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生 劉長梅 王冬梅
摘要:林業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林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問題就是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我們只有掌握先進的造林技術,提升樹木的質量,才能促進林業的快速發展。本文主要參考臨江林業局的森林資源現狀對林業造林技術及林業保護措施進行淺談分析。
關鍵詞:造林技術;保護措施;造林方法
引言: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植樹造林的項目,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林場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大力發展林業造林。在實際工作中,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促進森林資源的發展,以推動人與自然的穩定發展。而在林業保護過程中,要切實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措施,避免一些外在因素對林業的破壞,從而促進海西州生態環境的長期發展。下面本文就根據林業造林技術與保護措施進行分析。
一、林業造林的技術種類
1、播種造林法
在播種造林法方面,主要包括點播、條播和散播等三種細分方法,造林時需要根據土地和種子的實際情況,來分別運用不同的播種造林方法。一般來說,運用樹種或者小顆粒種子開展造林活動時,建議采用散播法,提高成活率;如果種子屬于中小顆粒,為了開展機械化工作,進而提高種子的利用率,保證樹苗的整齊度,建議采用條播法;而對于大顆粒種子,應當采用點播法,需要在植株間設置一定的距離,同時將種子放置在松軟的土壤中,確保種植的效益。
2、分殖造林技術
分殖造林技術又稱為分生造林技術。旨在利用樹木自身的營養器官作為苗木造林栽植的一種技術。該方法在造林技術中具有節省工期,且在成本投入中也是比較少,同時也是我國民間經常使用的一種移植造林技術。但是由于其屬于無性繁殖材料愈合而成,生根比較慢,并且在大面積造林中應用條件受限,不適合大范圍的造林使用。例如在北方一些農村地區,在進行苗木的種植中,直接將幼樹的豎干或者大苗的苗干扦插到需要種植樹木的地方,這就是采用插干分殖造林的技術方法。像楊樹、柳樹種植,其插干一般在一米在三米之間,將這些豎桿在母樹上砍掉或者直接割掉后,將樹干的粗莖一端30厘米至50厘米直接買入事先挖好的坑中,并且澆水施肥,等到樹干自行發芽時,即確定該樹木成活。此種方法雖好,但是不適合大面積的種植。
3、植苗造林技術
植苗造林法是將樹種培育成根系完好的小樹苗,先后將樹苗移栽到適合其生長的土地中。這種方法不僅讓樹苗具備了基本的生長條件,還大大提高了樹苗的成活率。苗圃中培育好的幼苗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也相對較強。對幼苗采用植苗造林法成功的關鍵就是是否能夠保持幼苗體內的水平衡狀態,一旦幼苗出現失水過多生理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難成活。所以一定要保護好幼苗的根部,不能讓其失水或者受到損傷,在種植的時候應掌握好時間,盡量越快種植越好,拖延時間較長時,一定要保證根部的濕度,而且不保護好幼苗的根系,很可能會無法正常吸取必需的營養物質而導致樹苗生長發育不良。
二、林業保護措施
1、加強人們對森林系統資源保護的意識
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正逐漸提高,對于生態環境的建設意識也越來越強,但要做到深入人心,還需要不懈的努力。要想人民群眾有較強的森林系統資源保護的意識,就必須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培訓林業工作者對工作的責任感,加強對相關部門的監督。在自然保護區中建立相關組織機構,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做好宣傳森林系統資源保護思想的工作。
2、提高林業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
林業調查是林業部門獲取森林生長狀況的主要依據,也是法定性文件。林業造林對技術要求過高,相關的培養措施分工較細,所以,工作人員必須全面落實對森林資源的有效調查。烏蘭縣在過去幾年存在工作人員因調查的失誤導致獲得的數據失真,影響了林業部門的下一步計劃。為確保調查設計嚴格按照規范化和對森林培養的相關技術要求,尤其是把控好森林砍伐的數量及潛在影響,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是必要的。例如:在2019年4月,烏蘭縣的“柴達木千里防風固沙綠色長城”計劃正是動工,所有林業工作人員在黨員先鋒隊的帶領下營造植綠、護綠、愛綠的氛圍,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實現人工造林2.5萬畝,森林撫育2萬畝,封山育林9萬畝;并且在栽種完畢后,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定期對各處林地展開數據采樣,準確獲取的樹木的生長信息,為林業部門加下來的保護計劃做好了鋪墊[3]。因此,加強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能夠為林業的保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實施科學的育苗管理
育苗管理是整個造林工程中的重要環節。根據目前我國在樹苗栽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先從樹苗的培育著手。根據造林地區的所需樹苗種類來選擇合適的育苗地,減少山地、農田等臨時的育苗區,成立專門的育苗基地,根據造林地區的樹苗質量要求來進行科學的育苗。再根據不同樹苗的生長特性和育苗區的氣候環境來選擇栽植時間,從而有效提升樹苗移植后的成活率。然后要實行針對性的育苗,根據造林地區的氣候環境特點,培育適合其環境生長的樹種樹苗。造林地區的不同環境所能栽種的樹苗種類是不同的,因此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樹種來進行育苗,同時要做好技術管理和保護,降低病蟲害的影響,有效地提升育苗質量。
4、注重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
林業資源的過度損耗是當前林業發展的棘手問題,其中森林火災和林業病蟲害有所造成過度損耗的重要原因。首先,從森林火災來看,火災會直接導致森林資源的大面積毀壞,嚴重污染區域生態環境,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因此,在林業保護方面,需要將防火放在首位,這就需要林業部門加強火災預防控制工作,積極開展防火宣傳,樹立起消防意識,并建立起隔離帶、消防站,進而落實防火措施。同時,林業部門還需要開展防火演練工作,定期開展防火演習,訓練林區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此外,病蟲害也會直接威脅林業的健康發展,林業部門應當加強病蟲害管治工作,科學運用殺蟲劑,確保能夠及時消滅害蟲,同時不允許人畜的健康,維系著區域生態的平衡。
5、增大林業地區的退耕還林面積
造林是百年大計,也是關乎著國際民生的長遠利益。植樹造林不僅在生態環境上,可以實現保護山體、保護土地水土流失,是利國利民的長久大計。為此,在當前,要想提高造林面積,造林質量、必須要加大退耕還林的力度,尤其對于一些地區的土地農業根本保證不了當地的生活水平時,應該將退耕還林作為當地的主導政策,以實現提高植樹造林的有效性。而對于一些沙化地區及其水土流失嚴重的耕地,要將其作為重點對象進行管理,將退耕還林政策落實到實處,通過有效的開展退耕還林,植樹造林,來進行涵養水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從而大大的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為百年的子孫后代提供可以生存的環境,進而可以有效促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是我國的寶貴資源,其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做好森林培育和保護工作重中之重。林業工作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掌握造林整地、培育、樹種選擇、造林時間的選擇等專業能力,還要掌握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專業知識,為林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有效地保護森林資源,保住祖國的綠水青山。
參考文獻:
[1]徐立新.探討林業資源的養護方法與造林技術[J].現代農業研究,2018(07):57-58.
[2]秦景全.試論北方地區林業種植模式及養護方法[J].林業勘查設計,2018(02):103-104.
[3]李生輝.林業資源的養護方法及造林技術初探[J].農民致富之友,2017(19):122.
東豐縣大興林場 吉林遼源 1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