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其然


摘要: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專有名詞教學也是詞匯教學中的一部分。學界對于專有名詞的界定,既有分歧,也有趨同。本文從學界對專有名詞不同的概念界定出發,開展詞匯聯想實驗,通過對初級階段留學生的專有名詞習得情況進行分析,討論留學生在學習專有名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試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專有名詞;詞匯聯想實驗
一、引言
專有名詞作為詞匯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地位和研究價值。學界歷來對專有名詞的研究論文和專著多達百余種,其中包括收錄近3萬條專有名詞的《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學界對專有名詞的概念界定既有分歧,也有趨同。專有名詞教學也是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
關于專有名詞的研究頗多,研究現代漢語詞匯學的學者對專有名詞的重要性持不同看法。史有為(2008)提出專有名詞存在簡單的對應關系,沒有難度,認為“專有名詞或專名并非概念詞或功能詞,只是某個人、地或機構的名字,沒有什么使用上的困難,只需要記憶,而且與所處環境有太多關系,不很穩定,決定基本不收。” 也有學者認為專有名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如劉開瑛(2001)、王紹新(1985),等等。石立堅(1984)提出“長期以來,外語專名
漢譯名在我國一直是很不規范的。因此外語專名漢譯名的規范化是我國學術界和新聞出版界的一項不容忽視的長期任務。” 除了外語專名漢譯名之外,留學生教學中的專名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二、專有名詞的概念界定
關于專有名詞的歸屬問題,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總的觀點是專名詞語的“語”的部分作為詞的固定語的結構而存在。葛本儀(2014)認為“專門用語就是指被固化了的專門指稱某種事物和意義的詞組,” 將專名列入“專門用語”之中。符淮青(2004)認為,“專門用語”包括專名詞語、術語和行業語。與此類觀點不同的是,劉叔新(1990)提出“專門用語”和“專名語”的概念,并提出了專名語的廣義和狹義的用法。
呂長鳳(2012)認為“專名詞語是指語義上具有專指性或特指性的詞或固定短語。”4并在其研究中指出,“專名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在語言性質上包括兩種語言單位:專有名詞和專用短語。”學界對于“專有名詞”這一名稱沒有較多的爭議,對于“專用短語”這樣的名稱卻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所探討的范圍屬于專名的詞的部分,即專有名詞。
專名詞語是語言詞匯系統中的一部分,且有其獨特的層級分布規律,我們也應正視它的價值,給予它在詞匯中、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有的地位。筆者在專有名詞界定的基礎上,對留學生的專有名詞習得情況進行調查,以期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提出教學策略,為留學生提供更好的漢語詞匯學習建議。
三、初級階段留學生詞匯聯想實驗調查與分析
(一)初級階段留學生詞匯聯想實驗調查
“專名包括專有名詞和專用短語。”對于這種觀點,在國內學界尚有爭議,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給留學生帶來了困惑。我們根據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對留學生展開了關于“專有名詞”詞匯聯想實驗,了解到了留學生關于“專有名詞”的習得情況。
關于“專有名詞”的詞匯聯想實驗調查對象為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初級班留學生,還包括3位中級班學生。實驗對象分別來自美洲、歐洲、非洲、亞洲等各個地區的國家,漢語水平為初級、掌握1000左右的詞匯量,其中3位中級班的學生掌握2000左右的詞匯量。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5份,收回有效問卷17份。為了保證問卷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本次調查采用微信訪談的方法,將調查問卷的內容以訪談的形式展開。
詞匯聯想實驗要求被調查者根據提供的詞語,聯想出其他五個與之相關的關鍵詞的實驗。本次實驗提供“專名”這一詞語,共收集詞語79個,其中65個專名詞語,14個非專名詞語。問卷調查采用微信問卷的形式,部分留學生給出的答案是重復出現的。
問卷題目設計如下:1.你了解漢語的專名嗎?2.你能寫出漢語中5個專名嗎? 問卷題量較少,現將收集到的結果分類舉例如下:
(二)詞匯聯想實驗數據分析
在問卷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留學生在學習專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收集問卷結果,將其分類并分析,將得到的現象歸類如下:
一、留學生對“專有名詞”這一概念不明晰。在微信訪談過程中收回有效問卷17份,其中有8人不了解專名的概念。不了解專名這一概念的人數已經超過調查對象的一半。從實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窺見問題的嚴重性,也可以發現正式專名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二、留學生難以分清普通名詞和專有名詞。通過調查數據顯示,收錄的非專名例如“花”、“女生”等占總數的17%,可見大部分學生無法分清普通名詞和專有名詞。
三、為人熟知的顯著詞匯應更容易進入專名收錄范圍。我們得到問卷結果中的詞語多屬于人名和地名,其中還有包括對留學生有吸引力的、帶有中國文化色彩的專有名詞。我們將收集到的所占比重較多的詞匯分類如下:
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人名、地名以及帶有中國文化色彩的專名更容易成為詞匯聯想的答案,也更應該、更容易進入專名收錄范圍。我們通過收集到的數據,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專名教學的重要性。
四、初級階段專有名詞教學策略
通過對專有名詞的界定,對留學生關于“專有名詞”詞匯聯想實驗的調查,我們從中窺見了專名教學的重要性。針對此次調查結果,我們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并試提出幾條教學建議。
(一)重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專有名詞教學
本次調查針對“專有名詞”,并未開展“專門用語”的調查。專名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在語言性質上包括兩種語言單位:專有名詞和專用短語。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深入展開整個專名系統的教學。
(二)整理教材附錄詞匯的專名部分
現今,對外漢語教材的種類已經達到萬余種,教材質量也參差不齊。國家漢辦《全國對外漢語教材工作會議紀要》(1998)指出:“更新傳統觀念,打破教材編寫陳規,突破已有的編寫框架,推出合乎時代需求的精品教材,成為擺在對外漢語教學界面前的突出任務。”關于對外漢語教材中專名的收錄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亟需改善。
(三)對外漢語教學專名詞典的編寫
《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2015)是全面收錄漢語專名的工具書,以此為經驗,在對外漢語教學專名詞匯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更嚴謹的調查工作,我們可以根據留學生的實際需要,編纂對外漢語教學專用的詞典工具書。
綜上,本文從專有名詞不同的概念界定出發,對初級階段留學生專有名詞習得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嘗試提出了專有名詞教學策略。在對外漢語教學專有名詞的教學中,還需要展開專有名詞、專用短語兩種語言單位的教學。此外,編寫教材附錄、專名詞典也有助于漢語學習者的詞匯學習。
要進一步了解留學生的專有名詞習得情況,詞匯聯想實驗設計還要更加嚴謹。其次,訪談增加了問卷結果的不可控性。關于詞匯聯想的實驗還需要更多的調查對象和語料。專有名詞作為詞匯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地位和研究價值。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專名研究,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21.
[2]史有為.對外漢語教學最低量基礎詞匯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01):73-81.
[3]石立堅.漫談專名.國外社會科學[J].1984(10):82
[4]呂長鳳. 漢語專名詞語系統及其在詞匯系統中的層級性分布[D].南開大學,2012.
[5]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165.
[7]趙金銘.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03):4-19.
[8]程榮.語匯學的研究對象與新語的類型特點[J].世界漢語教學,2015,29(04):450-461.
石立堅:《漫談專名》,《國外社會科學》1984年第10期,第80頁。
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21頁。
呂長鳳:《漢語專名詞語系統及其在詞匯系統中的層級性分布》,天津:南開大學,2012年,第139頁。
史有為:《對外漢語教學最低量基礎詞匯初探》,《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期,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