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 貴陽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
現代人的綠色環保節能意識越來越強,推行綠色化的土木建筑工程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在此背景下,施工企業要善于發揮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優勢,基于現有的施工環境,匯聚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建筑資源,打造有益于生態、健康與節能需求的建筑實體,使現代建筑物可以與社會環境形成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自然環境中的建筑實體與環境中的能源、物質都處于巨大的生態系統循環鏈中,也包括現代建筑物排出的污染物和浪費物都是循環鏈中的一部分,如果土木建筑工程能夠實現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要求,現代社會的生態環境才能保持良好、高效、清潔的環境,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完美融合,實現二者的發展共贏。
所謂綠色生態建筑就是融合了綠色發展理念的土木建筑工程設計工作,為推進現代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響應國家的“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號召,不能將土木建筑工程建設作為損害自然生態環境的元素,而是要促進土木建筑工程與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目前國內的綠色生態建筑發展趨勢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施工企業的建筑設計要將土木建筑工程融入自然環境中,納入與環境相適應的循環體系中,要更加經濟化的使用自然資源,將其轉化為生態系統的部分內容,減少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而建筑部分也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轉化為生態系統的部分,而自然的部分又可以回歸于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部分,達到二者有機融合的目標。另一方面,施工企業可以運用高科技施工技術,促進土木建筑工程的生態化發展,將自然資源中建筑需要的部分全面納入土木建筑工程景觀中,可以通過人工造景的方式,使現代土木建筑工程傾向于自然化方向。某項辦公使用的土木建筑工程在綠色設計中,劃分了舒適區和緩沖區,可以初步實現綠色化的要求[1],如表1所示。

表1 某土木建筑工程的綠色生態建筑設計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節約能源,促進自然資源的有效節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資源的利用率,堅持無公害、無污染、可循環的施工原則,施工企業要盡可能地選擇可以循環利用或者無害化、無污染的建筑材料,講求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注重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盡可能地減少土木建筑工程還施工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這需要施工企業細心研究土木建筑工程旁邊的植被、動物與居住者之間的聯系,重視生態鏈循環中各類要素的共生共榮,而不能因為建設土木建筑工程剝奪其他要素存在的權利,應當以“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為原則,適當的調整土木建筑工程的設計策略,滿足綠色生態建筑的基本設計要求[2]。
現代土木建筑工程的綠色生態設計要始終將“以人為本”放在首要原則的位置上,土木建筑工程要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而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理念就是促進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和諧統一,所以從人類社會的角度來講,人是核心所在。施工企業不可以將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或者犧牲人的身體健康作為發展綠色生態環境設計的代價,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融入綠色理念要符合國家的宏觀要求。而且施工企業要重視因地制宜的原則,不可以對其他施工方案照搬照用,不同地區的客觀條件都有不同,如果照搬照用不做修改,地域性的優勢就無法發揮出來,還會影響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比如綠色生態設計中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及被動式集熱、制冷等,主要目的在于減少各類系統造成的能源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但是也需要施工企業結合當地的光照條件、通風條件等做出合理的設計。
土木建筑工程的規劃與設計要強調整體性設計的重要性,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文化條件及經濟條件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做好設計工作,以獨特的建筑技術形式表現現代生態文化,迎合現代社會大眾的審美意識,創造出具有自然美、健康美特征的土木建筑工程環境,使社會大眾的居住環境是充滿生機的,而建筑環境中也可以體現出地方文化意蘊,充滿現代文化氣息,陶冶身心。施工企業將生態作為基礎做好規劃,還要考慮到土木建筑工程空間形體與自然空間之間的聯系,降低現代建筑系統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的不適應性,可以更好地協調經濟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如圖1所示,土木建筑工程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可以達到有機統一的效果。如在土木建筑工程的自然采光設計中,施工企業在綠色理念的指導下,將日光用于室內的補充光線,日光的照明效果要比人工形式的光源效果更加優質;或者在通風設計中,施工企業利用結構設計實現了夏季的穿堂風,這種施工方式不僅簡單易行,還可以帶走室內的高溫氣體,原理是建筑結構內部的空氣對流,可以順勢帶走室內的潮濕氣體及污濁氣體,將外界的新鮮空氣換進室內,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土木建筑工程的自然采光與自然通風的設計通常是相互結合的,施工企業可以根據建筑的施工情況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在室內開設窗戶,既可以滿足采光的需求,也可以產生自然風[3]。

圖1 土木建筑工程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參考)
關于土木建筑工程的綠色生態建筑設計要求來看,施工企業還需要在資源利用方面加強設計,擴大土木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合理利用土木建筑工程周圍的資源,滿足雨水的收集及污水的回收處理需求,可以提升土木建筑工程的節水性能,施工企業可以結合低技術的建筑處理及其他技術的配合,將雨水收集起來并在或許用于澆灌綠植等用途,有效的改善土木建筑工程周圍的生態環境,還可以利用自然雨水降低對生活水源的浪費,況且自然雨水資源中含有大量的無機鹽,有利于土木建筑工程周圍綠植的生長。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污水回收利用則面向居民生活中產生的洗漱污水,經過土木建筑工程內部特殊的凈化設備處理以后,可以再應用于沖廁等環節,雨水回收系統中得到的二次水源,可以和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得到的二次水源共同用于澆灌或者其他生活用水中。施工企業要加大舊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力度,降低施工過程中對能源和物質的廢物產出,保障綠色建筑體系的有效性,選擇各類可以應用的可再生資源,和土木建筑工程配套形成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系統,綜合處理土木建筑工程的生活垃圾。考慮到建筑構件的使用和建筑設備的再利用,施工企業要盡可能地減少建筑垃圾,可積極應用現代建筑采暖節能或者制冷節能的新型節能技術,施工企業要大膽嘗試新技術的成果,在實踐中探索更為有效的建筑節能技術[4]。
現代土木建筑工程的建筑設計要體現出綠色化的優勢,施工企業就要有意識地降低土木建筑工程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減少施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負荷影響,建筑師在選擇材料時,既要考慮到經濟成本,也要考慮材料的生態效益,如選擇生態水泥、綠化混凝土等。更重要的是考慮到材料的運行壽命,以家居舒適化或者保健化建材為主,在土木建筑工程的造型設計等方面,施工工藝與材料之間要達到較好的協調效果,降低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能耗。土木建筑工程的綠色建筑設計要保證居住者的健康,室內的空氣質量及電磁場等因素,都要做到對人體無影響,設計中采用的材料也要是無毒材料或者低毒材料,提升居住者的舒適度。如給水系統可以建設直飲水系統,改造細節設計,建筑隔音可以采用新型吸聲材料,用于提升隔音效果。
在新時代中土木建筑工程的設計工作,要迎合現代社會綠色發展的理念,推動土木建筑工程的綠色化、環保化發展,使建筑行業呈現出高水平的進步趨勢。我國在21世紀初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土木建筑工程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還要關注生態效益,使土木建筑工程獲得均衡的效益,有助于加快建設單位的工程投資,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土木建筑工程行業經濟的提升,擴大施工企業在土木建筑工程獲得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