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銘
對簡單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質試題進行命題實踐研究,可通過六個步驟進行命題。首先根據課程標準來確定測試水平,其次是明確試題測試的重點及目標,再者是對相應公式題型進行情境創設,然后是對問題進行設計,再對知識和方法進行梳理與歸納,最后則是修改定題。命題以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能較好地評估學生的素養發展與學業質量狀況。
區域調研測試的意圖是診斷評估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以及學業質量水平的狀況。測試結果為當地的教學改革提供基于數據的支持。命題要發揮學科本質價值引領,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命題宗旨,理解學科本質,深刻領會核心素養的內涵、學業質量水平,才能提高命題質量。
本文以學業質量為依據,研究命制高中必修課程有機化學試題。
一、試題的命制
現以設計有機化學試題1為例,研究測試必修課程內容的簡單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質試題的命制。
1.明確測試水平
必修課程的調研測試命題,一般是按照課程標準的學業質量水平1至水平2的要求。學習有機化學,要求依據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結構特征,分析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能夠識別異構現象;能夠根據實驗現象總結物質的性質和反應類型;能夠使用粒子的結構來描述物質及其變化過程。它可以象征有機化合物的變化,可以從構成物質的化學鍵和官能團來解釋物質的主要特性。
2.設計測試目標
試題1測試目標是考查簡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質是測試的重點,注重測試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問題解決能力。為達到測試目標,具體從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水平多維度進行設計命題,設計試題1命題多維細目表(部分)如表1。
3.創設真實情境
真實情境是測試載體,情境構成試題的重要要素,創設的特定“情境”對知識進行包裝是解答試題本質問題,使得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儲備知識去解決問題,反饋學生知識、能力和素養。試題1中情境:有機物Ⅰ的推斷創設實驗探究和空間填充模型情境,有機物Ⅱ的推斷創設空間填充模型情境,有機物Ⅳ的推斷創設球棍模型學術探索情境,有機物Ⅲ的推斷創設與Na反應的實驗探究情境。
4.設計測試問題
二、試題測試分析
學習化學必修課程后,組織學生測試,試題1測試數據如表2。試題的難度為0.58,難度控制較好;試題的區分度良好。但是試題1 (2)出現例外,難度較大,區分度不好;反思其原因:“苯”在教材《化學》必修第二冊“Ⅱ烯與有機高分子材料”科學史話介紹,主要內容是苯的發現過程與結構,“苯的性質”在選擇性必修3《有機化學基礎》“芳香烴”中重點學習,因此,考查“苯的性質”界定為學業質量水平3的要求更合適,試題1 (2)命題意圖讓學生根據苯的分子結構、相關實驗現象來推測苯的性質,診斷學生探究與創新能力。
通過研究命制簡單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性質試題,進行測試分析。通過六個步驟進行命題:1.明確測試水平,2.設計測試目標,3.創設真實情境,4.設計測試問題,5.梳理知識與方法,6.修改定題。基于學業質量標準命制的試題,較好地評估學生的素養發展與學業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