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是某公司員工。2020年3月,公司將陳某從甲部門調往乙部門工作,陳某拒絕調崗。隨后,公司以陳某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為由,解除了與陳某的勞動合同,并在離職證明中載明了“雙方解除勞動關系的原因為陳某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陳某對公司在離職證明中載有其“污點”的行為感到不滿,遂要求公司為其重新開具離職證明,但遭到公司的拒絕,陳某遂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最終判決該公司重新為陳某開具離職證明。
其一,開具離職證明是企業的法定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可見,只要員工離職,企業均有為離職員工開具離職證明的法定義務。若企業拒絕為離職員工開具離職證明,則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其二,離職證明中應載有法定必備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出具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應當寫明勞動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日期、工作崗位、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在企業給離職員工開具的離職證明中,必須載有上述法定內容。
其三,離職證明中所載的內容不可貶損離職員工。除法定必備內容外,企業還可以視離職員工的具體情況,在離職證明中酌情增加一些其他與離職員工曾經在職期間的工作表現、保密及競業限制情況、社會保險轉移情況等相關內容。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業在離職證明中增加相應的內容,所增加的內容同樣必須實事求是,對員工進行客觀陳述、中肯評價,不可以故意貶損離職員工,給離職員工再就業制造障礙,損害離職員工的合法權益。
本案中,公司在離職證明中載有陳某“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內容,這種評價明顯帶有貶損性,對陳某未來求職極為不利。因此,法院判決公司給陳某重新開具離職證明,刪除該離職證明中所載的對陳某帶有貶損性的內容,合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