向順坡向、谷道等,30°以上的陡坡地起壟方向必須沿等高線,避免后期肥水流失[17]。
1.4? 定植
1.4.1? 品種選擇
選擇市場緊俏、品質優良、特色突出的中華黃肉品種,堅持不同種類、不同品種相互搭配,鑲嵌種植。主栽品種以中華系黃肉品種“農大金獼”“金艷”,紅心品種“臍紅”等為主,適當搭配豐產性、抗逆性等方面表現優良的品種。具體來說,在300~600 m海拔生產區,面向早期市場,選用早熟的“農大金獼”為主栽品種,搭配“翠香”“紅陽”等其他品種;在600~800 m海拔生產區,面向年后市場,選擇晚熟的“金艷”為主栽品種,搭配“臍紅”等;休閑觀光園區,選用“農大金獼”“農大郁香”“臍紅”“金艷”“翠香”“徐香”等多樣化的品種[18]。
1.4.2? 苗木選擇
苗木質量是成敗的保證。必須用大苗、壯苗、健康苗,選擇標準是根莖部直徑1 cm以上、高度60 cm以上、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的一級苗木(側根、分生根3~4條,長度20 cm左右,粗度0.4 cm左右)。新建園用苗以成品嫁接苗為首選,在苗木數量不能保證的情況下,采取先栽實生苗,第二年進行高位嫁接的方式。
1.4.3? 雌雄比例
獼猴桃為雌雄異株植物,建園時須均勻搭配栽植花粉量大、親和力強、花期一致的授粉雄株,雌雄株配置比例以6∶1為宜??稍诨ㄆ诠麍@放置蜂箱,利用蜜蜂傳粉,提高自然授粉率[19]。
1.4.4? 栽植方法
栽植以秋季9—11月為最佳,在此范圍內偏早為好,有利于秋季生根和生長。壟上按照株距打點后,挖0.6 m見方的栽植坑,填入機肥10 kg,與四周的細土拌勻,再在上面覆土10~15 cm,避免苗木幼根直接接觸肥料,回填后的栽植坑底部與地面距離大于20 cm。在中央做一個下底直徑30~40 cm,高度15 cm左右的饅頭型小土堆,保持根系的放置均勻、自然。定植后,在樹苗的四周堆圍直徑60 cm的澆水盤,立即灌入定根水,促進根與土壤貼合。
2? 架型與樹形
2.1? 架型選擇
搭架是獼猴桃園建園中最大的一項投資,架型與搭架的質量,事關投資成本、果園抗風害能力、通風透光性、田間作業難度及田間景觀的美感。安康地區一般采用的大棚架型,架材選擇外徑5.5 cm、厚度3.5 mm的鍍鋅圓管,長2.6 m(具體可根據地勢適當縮減),埋入地下0.6 m;上面順行每隔50~60 cm設置1條鋼絲,中心一條架設在支柱頂端。地盡頭架桿呈110°~120°栽植,栽植后的架桿要求眼看縱橫成行、斜成線、頂成面。
2.2? 樹形培養
苗木栽植后,在基部留2~3個飽滿腋芽,然后剪去苗子上部。待所留的側芽長到30 cm左右時,靠近苗子直插一根1.5~2 cm粗、1.5~2 m高竹竿,插深插穩,選留一個長勢健壯旺盛的嫩條,用塑料包裝帶輕輕綁扎在竹竿上,引導向上生長,同時基部留2個新梢不剪,輕輕下壓成平伏態,讓其緩慢生長,以增加光合面積,促進根系和主干生長,達到一年養成的效果。
當培養的主干長到距架面下30 cm時,剪去頂芽,促使剪口部位側芽萌發。從萌發的側芽中,選留相對健壯的新梢,當其生長超過架面40 cm以上時,將其反向交叉,順著鐵絲向2個相反方向水平延伸,即為兩蔓。如果第一年主干沒有長足,冬季修剪時將主干枝剪留3~4個飽滿芽,第二年春季從萌發的新梢中選擇一個長勢最強旺枝作為主干再培養,其余新梢平伏生長。
整個樹形培養過程需要2~3年,前3年以擴展樹形和培養健壯的主干主蔓為目的,要抹除花蕾,避免掛果,第4年可少量掛果投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園區建在30°的坡地,建議采用一干單蔓。
3? 幼園管理
3.1? 果園套種
獼猴桃定植后,在苗干兩側0.5 m處,按1 m株距種植高稈玉米,用以遮擋強光。在以外的區域,種植矮稈的豆類、綠肥類、紅薯等覆地植物,用于覆蓋地面,抑制雜草,減少地面熱輻射,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幼齡園的經濟效益[20]。覆地植物絕不能攀爬果樹,根系不能進入距苗干0.5 m以內,切實保障獼猴桃生長。
3.2? 施肥防蟲
選用可溶性NPK復合肥,按每667 m2施用5~10 kg(每株50~100 g,前期少施,后期多施)的量撒施于樹行1 m的范圍內,隨降雨、灌水等徐徐融化,能夠比較均勻地被根系吸收,避免燒根問題。注意觀察獼猴桃、間套植物、生態景觀植物的病蟲害情況,發現后及時處理。大體型害蟲數量少,容易發現,可人工撲殺。微型害蟲選用黃板誘殺、燈光誘殺、釋放天敵、化學誘殺等方法,盡量減少直接使用農藥[19]。
3.3? 適時補苗
對田間死亡、生長弱小、品種不純、發病等植株,必須及時挖除,適時補苗。為了確保所補苗木與大田苗木生長一致,建議采取大營養缽定植培養補植苗的辦法(見圖3)。按照幼齡樹管理要求,在8—9月進行田間補植,確保按時成園。
4? 結語
近年來,安康市獼猴桃產業在政府推動和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快速發展,嵐皋、漢陰兩縣將其列為主導產業大力推進,面積超過0.26萬公頃,部分鎮、村借助脫貧攻堅積極推進。從立地條件看,安康市的獼猴桃園區只有30%規劃在川道平地,更多的則是建在15°~45°的山坡地,普遍土層薄、肥力低、旱澇頻發,這些制約條件決定了安康必須要發展自己的管理技術,也唯有將70%的功夫用在栽樹建園上,才能有效保證果園實現效益長期化。
參考文獻:
[1]? 廖慧蘋,梅兵,鮑榮粉,等.中國獼猴桃資源的利用與品種開發研究[J].落葉果樹,2018,50(3):33-35.
[2]? 葛云,任楓.陜西省經濟林資源空間分布及特征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2019,44(4):36-41.
[3]? 王博.陜南獼猴桃建園技術[J].西北園藝(果樹專刊),2010(2):19-20.
[4]? 吳婉婉,馮志峰,李銀超.陜南獼猴桃建園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9,65(3):101-104.
[5]? 陳秀德,吳明波,姚倫俊,等.山地獼猴桃園間作夏季綠肥品種的篩選[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9):34-37.
[6]? 胡培榮.獼猴桃園套種紫云英對土壤肥力及獼猴桃品質的影響[J].東南園藝,2019(5):15-18.
[7]? 孫興民,陳巍,郭正兵,等.葡萄園立體復合種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天津農業科學,2019,25(10):55-58.
[8]? 高敏霞,馮新,陳文光,等.福建省獼猴桃果園套種經濟作物栽培模式[J].東南園藝,2018(5):30-32.
[9]? 魏亞飛,王輝,譚帥,等.套種對南方紅壤坡耕地經濟果園土壤團聚體分布及穩定性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20,31(5):1617-1624.
[10] 趙天永,張護,陳永軍,等.紅河州果園種草養畜循環模式實踐與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38(5):116-118.
[11] 陳艷潔.果園生草技術概述[J].現代農業,2019(4):38-39.
[12] 洪曉強,許喜明.陜西果樹林下耕作栽培保水增值模式[J].陜西農業科學,2021,67(1):74-76.
[13] 王迅,黎媛,賴永輝,等.果園生草對柑桔果園土壤性質與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草學,2021(2):61-65,69.
[14] 鄭重祿.生草栽培對柑橘園土壤肥力的影響(綜述)[J].浙江柑橘,2011,28(1):21-25.
[15] 周吉生,張耀峰.土壤改良是果園管理工作的重心[J].北方果樹,2020(5):32-33.
[16] 楊春霞,曹永強.現代果園土壤透氣性差的原因及改良方法[J].果農之友,2019(12):15-17.
[17] 張佳崎,馬悅,張瑞芳,等不同種植模式和坡度對片麻巖山坡地氮素流失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9,33(3):8-13.
[18] 王茹琳,李慶,劉原,等.川北不同海拔果園獼猴桃潰瘍病病株的空間格局分[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4):79-83.
[19] 金平濤,王亞紅,曹穎.獼猴桃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20(6):55-58.
[20] 冀曉昊,史祥賓,劉鳳之,等.行內生草對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18,47(6):81-84,87.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