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翔 淮北安興古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近來,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建筑工程越來越多,土木結構的設計也多種多樣,其中混凝土結構越來越多,混凝土技術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混凝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建筑工地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以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因此,混凝土技術已成為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施工技術,為了更好地將混凝土技術應用到建筑工程中,對混凝土材料的質量管理、技術分類、應用問題、施工工藝等進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無論何種建筑工程都與混凝土技術密不可分,該技術能有效提高建筑結構的剛度,其自身的韌性也主要取決于該技術。在實際施工中,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施工要求選擇相關的混凝土技術,并根據各種技術選擇相關的混凝土,以增加結構強度。另外,由于混凝土很常見,防水的優勢也很明顯,在建筑工程中有效使用這種材料可以提高防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漏水等問題的出現。另外,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操作過程也比較簡單,如果合理使用該技術,可以縮短工期,減少施工成本的投入。
水泥是混凝土配置的主要材料,分為通用水泥、特種水泥和專用水泥,不同的水泥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能,因此在選擇材料時,水泥的選擇錯誤或用量錯誤都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骨料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重要材料,主要成分是砂石,分為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對混凝土強度影響很大。混凝土的強度取決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因此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必須科學嚴謹,在施工前,通過實驗確定各種材料的比例,以匹配工程的強度和耐久性。混合比的設計必須嚴格,混合比應根據經濟、實用和合理的標準確定,而不是依靠經驗。
除了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問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混凝土施工技術造成的問題也非常嚴重,其中,模板問題和澆筑問題是主要的兩個部分。首先是模板問題。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性質,經常需要模板來固定混凝土,因此,混凝土模板的連接和拆卸非常重要。但在實際施工中,很多施工人員沒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組裝混凝土模板,更不用說施工技術的改進,導致混凝土出現蜂窩、裂縫等問題,影響了混凝土的性能;二是澆筑問題。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澆筑問題主要體現在混凝土攪拌和振搗環節,由于混凝土攪拌不均勻、攪拌時間不足等原因,使水泥難以充分水化,影響混凝土性能。同時,由于振動不當,混凝土容易形成蜂窩現象。
混凝土在溫度的影響下變形,引起混凝土裂縫。首先,當混凝土因水泥的水變質而硬化時,硬化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量,此時,由于混凝土體積較大,內部散熱較慢,混凝土內部溫度迅速上升,混凝土內外溫差增大,此時,內部混凝土膨脹,外部溫度較低,但發生收縮,內部溫差較大,造成裂縫;其次,由于外界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開裂問題。當外界溫度因物理熱脹冷縮現象而下降時,必然會出現混凝土收縮引起的各種拉應力,如果力比混凝土強,混凝土就會開裂。

圖1
一般來說,混凝土材料的質量關系到建筑工程的質量。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做好施工現場建筑材料的檢驗和準備工作,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對建筑材料進行檢驗。對沙子、水泥等材料的檢驗,應根據材料的具體類型、等級、資質、性能和生產日期來進行。其中,在材料檢驗過程中采用抽樣檢驗,可以對被檢驗材料進行有效、安全的檢驗,以滿足建筑施工的具體要求。此外,除了明確建筑材料的規格和種類外,還要檢查設計圖紙的具體要求,確保材料的數量和種類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以提高建設工程的質量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每張設計圖對混凝土規格都有嚴格的要求,大規格容易開裂,小規格難以滿足建筑物整體強度的要求,因此,混凝土規格的核驗是澆筑混凝土工作的基礎,是建筑工程質量的基本保證。
為保證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抓好建筑工程混凝土技術管理,根據混凝土密實度和堅固性的特點,采用實用的混凝土施工技術,采用泵送法、分段定點法、薄層澆筑法,逐步到達頂部。這種方法可以使混凝土自然流動形成斜坡,與泵送過程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避免了運輸過程中混凝土的被拆除以及沖洗,有效提高了泵送效率,最終簡化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泵送大量建筑混凝土時,混凝土表面較厚,可用滾筒完全碾壓,再打磨、壓實,避免混凝土的開裂。
混凝土澆筑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澆筑過程具有分層、分段、連續的特性。在施工過程中,嚴禁向攪拌完成的混凝土中加水,以防止水化作用,降低混凝土的粘度,降低其與鋼筋的結合強度。在澆筑過程中,必須嚴格、細致地控制每一層混凝土的厚度,連接上下層混凝土時,判斷下層混凝土的面積,確保混凝土的上層可以完全覆蓋下層。同時,要精確控制混凝土層間的澆筑間隔,防止距離過近造成層間凝結,最大限度地保證工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一般情況下,下層混凝土在初凝期時,先澆上層混凝土,以免時間緊造成混凝土開裂。澆筑過程中必須考慮天氣情況,如遇惡劣天氣,不能進行施工,防止外因混凝土水分流失,最終會對混凝土質量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混凝土振搗的作用主要是使成品混凝土均勻分布,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其主要作用原理是用振動填補澆筑作業形成的模板空隙,形成穩定安全的混凝土結構,有效防止后續安全問題的發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振搗核心技術的掌握直接關系到混凝土振搗的效果。為有效提高混凝土振搗質量,應附著式振搗器的應用,確定間距,確保設定的科學性,并與模板規范銜接。在干硬性混凝土和輕骨料混凝土的實際振動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施工條件科學選擇振搗方式,其中加壓振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建筑工程施工中進行混凝土振動時,要仔細觀察模板、支架、鋼筋等具體情況,檢查是否變形,如果發現異常,則必須對其進行檢查,以使混凝土澆筑的質量可靠和合格,并且符合建筑工程的相關設計要求,這對提高混凝土施工處理質量非常重要。在混凝土振搗施工中,應科學選用振動器,加強工作質量控制,混凝土表面不應出現浮漿,混凝土不應下沉,因此應有效控制振動運行時間在標準范圍內,不得過度振動,容易影響混凝土的均勻性,不利于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澆筑后,暴露在空氣中,工程中使用的水也會與水泥發生化學反應,導致混凝土開裂。一般情況下,混凝土開裂的主要原因是溫度,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保溫措施,避免混凝土開裂。做好混凝土保溫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減小混凝土內外的溫差,避免混凝土內出現溫度梯度而引起裂縫。其次,將混凝土放置在溫度相對穩定的地方,避免混凝土出現新舊不融合的現象,通過這些措施的有效實施,以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

圖2
混凝土運輸是指將攪拌機卸下并澆筑到建筑模板中的過程,主要分為地面運輸、垂直運輸和地對地運輸。在此過程中,請確保盡可能短的中轉時間和最少的中轉次數,防止砂漿流失等情況的發生,在運輸過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質量,安排專人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混凝土運輸在施工環節非常重要,建設單位應采取合理措施,加強運輸管理,嚴格控制具體的運輸時間,正常的通過時間會逐漸降低混凝土強度,即如果不能保證混凝土通過時間的合理性,則無法獲得混凝土的預期施工效果。以此為基礎,在混凝土輸送過程中,可以利用滾筒對混凝土進行攪拌,防止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沉積。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的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混凝土施工是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提高施工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如水泥、骨料等,做好混凝土的選擇、成分、攪拌等前期工作,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大體積混凝土熱化控制技術、混凝土澆筑技術、裂縫處理等,同時做好后期的養護工作,通過一系列有效手段不斷提高混凝土質量,以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