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遠 張曉波 張榮 辛俊杰 杜炳旺*
(1,清遠清農電商有限公司 511542;2,廣東省湛江市晉盛牧業科技有限公司 524025;3,山西省運城市家畜家禽該改良站 044000;4,廣東海洋大學 524000)
懷鄉雞原產于廣東省信宜市懷鄉、洪冠、茶山等鎮。產地屬于丘陵地帶,氣候濕潤溫和,年平均溫度21~22℃,平均相對濕度為70%~76%,年平均降雨量為160~170mm[1]。1985 年,懷鄉雞被列入《廣東省家畜家禽品種志》,2007 年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核準注冊為原產地證明商標,2011 年列入《中國畜禽遺傳志-家禽志》,2014 年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
懷鄉雞屬于肉用型品種,其肉質鮮嫩滑口,肌肉發達,有三黃雞的典型特征:毛黃、皮黃、腳黃。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山林放養,比較合適南方的氣候,早熟易肥。由于它皮薄骨細,肉質鮮美,被廣大消費者喜愛,有很好的口碑。據歷史資料記載,信宜懷鄉雞開產日齡150~180d,一般母雞年產蛋約80 個,蛋重43g,蛋殼呈粉色。
懷鄉雞作為廣東省的三大名雞之一,鑒于保種、研究及選育的需要,有必要對其每個世代的產蛋性能進行測定與比較。本研究對懷鄉雞3 個品系中的C 系第三世代和第四世代的第23~52 周齡的產蛋性能進行觀測比較,以便發現產蛋規律和兩世代間的差異,為懷鄉雞的品種保護和選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試驗動物為懷鄉雞第三世代C 系和第四世代C 系公母雞,其中第三世代C 系懷鄉公雞93 只、母雞323 只;第四世代C系公雞180 只、母雞720 只。統計懷鄉雞母雞從23 周齡到52周齡的產蛋數、存欄數、產蛋率、只均產蛋個數及蛋重。
試驗雞群養在廣東盈富農業有限公司懷鄉雞原種場,飼養方式為3 階梯個體籠養,每日光照為16h,自由飲水、自由采食,常規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日糧營養成分如表1。

表1 懷鄉雞產蛋雞23~52 周齡飼料配方及營養水平
試驗期間,統計各雞群的產蛋數、產蛋率、只均周產蛋個數、只均累積產蛋個數、蛋重等產蛋性能。
此次試驗數據采用WPS 2016 和SPSS 19.0 軟件進行記錄和整理,且根據數據繪制出可觀的圖表。
由表2 可知,在此次試驗中,第三世代C 系懷鄉雞在28周齡時產蛋率達到高峰期,產蛋率達到76.61%,其中產蛋率達到70%以上的有6 周,產蛋率達到60%以上的有12 周,產蛋率達到50%以上的有23 周;第四世代C 系懷鄉雞在32 周齡時產蛋率達到高峰期,產蛋率為84.40%,其中產蛋率達到80%以上的共有6 周,產蛋率在70%以上的有11 周,產蛋率在60%以上的有23 周,產蛋率在50%以上的有26 周。

表2 懷鄉雞第三、四世代C 系不同周齡產蛋率(單位:%)
由圖附可知,第三世代C 系懷鄉雞在23~25 周齡時產蛋率急劇上升,26~33 周齡的產蛋率相對比較平穩,從33 周齡開始到39 周齡產蛋率逐步下降,并在39 周齡時產蛋率跌倒最低42.74%,但40 周齡時產蛋率回升,41 周齡開始到50 周齡的產蛋率維持在50%以上,其中46 周齡時產蛋回升至60.40%,而后產蛋率一直下降。
在第四世代中,23~28 周齡間產蛋率迅速上升至78.99%,而后從29~37 周齡間產蛋率波動較小,基本維持在70%以上,除了37 周齡,且32 周齡產蛋率達到最高84.40%,38 周齡產蛋率驟降至最低52.37%,但38 周齡過后產蛋率立刻回升至60%以上,在而后的13 周內產蛋率較穩定,都維持在60%以上。
由表3 可知,在一開始,第三世代C 系懷鄉雞的平均蛋重高于第四世代C 系,直到27 周齡,第四世代C 系的平均蛋重高于第三世代C 系。

表3 懷鄉雞第三、四世代C 系各周齡平均蛋重(單位:g)

附圖 懷鄉雞第三、四世代C 系不同周齡產蛋率對比圖
雞產蛋率的高低是反映種雞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標,提升種雞繁殖力的重要措施就是提升種雞產蛋率。但產蛋率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雞的品種與就巢性、環境因素、季節因素、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此次試驗懷鄉雞第三世代C系在28 周齡時達到產蛋高峰期,產蛋率為76.61%;第四世代C 系在32 周齡時達到產蛋高峰期,產蛋率為84.40%,和何丹林[3]等人研究的清遠麻雞的產蛋高峰期是28 周齡,產蛋率為72%,相比之下,第三世代與之相接近,但比它更好,第四世代更是高于它的72%;于吉英[4]等研究的海南文昌雞產蛋高峰期為23 周齡,產蛋率為81.6%,60%以上的產蛋率能維持15~18 周,第三世代C 系與之相比稍有不如,但第四世代C 系的產蛋高峰期的產蛋率還是高于文昌雞,且產蛋率高于60%的周數也多于文昌雞;與李芳[5]等研究的三高青腳雞3 號的產蛋高峰期為28 周齡,高峰期持續10 周左右,產蛋率在70%以上,與之相比,第三世代C 系產蛋率在70%以上僅有6 周,低于三高青腳雞3 號的10 周,第四世代C 系的產蛋率維持在70%以上的有11 周,高于三高青腳雞3 號;與黃克華[6]等研究的如皋黃雞的產蛋高峰期為31 周齡,高峰產蛋率是82.1%;產蛋率在維持在70%以上的有16 周,維持在60%以上的有32周齡,懷鄉雞第三世代和第四世代與如皋黃雞相比都稍有不如。通過與這些優質雞的比較可以看出,懷鄉雞的產蛋率較高,特別是經過選育后的第四世代C 系懷鄉雞,屬于優質的地方品種,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普遍采用43 周齡累計產蛋量作為種雞選留標準,該指標可以有效反映不同品種雞的產蛋強度、早熟性和產蛋性能等性狀。在此次試驗中,43 周齡時,第三世代的均只累積產蛋數為85.93 個,第四世代的均只累積產蛋數為93.44 個,這與何丹林[3]等研究的清遠麻雞43 周齡的均只產蛋數為83.3 個相比較,懷鄉雞的均只累積蛋數優于清遠麻雞。從整體上看,第四世代從34 周齡開始,均只累積產蛋數開始多于第三世代,在52 周齡時,第三世代的均只累積蛋數為119.21 個,第三世代為135.09 個,兩者間相差15.88 個。有許多原因會造成均只累積產蛋數的不同:不同家系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機制,品種自身的遺傳性能等有關。就巢性是指家禽的一種孵化行為,是性成熟的標志,它會使卵巢和輸卵管退化,使其停產。
此次試驗的懷鄉雞也有較強的就巢性,造成其產蛋數量較少,大大增加了成本。對于這種情況,可以在培育品種過程中選擇減少甚至去掉雞的就巢性,在平常生產中盡量淘汰就巢性強的母雞,以提高雞的產蛋性能。據報道[7],就巢性可以通過3 種途徑來改變:(1)控制環境;(2)改變基因型;(3)通過獸藥調節激素功能。被采用的有前兩種方法,但成本十分高。第三種辦法還不能進行商業化生產,有兩種方法可以進行激素控制就巢性,第一種是增加垂體激素-催乳激素分泌,影響就巢性,現在已克隆了家禽的催乳激素基因,可以生產重組的催乳激素,不影響產蛋率;第二種是通過抗催乳激素釋放激素的免疫來抑制催乳激素的分泌和就巢性現象,這種方法也能維持較高產蛋率。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減少懷鄉雞的就巢現象,提高產蛋量。
本次試驗中,懷鄉雞C 系第三世代和第四世代在23~52 周齡的蛋重整體呈上升趨勢,在51 周齡時,第三世代平均蛋重為(47.37±1.33)g,第四世代為(48.17±0.87)g,差異顯著。但低于海南文昌雞的平均蛋重49.00g,高于清遠麻雞的平均蛋重43.00g。這說明懷鄉雞有優秀的產蛋性能,特別是第四世代C 系相對高于第三世代C 系,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因為遺傳、品種、開產日齡、開產體重和體型、性成熟和、季節及飼養方式、密度、溫度、營養狀況和疾病等都對蛋重有影響。蛋重有較高的遺傳力,特別是在雞在產蛋高峰期,此時的遺傳力估計值達到最高(0.6),此后,蛋重的遺傳力開始降低,到65~72 周齡時蛋重的遺傳力會降到0.2~0.3。所以,第三世代在27 周齡時達到產蛋高峰期,產蛋率為76.61%,第四世代在34 周齡時達到產蛋高峰期,產蛋率為81.76%,此時的蛋重遺傳力最高0.6,說明可以通過嚴格的選育,將懷鄉雞優秀的產蛋性能比較穩定地遺傳下去。
另外,營養因素也對蛋重影響很大。育雛育成期適當提高能量水平可以促進母雞體脂儲備,從而提高產蛋初期的蛋重。所以生長期不能盲目單純地使用低檔飼料。還要適當的增加蛋白質和氨基酸,長時間的使用低蛋白飼料進行喂養,機體會消耗機體蛋白來維持生理需要和生產需要,從而降低產蛋性能;在某個范圍內,提高蛋氨酸含量可以顯著提高蛋重。亞油酸是影響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產蛋雞日糧中亞油酸的含量不應低于1.25%[8]。此外,飼養環境、飼養管理和外部因素也深深影響蛋重,因此,可以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合理控制蛋重,如合適的光照制度,開產前合理的飼養管理,盡量讓開產體重達標,及時轉群避免擁擠等。
本次試驗表明,懷鄉雞在地方品種中有較為優秀的產蛋性能,C 系第四世代的產蛋率和只均產蛋數高于第三世代,蛋重兩者相差不大,綜合比較,第四世代的產蛋性能優于第三世代。懷鄉雞作為國家級保護品種,既要保持其固有的特征特性,還要利用其產蛋性能較大的選育空間和育種潛力,發揮其優勢,克服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