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廣州市老年干部大學 李偉強
繪畫是人們生活中的高雅愛好之一,也是生活情趣的添加劑。在潛移默化的讀畫、交流中,萌生審美情趣,生活質量也會相對提高。
花鳥畫是比較適宜老年人學習的課程。而老年人多數沒有繪畫基礎,如何根據他們的特點,讓其聽得懂、學得會,并保持學畫的熱情是關鍵。據此,我擬定了一套教學方案,自編自繪一部寫意花鳥畫手稿教材。內容按每個學期、每次課程編繪,圖文兩全,可掃描復印。這本手稿,是一套十分便捷、易懂和有效的學畫資料,可供學員參考練習,很受歡迎。
萬事開頭難,習畫亦如是。初學花鳥畫,須從基礎學起。對基礎班的學員,我在第一學期先教“梅蘭竹菊”題材,向傳統學習。推薦學員閱讀、臨摹《芥子園畫傳》,以及前人名家相關題材的作品。《芥子園畫傳》問世300多年來,一直是學畫者的入門讀本,眾多前輩名家皆受其影響和啟發。
刪繁就簡、由淺入深,是教授老年學員習畫的基本原則。有些學員剛入學時就表示要學畫牡丹。牡丹這類花卉需要有筆墨技法的積累,打穩基礎后才可入手。比如蓋房子,要先搭架構基礎,從底部筑起,而梅蘭竹菊技法,就好比建筑的架構基礎。掌握好梅蘭竹菊的描繪技法,對其他花卉的學習便可觸類旁通。我反復研究過梅蘭竹菊,它們給我的印象是:梅,集樹木的百態千姿;蘭,展示芳草悠長線性的優美;竹,體現氣節、剛直和俊朗;菊,述說傲雪凌霜的風骨逸采。因此,以四君子為花鳥畫入門題材,用傳統筆墨詮釋其各自的特征,是傳承傳統繪畫的有效方法之一,對研習花鳥畫尤為重要。

《竹鶴雙清圖》明·王紱 邊景昭 絹本設色 109cm×44.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老年人愛好畫畫,堅持上課,勤做作業,這于他們已是難得。因此,我的教學原則為寬松型,即沒有壓力的學習。我支持學員課后相互交流和咨詢,但不強調課后必做作業。讓他們能夠輕松地享受學習,領略畫畫過程的奇幻,由此愉悅身心。
每次兩節課中,我將第一節用來分析點評學員所交作業,學、問互參。第二節課,先用投影儀播放新學內容的基本知識,如菊花的屬性、生長規律和形態表象,以求圖文并茂。使學員在動手繪制前,對該題材有初步的認知與了解,也為寫生提供大概的資訊。然后,進行課堂示范。在示范過程中,我不時提醒學員,要注意觀察老師的調色用墨。因為中國畫尤其是寫意畫,十分講究水、色、墨的混合效果,調和比例極大程度上決定著筆毫落到宣紙上的畫面效果。
中國畫易學難精,這是業界共識的話題。學國畫的途徑不盡相同,但學習傳統、臨摹范畫,卻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基礎班和提高班的授課中,我通常會安排兩節范畫臨摹課,并提供名家范畫資料。在學員臨摹前,我會在課堂上做臨畫示范。寫生,是對所描繪物象最直接的了解手段之一,對學習花鳥畫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常常在課上鼓勵有條件的學員付諸實踐。針對一些學員戶外寫生不便的問題,建議他們找尋書籍和網上資料作為參考。
其實,我在老年大學傳授的是學習花鳥畫的方法和步驟,教會學員如何使用繪制工具。而繪畫技法,則是由學員通過實踐積累出來的。令我欣慰的是,由基礎班到提高班的學員,其小寫意花鳥畫作品已非初學時的水平。他們完全可以在校展示,甚至在廣州市區一級平臺參展。

《初秋》李偉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傳授與學習,兩者的關系仍然值得我不斷探索。愿我們的學員在花鳥畫學習的征程上,不斷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