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彬 淄博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新時期背景下,世界各國對生態環境保護這一話題都非常重視,我國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針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改善也作出了深入研究,希望可以建設出緊跟時代發展的生態城市。通過進一步優化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既有助于城市內部生態環境的改善,也能夠為人們構建出更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與工作場所,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樣在不斷完善生態城市功能性的基礎上,也能夠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生態城市不僅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城市規劃設計理念,也是在以往的城市建設規劃中總結出的優秀經驗。主要指的是基于生態學原理對城市建設發展作出科學規劃,為人們建設出更加健康、環保且舒適的生活環境。這一理念的提出與推廣,主要是希望可以給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持,為城市穩定、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
一是整體性。在具體進行規劃設計中,一定要對環境、經濟等方面可能取得的效益作出充分考慮。要先確保整體、局部之間的協調統一,再對可能給城市建設帶來影響的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分析,為之后的科學統籌規劃提供有力支持。也只有在此基礎上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才能夠為各項設計的科學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夠做到在保障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合理的增加經濟效益。另外,針對環境質量、城市之間的協調發展也要給予充分重視,通過多元化手段的有機整合與充分利用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促進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是共生性。生態系統涉及的內容有很多,且彼此之間存在的聯系也是不容忽視的,是相互影響、合作共存的。而從另一層面來講,各個部分之間也處于相對對立的狀態,所以,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一定要聯系實際,從不同層面入手,做好多方面的溝通協調,為各階段、各項規劃設計的科學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為各系統之間的協調統一發展創造良好條件[2]。
三是經濟性。不論是在哪一階段,對于哪一城市來講,為城市拓展出更理想的發展前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都是其開展城市規劃設計的最終目的。而在此過程中,城市經濟發展也是不容忽視的,對城市經濟水平有著直接影響。所以,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一定要對經濟性原則作出充分考慮,整合資源、力量,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城市經濟,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更理想的發展成果。
第一,合理規劃城市生態功能區。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生態功能區的規劃是重要基礎,應對城市生態系統特點,以及功能作出充分考慮,且還要對城市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作出綜合分析,以此來確保規劃設計中可以更科學合理的作出各項決策。
另外,還要科學分配城市土地資源,土地規劃利用是否科學合理,對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對此,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不論是對新城區進行規劃設計,還是改造舊城區,都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以此來確保能夠對現有土地資源的科學規劃與充分利用。另外,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對于城市環境條件,以及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情況之間的關系也要給予客觀考量[3]。
第二,重視低碳能源開發與利用。低碳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是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能夠為節能減排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持,為低碳環保目的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且要想促進能源利用率的顯著提升,也要加強對能源互補的深入研究,同時還要明確規定不能使用低熱量、高能耗以及重污染的燃料。
另外,對于城市電網規劃來講,對于太陽能利用率的不斷提升應給予足夠重視,結合不同階段的實際需求來合理增加能源站建設的投入力度,對城市電網結構做出進一步優化,為電力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要加強新穎電力輸送手段的探索和應用,以此來盡可能地減少電能損耗。
在此基礎上,通過引用更科學適合的手段來為電力供應、供電需求平衡的保持提供有力保障。且還需要著重考慮的是,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體系中納入低碳能源,能夠實現對能源損耗的合理控制,盡可能避免污染環境。
第三,完善綠色交通規劃策略。綠色交通是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機動車數量也隨之大幅度提升,除了給人們生活、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之外,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如,極易出現交通堵塞。現階段,交通堵塞是城市發展普遍存在的一個難題。尤其是私家車數量的快速增長,不僅會導致較為嚴重的交通堵塞,道路運載負荷也會隨之增加,導致路橋工程使用壽命的不斷縮短,路橋工程養護成本也會隨之大幅度增加。
另外,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也越來越大[4]。機動車尾氣的排放,不僅會導致大氣層被破壞,極端惡劣天氣出現的概率也會隨之提升,甚至還會威脅到公眾的身體健康。所以,綠色交通規劃設計是不容忽視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優化設計:①公共交通。要鼓勵人們出行盡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此來有效地降低機動車出行量,使得交通擁堵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緩解。②要盡可能減少尾氣排放,對于綠色交通要積極鼓勵。簡單來講,就是多以自行車、電動車,以及步行等不排放任何廢氣的交通方式,以此來盡可能地減少尾氣排放量,避免污染環境。
第四,循環利用固體廢棄物。不論是對于怎樣規模、環境的城市來講,在實際規劃建設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量的固體廢棄物。所以,為了減少污染,就必須要結合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來對這些固體廢棄物實施有效的集中處理,以及循環利用。
如圖1所示,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建筑廢棄物、醫療和生活廢棄物堆積的情況是經常會出現的。對此,為了給各行業的排廢行為作出合理約束、有效規范,各級政府也制定出臺了一些與垃圾回收處理相關的政策條例。同時,還進行了垃圾回收處理站的建立,以此來科學合理的分類回收、集中處理無毒害垃圾。

圖1
另外,對于環保建設宣傳工作也要給予足夠重視,從整體上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環保工作當中。而通過科學分類回收垃圾,也能夠為之后的循環利用奠定良好基礎,在盡可能減少垃圾排放的同時,也能夠促進資源利用率的顯著提升。
第五,完善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要始終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基于對城市基本概況的準確把握來為各項規劃設計策略的到位落實提供有力支持。相比于人工建造的生態系統來講,原始生態系統具有的優勢特點是不容忽視的。
因此,在規劃設計中,一定要保護好原始生態系統,使得城市具有的生態功能可以得到進一步優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針對太陽能、地熱能,以及風能等一系列可再生清潔型能源的開發、利用也要給予足夠重視,實現對不再生能源損耗的科學控制,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給生態環境帶來的污染。
第六,恢復并保護濕地系統。濕地主要是由水土、水生生物,以及微生物等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通過盡可能地恢復濕地系統,加大保護力度,不僅有助于改善城市環境,也能夠促進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
為此,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要重視濕地系統生態服務功能,以及社會經濟價值的全面挖掘與充分發揮。通過恢復保護濕地,可以讓水生生物獲得更理想的棲息場所,對局部氣候環境作出合理調節,以此來盡可能避免或者是減少旱澇災害的產生幾率,給人們營造出更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此外,為了避免生態服務功能退化問題的產生,應充分重視起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以此來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品質的不斷提升,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更適合有效的措施方法來有效恢復、科學保護濕地系統。
綜上所述,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一定要實現對生態城市建設意義的準確把握,且各項規劃設計除了要做到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是要和城市發展特點與需求相符合,聯系實際情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需求,才能夠在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基礎上,為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的落實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具體進行規劃設計時,其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到考慮全面,不忽視任何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