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宏博,劉琪
(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
科研院所主要從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化研究、關鍵件研制與小批量試制生產,面對異常復雜的形勢和艱巨的科研研制任務,科研院所的核心專業需加快形成能力和產品,重點產品需強化優勢拓展市場,傳統專業需補充短板強化能力,前沿技術探索需搶占陣地奠定基礎,管理能力需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科研院所的全面布局和核心能力提升對設備運行和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科研院所設備管理呈現設備種類多、老舊設備多、非標設備多、高精尖設備多、設備自主維護難度高、人員自主維護意識薄弱、人員能力參差不齊、重復性故障多、維修費用高、現場管理水平不均衡等問題,亟需構建一套適合科研院所實際需求的設備管理體系,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切實提高設備綜合效率,提升設備運行、保障和管理水平,為科研院所技術自主創新和生產制造水平提升提供優質的基礎保障。
問題識別與目標確定階段,主要建立項目團隊,通過問卷調研、頭腦風暴、會議研討等形式,分析制約科研院所設備全員生產維護的關鍵因素在于人員、工具及應用、流程標準化、考核評價和體系構建。
方案設計與項目實施階段,明確重點解決設備全員生產維護體系建設中人員意識不強、推進工具不落地、管理要求執行不到位、推進成果鞏固不牢、體系建設系統性不強共5個問題,制訂工作路徑,明確成果形式。
實驗驗證與推廣應用階段,將構建的設備管理體系架構置入科研生產現場場景中進行實踐運用,逐步完成管理要求和體系架構從僵化到固化再到優化,夯實基礎后全面推廣應用。
(1)以滿足科研生產特別是型號交付需求為目標,解決設備生產維護全員意識不強、參與度不高的核心問題。基于科研院所研發和生產任務,以人員為突破點,全面系統梳理設備維護各級各類人員能力、職責、結構,梳理各級人員設備管理“履職清單”和“檢查清單”,編制個性化應知應會培訓資料,以班組為單位開展有針對性人員意識和技術培訓,融合設備操作人員技能矩陣與考核指標管控,搭建設備全員生產維護人員金字塔架構(由分管院領導和設備主管部門組成院級管理層團隊,由使用單位組成所/中心級管控層團隊,由工段/班組/專業組組成執行層團隊,呈金字塔狀,自上而下牽引、自下而上支撐,上下聯動,為設備管理的“統籌策劃、責任分工、貫徹落實”提供有力支撐。
(2)以工具方法的選擇及應用為切入點,解決成熟推進工具“九步法”在科研院所落地、生根、見效的關鍵問題。結合大量深入班組層面的調研,對波音公司提出的設備全員生產維護“九步法”,按照成立團隊、設備清掃、設備維修與改善、設備可視化、建立設備檔案、設備自主維護、設備備件管理、設備運行狀態跟蹤、持續改進共9個步驟細化要求,并固化成標準表單,進一步規范了設備點檢、可視化標識、設備檔案、設備備件等具體推廣模式。
(3)緊扣科研生產工藝流程和任務交付進度,解決設備管理和操作關鍵流程執行不到位、重復性問題頻發的老大難問題。立足科研生產現場實際,重點關注交付任務繁重、設備故障頻發、管理薄弱的研制或生產線,梳理設備管理和操作的關鍵流程,建立管理類、操作類、保障類標準化作業。特別是操作類作業文件,為設備操作人員細化并規范了具體操作內容,使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有章可循,使設備操作規程更具可行性,管理要求更加規范,便于執行和檢查,能夠更好地服務科研生產任務特別是型號保障核心業務流程。
(4)以動態、量化考核并形成長效機制為目標,解決設備全員生產維護推進成果鞏固不牢、人員積極性不高的現實問題。在設備全員生產維護推廣成果鞏固方面,以“九步法”推進程度及效果為依據,建立星級動態考核評價標準;在提高人員積極性方面,建立《設備現場管理考核評價標準》,明確月度、年度考核內容,量化考核指標,考核情況定期通過月度例會、信息化平臺等形式公示,并與設備使用單位及設備各級管理和操作人員績效掛鉤,拉動了員工參與度和積極性,鞏固了設備管理改進的推進成果。
(5)以實踐驗證為抓手,解決管理要求推廣應用過程中從“僵化到固化再到優化”的關鍵性問題。體系架構的實踐驗證,一是重點關注體系指標顯性化評價及考核,需要將管理要素具體為量化指標或定性指標,并結合現場實際分為必選項和自選項,為設備使用單位規劃好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即提出了基本管理要求,也給設備使用單位自主特色管理留出了空間,并通過月度跟蹤、年度考核,以考核指標牽引管理提升,以交付物提煉沉淀管理要求;二是重點關注設備維修業務質量和效率,運用“價值流”分析測算維修業務流程效率,運用“信息化”手段建設“一站式”維保服務手機APP,實現維保業務線上全流程業務節點實時動態測算和提醒,線下賦能疏通管理堵點,為維保服務提質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礎。
(6)以前期推進設備全員生產維護的經驗和教訓為基礎,強調從落地到落地,解決體系建設缺乏系統性的問題。對以往多年設備全員生產維護的做法、經驗、問題、成果進行了系統的梳理、總結和提煉,以保障科研生產任務特別是型號研制和保障交付任務為重點,從人員管理、體系管理、現場管理、指標管理共四個維度出發(見圖1),堅持以“問題導向,從落地到落地”的原則,強調以人為本,系統融合,立足科研生產實際,服務核心業務流程,規范推進航材院特色的“九步法”,積累基礎數據,讓數據說話,深化本源分析,切實提高設備綜合效率,確保設備運行狀態良好,滿足航材院快速發展和任務激增的迫切需求。進而,結合設備全員生產維護人員金字塔框架,分別從人員、體系、現場和指標共四個管理維度提煉出4項院級管理要素、8項研究所/中心級管控要素、20項班組級執行要素,以及基礎生產資源6大類和信息資源3大類,搭建了設備全員生產維護體系架構(見圖2),明確了體系建設的推進方向、路徑和具體落腳點。通過以上改進實現了科研院所設備管理由“單點突破”向管理與實踐的體系化建設轉型,構建了一套能夠“聚焦目標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持續優化改進”的推進體系。

圖1 設備全員生產維護體系建設思路

圖2 設備全員生產維護體系建設架構
建立了具有科研院所特色、滿足主業需求的設備全員生產維護體系架構,員工自主維護意識、參與度、執行力顯著提升,推進工具“九步法”融入現場并落地生根,低層次重復性問題大幅減少,設備TPM管理持續擴大推進范圍,動態星級評定和現場考核評價有效鞏固推進成果,設備管理和操作要求得到總結提煉,已經在科研生產現場形成了系列規范化表單和標準化作業,實現了體系架構“從僵化到固化再到優化”的持續改進,可助力科研院所設備全員自主維護實現從單點突破向體系化建設的轉型。其中,基于九步法的成熟工具“本土化”、基于價值流的維保管理“信息化”、基于體系架構的評價指標“顯性化”改進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