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十二月十日》中疾病隱喻的裹挾與抵制

2021-11-10 14:50:42黃秋玲
文學天地 2021年6期

摘要:現代知名美國作家喬治· 桑德斯的短篇小說《十二月十日》講述了兩位病患相互救贖以及他們被疾病隱喻觀念裹挾、與疾病隱喻抗爭的故事。本文從蘇珊·桑塔格的疾病隱喻視角剖析兩位主人公的經歷,兩位病患的身心困境實際源于疾病隱喻觀念的控制與裹挾。老人艾伯的困境來源于童年時期繼父患病的經歷,以及自己受此影響而形成的隱喻觀念;男孩羅賓的困境則更多來源于同齡人的不理解、排擠以及羅賓自己由此而生的自卑心態;而兩位病患最后獲得心靈救贖,則源于他們與疾病隱喻觀念的艱難斗爭。桑德斯以一老一少為代表,表達對整個病患群體的深切關注。

關鍵詞:疾病隱喻;蘇珊·桑塔格;《十二月十日》

1 引言

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憑借《林肯在中陰界》(Lincoln in the Bardo)獲得英國布克獎。2013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十二月十日》(Tenth of December),他自己稱之為“最令人心緒難平的作品”,同年獲得美國短篇小說獎和英國首屆弗里歐文學獎(Folio Prize)。本書一共由10個短篇小說組成。本文主要聚焦于小說集同名故事《十二月十日》。《十二月十日》講述了兩個病患相互救贖的故事。老人艾伯飽受疾病的折磨和親人生病期間留給他的心靈創傷,決定在極寒天氣脫下外衣自殺以求解脫。在自殺途中,艾伯偶然發現欲給他送大衣而落水的男孩羅賓,艾伯不顧嚴寒將身上僅剩的衣服脫下給羅賓換上,隨后艾伯也被趕來的男孩母親救回。雙方互救的過程讓他們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二者的心靈均得到了救贖。

國外學者 Audrey Ng 結合德國哲學家康德的絕對命令理論,探討了桑德斯《十二月十日》中的自殺問題。她指出康德忽略了當理性受損時,意志的完整性也會受到損害的問題。因此,年老并身患重病的艾伯在即將失去理性之時的自殺行為就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嘗試,而非康德所謂的自私、不道德的逃避行為。在小說中,桑德斯將自殺設為人物相互救贖的契機,而這種契機又促使自殺者重新認識自我。

本文結合蘇珊·桑塔格的疾病隱喻理念,對《十二月十日》中主要人物,即老人艾伯、男孩羅賓的心靈困境進行解讀,兩人如何遭受疾病隱喻觀念的控制與裹挾,以及兩人如何與這種控制和裹挾抗爭,最終恢復樂觀心態、重拾生的希望。

2 疾病隱喻觀念的裹挾

隱喻作為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多指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以表達人類對于抽象概念的感官認識。它“不只是語言問題,不僅僅是語辭問題……人類的思維過程多半屬隱喻性”(Lakoff & Johnson 1980:12)。 語言作為一種思維過程具有隱喻性,人類談及某類事物的隱喻反映了人們對此類事物的看法,一些隱喻暗含著人們的欣賞與褒揚,而一些隱喻卻反映了人們的偏見與恐懼。關于疾病的語言大多帶著“惡意”,一些疾病被隱喻過度闡釋并貼上諸多負面符號標簽,因此罹患該疾病的患者也深受其害。患者要么是被內心的隱喻觀念所桎梏,要么是被周圍人的異樣眼光所鄙夷。桑德斯《十二月十日》中的兩位主人公艾伯和羅賓就是被疾病的隱喻觀念裹挾,艾伯囿于自身疾病隱喻觀念而欲意放棄生命,羅賓困于周圍之人疾病隱喻觀念的裹挾而踽踽不敢向前。

2.1 疾病隱喻觀念塑造的艾伯

任何一種病因不明、醫治無效的重疾都充斥著負面意義,這些意義、隱喻對于患者沒有絲毫好處,只能引起羞愧,甚至于自我否定,而這些只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就如《疾病的隱喻》文中所述 “疾病本身喚起的是一種全然古老的恐懼。任何一種被作為神秘之物加以對待并確實令人大感恐怖的疾病,即使事實上不具有傳染性,也會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傳染性。因此,數量驚人的癌癥患者發現他們的親戚朋友在回避自己,而自己的家人則把自己當作消毒的對象,倒好像癌癥和結核病一樣是傳染病”(桑塔格 2003:7)。

童年時期的艾伯就已被疾病隱喻觀念所侵蝕,這體現在童年艾伯及家人對待身患疾病的繼父艾倫的態度上。繼父艾倫因為身患癌癥,艾伯與媽媽因為對他感到恐懼而躲避他。身患重病的繼父不再如從前那般和藹可親,變得暴躁易怒。艾倫的疾病帶給年幼的艾伯對此類癌癥的偏見與恐懼,“艾倫留給他的正是這樣的記憶” (桑德斯 2014:212),并且媽媽和艾伯對身患重病的繼父避而遠之——“過去他和媽媽有時干脆一起躲進廚房里” (桑德斯 2014:212)。媽媽和年幼艾伯的這種行為正展現了桑塔格所說的疾病隱喻帶來的負面影響,即正常人對疾病患者的恐懼與偏見。由此,疾病隱喻觀念已經悄悄地在年幼的艾伯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

成年后,艾伯心中疾病隱喻觀念的種子已經長成參天大樹,這體現在艾伯與妻子參加人體揭秘展覽時他的心理優越感上。“幾年前,在人體揭秘展覽上,他和莫利見到過一個大腦的切片。這個切片上有一個五美分硬幣大小的褐色斑點。就是這個斑點要了那人的命。(桑德斯 2014:218)”在展覽上,艾伯與妻子目睹了疾病患者最令人不恥的部分被公之于眾,受大眾評頭論足、指指點點。疾病患者此時變成了下等的、被凝視的對象,這種凝視是高高在上的非疾病患者對處于劣勢的疾病患者的凝視。觀看展覽時,艾伯想著“他(被展覽者)現在已經不在了,正空著腦殼在不知什么地方腐爛著。看著那份大腦切片,艾伯有了一種優越感。那個可憐的家伙攤上這么件事真是很不走運。(桑德斯 2014:218)” 被疾病隱喻偏見裹挾的艾伯此時是凝視的主體,對于凝視的受體——疾病患者,不自覺地流露出自身的優越感。這就奠定了艾伯年老后對疾病的恐懼與偏見,這種恐懼是害怕身患疾病的自己被他人凝視、鄙夷、厭棄。

年老的艾伯同樣不幸罹患癌癥,而癌癥代表冷酷、無情、畸形、混亂增長、能量失控、低人一等的隱喻偏見已經深深地嵌入老年艾伯的觀念中。在《作為隱喻的疾病》一文中,桑塔格(2003)呈現了結核病與癌癥等這些人類的普遍疾病被隱喻過度闡釋并貼上了諸多負面符號標簽的現象,如癌癥代表冷酷、無情、畸形、混亂增長,是能量失控的疾病,癌癥等同于死亡。只要某種疾病被當作邪惡的、不可克服的壞事而不是僅僅被當作疾病來對待,那大多數患者一旦獲悉自己所患之病,就會感到在道德上低人一等。這些疾病的諸多負面隱喻加之于病患便造成了對其無形的道德譴責與社會壓力,讓他們蒙受遠比疾病本身更大的痛苦。也正因疾病的負面隱喻在生活中影響之大,導致了許多人害怕面對自己所患的疾病。許是因為害怕自己的疾病而遭到周圍人態度的轉變,比疾病帶給自身身體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傷痛或許更加讓人難以忍受。《十二月十日》中的老人艾伯就是如此。

帶著疾病隱喻觀念的艾伯,先入為主地以為身患癌癥的自己會被“他棄”,像曾經患病的繼父一樣,遭到家人的回避與嫌棄,忍受不了自己變成被凝視、厭棄的對象,所以艾伯先開始了“自棄”。因此他自己形成了這樣的觀念:患上這種癌癥的自己就像繼父艾倫一樣,性情大變,暴躁易怒,不再擁有年輕健壯的身體,只會拖累家人。他自認為自身的疾病同樣并且一定會給自己的妻兒帶來一樣的困擾,并將自己與家人的關系越拉越遠。潛意識里艾伯認為自己是個罪惡的、沒用的、只能慢慢等待死亡的廢物,在道德上感到低人一等。這種負面隱喻思維所帶來的恥辱感與愧疚感揮之不去,為此他極度自責,了無希望,欲意尋死以求解脫。因此“星期三那天,他再次從病床上摔了下來。深夜里躺在地板上,他涌起了一個念頭,我不該再拖累他們”(桑德斯 2014:213)。從艾伯對患病繼父的看法以及自患疾病的愧疚想法,可見疾病隱喻觀念已經根植于其心中。

但其實這些并不是患者自身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大環境造成的。人們以為他們對待疾病的態度、用來描述疾病的詞匯,甚至于對于疾病的理解,都是客觀的,再正常不過的。但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疾病本身一直被當作死亡、人類的軟弱和脆弱的一個隱喻。很多時候,偏見或歧視是在不經意間產生的。

童年家庭環境和成年的經歷塑造并加強了艾伯年老后的疾病隱喻偏見。由于年老艾伯不能正確地對待疾病,由疾病衍生的自我歧視也就孕育而生,由此給患者自己和親人帶來困擾。

2.2 疾病隱喻觀念裹挾的羅賓

除了艾伯這位老年患者遭受疾病隱喻裹挾外,桑德斯在《十二月十日》中還描述了另一位同樣遭受疾病隱喻裹挾的男孩——羅賓。表面上,羅賓就是一個普通的正常男孩。實際上,他也是一位疾病患者。

男孩羅賓是一位被疾病隱喻觀念所裹挾的受害者。桑塔格(2003)指出,許多疾病其實它本身并不可怕,但當它被社會隱喻化、被人為地夸大渲染的時候,疾病給人帶來的恐慌就會彌散在大眾的心理層面,與之相伴而生的就是大眾對于疾病的偏見:“要居住在由陰森恐怖的隱喻構成道道風景的疾病王國而不受隱喻之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桑塔格 2003:5)”。疾病隱喻對患者貼上負面的道德評判標簽,使其受到不公正的道德評判。男孩羅賓就是一邊不得不忍受疾病帶來的身體損傷與疼痛,一邊還因為身患疾病而被周圍的同齡人排擠、嘲弄。

由于疾病給羅賓帶來異于常人的變化,羅賓遭受到來自同齡人的校園暴力。周圍的同學們并不愿與生病的羅賓為友,而是對其進行孤立、排擠、嘲笑,這些同齡人的態度顯示出盛行的疾病隱喻觀念對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體現出大眾心理層面對疾病的恐慌與偏見。首先,同學們嘲笑羅賓的名字。如羅賓在與穴居者娛樂時想到同學們曾經嘲諷。羅賓的英文拼寫是“Robin”,原意為一種小巧可愛的知更鳥,在大多數美國人眼中,使用這個名字男孩常被視為娘娘腔。其次,同學們排擠過胖體型的羅賓,所以他幻想中與同學蘇珊的對話“夏天的時候你就過來玩吧。你愿意穿著襯衫游泳也行。(桑德斯 2014:206)” 正因為同學們的對他過胖體型的異樣眼光,羅賓羞于穿著暴露的泳衣游泳。此外,羅賓的家、羅賓的媽媽也常是同學們取笑的對象。“有時那些話是譏諷他家的雜亂無章。那是曾到他家來過的布萊斯傳出去的。有時候那些話是諷刺他說話的樣子。還有時候那些話是在諷刺他那位不擅打扮的媽媽。(桑德斯 2014:228)”因為被排擠,羅賓在校園里常常獨來獨往。他在學校食堂總是獨自坐在角落吃飯,“有時候,他覺得自己實在不想再去學校的食堂,坐在擺著雙杠的角落里,一聲不吭地在那塊卷起來的摔跤墊子上吃午飯(桑德斯 2014:227)。”

同學們對生病的羅賓本人、羅賓的家、甚至是羅賓的媽媽閑言碎語可以看出他們無法接納疾病患者且對疾病患者充滿著偏見與恐懼。他們對于疾病患者的不理解、歧視,正是這種疾病隱喻觀念無形中促使同齡人帶著有色的眼鏡凝視羅賓,并遠離、排擠、嘲笑他。顯而易見,這些來自周圍人的異樣眼光給羅賓的社會生活帶來痛苦,在帶著疾病隱喻觀念的同齡人的包圍、裹挾下,羅賓對生活失去了希望,“他有點想閉一會兒眼睛。在生活中,有時候人是會覺得有種想要放棄一切的感覺。……有時候,他受到的那些捉弄,簡直讓他的日子過不下去” (桑德斯 2014:227)。

在同齡人的疾病隱喻裹挾下,羅賓困于自己的世界里,渴望得到其他人的尊重與理解,以至于羅賓每日的玩伴就只是水獺,并且臆想出宇航局和新來的同學蘇珊與自己成為朋友的場景。如在與蘇珊臆想的對話里,蘇珊對羅賓說“你知道我很尊重你,……我們彼此平等但各有所長” (桑德斯 2014:215),可見在羅賓的潛意識里,他希望自己雖然身患疾病,與旁人不同,但卻能彼此互相尊重。

疾病隱喻帶來的偏見根植在患者及其身邊人的觀念中,不僅對患者的身體治愈毫無益處,也給患者的精神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老人艾伯在疾病隱喻的裹挾下失去生的希望,企圖自殺;而男孩羅賓在疾病隱喻的裹挾下內心極度自卑。

3 疾病隱喻觀念的抵制

正如桑塔格(2003:5)所說,“疾病并非隱喻,而看待疾病的最真誠的方式,同時也是患者對待疾病的最健康的方式——是盡可能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在疾病這一關于身體的自然現象中,只有消除與抵制隱喻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才能還病患予公正。而病患在這諸多隱喻闡釋帶來的巨大壓力下,自我要學會正視疾病。

3.1 艾伯與疾病隱喻觀念的抗爭

抵制疾病隱喻觀念,一方面在于患者自身主動抵制疾病隱喻觀念。喬治·桑德斯在《十二月十日》中就給老人艾伯設置了這樣一個契機。在經歷自殺未遂及救起男孩羅賓的過程中,老人艾伯開始回想起生活中值得留戀的美好。他在極寒雪天脫下身上僅剩的睡衣來救小男孩之后,臨死前獨自癱靠在船梆上回憶起自己的兒女和即將出生的外孫:“湯米三十歲了,長得又高又帥。”,“朱迪要生孩子了……他沒準可以繼續活下去。活著看到小寶寶。抱到小寶寶。(桑德斯 2014:231)”,艾伯想起生活中的積極一面,依然對生活依然充滿了留戀。甚至對于自己出來尋死一事感到后悔與愧疚,他想對妻子莫莉說 “親愛的,原諒我。這是有史以來我干的最大糊涂事”。此時的艾伯也開始重新思考并正視自己所患的疾病。 他不再對自身的疾病感到恥辱與羞愧,而是一種釋然,他想到“他就是這樣的人。這也是他的一部分” (桑德斯 2014:234),“假如一個人活到最后,腦子不靈了,罵人也好,干壞事也好,需要別人的幫助,需要很多的幫助,那又怎么樣呢?他或她憑什么不能胡言亂語,變得莫名奇妙或面目可憎呢?憑什么不能把屎拉在褲襠里? (桑德斯 2014:235)”。 這一契機促使艾伯重新思考疾病與死亡,艾伯已不再為身患疾病而感到羞愧,也放棄了“自棄”尋死的念頭,可見其思維觀念中對于疾病的偏見以經消解。經歷生死后,艾伯自我主動擺脫了疾病隱喻觀念的控制,開始重拾對生活的熱忱,他想到“不再說謊,不再沉默,一個新的、不同的人生即將開始” (桑德斯 2014:234)。并且當艾伯在成功救起男孩之后,他找到了自己作為一個老年病患還存在的價值,即他為自己還有能力救助他人感到驕傲與自豪。因為他救了孩子、“安慰了孩子,這就是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桑德斯 2014:235)。

抵制傳統的疾病隱喻,不僅需要病患自己,更需要家人與其他人的共同努力。身患癌癥的老人艾伯久病在床、無法自理、情緒暴躁,即使這樣,他的家人也并沒有因為視他為累贅而指責、躲避、歧視或是拋棄艾伯,最后妻子莫莉趕來接回艾伯時,眼中滿含著更多的是對艾伯的擔憂。另外,對于艾伯這樣一個陌不相識的人,男孩羅賓以及羅賓的媽媽也先后竭盡全力救之。他們從未考慮過艾伯患病與否,他們也不在意艾伯是否患病,僅僅把他當作一個正常人來對待、解救。無論是家人還是外人,他們都未對身患癌癥的艾伯持有偏見,在他們眼中,艾伯只是丈夫艾伯、父親艾伯與老人艾伯,而非病患艾伯。家人與外人共同為艾伯營造了一個溫暖的、沒有疾病隱喻的大環境。在艾伯、家人、男孩以及男孩媽媽的互連互助中,病患與病患之間、病患與家人之間、病患與他人之間沒有疾病隱喻帶來的偏見與歧視,只有善意與關心互連互通,這幫助艾伯正視自身的疾病,也幫助艾伯抵制了對癌癥的隱喻性思考,對于自己給家人帶來的困擾,他不再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重新獲得了生的希望。老人艾伯在自己、家人及其他人的努力與關愛下擺脫了疾病隱喻觀念的控制。

《十二月十日》中的另一位主人公——男孩羅賓,同樣在自己、家人和其他人的共同努力下擺脫了疾病隱喻的裹挾。

3.2 羅賓與疾病隱喻觀念的抗爭

抵制疾病隱喻性思考,一方面依靠患者自身。男孩羅賓之所以能夠抵制疾病隱喻性思考的控制,原因之一是因為仍是一個孩子羅賓保持著內心的純真與善良,所以疾病隱喻思維并未根植入羅賓的思想觀念中。天真的男孩羅賓幻想著,既然沒有同齡人與自己交友,那新來的女生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幻想里的蘇珊善解人意,會包容與理解自己因生病導致的肥胖,如蘇珊邀請羅賓去她家游泳時說道:“夏天的時候你就過來玩吧。你愿意穿著襯衫游泳也行” (桑德斯 2014:206)。因為肥胖,羅賓一定羞于在其他人面前穿著暴露的泳衣,蘇珊考慮到這個小細節并寬容地允許他穿著襯衫游泳。幻想里的蘇珊善良、包容自己并以平常心對待身患疾病的羅賓,是天真的羅賓潛意識里認為的周圍人對病患該有的樣子。這種天真、單純并且充滿友善的“幻想”給羅賓帶來愛與溫暖,無形中抵抗了疾病隱喻植入羅賓的觀念中,這也體現了男孩羅賓因保持純真而并未受到疾病隱喻的侵蝕。

抵制疾病隱喻性思考,另一方面,羅賓的家人給予他愛的陪伴式成長。雖然羅賓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母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都充滿著樂觀與仁愛。這些觀念在無形中也熏陶著男孩羅賓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首先,爸爸曾告訴他“耶穌不是說過嘛,幫助那些因神經錯亂、老態龍鐘或身有殘疾而無力自助之人的人是有福的。(桑德斯 2014:209)”在爸爸的仁愛觀念影響下,即使身為疾病患者的羅賓也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所以當他遇到老人受凍時奮不顧身穿過結冰的池塘為他送上保暖的大衣。而媽媽的樂觀態度更是給予了羅賓力量。在媽媽眼中,羅賓是個“了不起的小家伙(桑德斯 2014:228)”,想到媽媽的愛與夸贊,快要凍死的羅賓恢復了樂觀的心態,他整了整衣服,“站了起來,活像是滿載的皇家列車,開始朝家里走去(桑德斯 2014:228)”。

另一方面,其他人的關愛——來自艾伯的鼓勵性話語也溫暖了羅賓。羅賓救了老人艾伯,獲得老人的夸贊,這件事情也使男孩羅賓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自豪感,建立起了內心的一些尊嚴與自信心,羅賓“有一點必須承認,他在這個過程中的確受到了一位老人的大力幫助(桑德斯 2014:229)”。男孩羅賓因為患病導致身體異于常人,常常被同學嘲笑、排擠,這也導致男孩心理越來越自卑,所以他一直渴望自己“真正地救過什么人”,懷揣著一個“英雄夢”,成為一個受人喜愛、尊敬的英雄。所以當后來羅賓發現在大雪天丟下大衣的老人艾伯時,他的第一念頭是——救人。為了早點給凍僵的老人艾伯送到大衣,他決定不顧危險越過冰凍的池水趕到老人身邊。雖然最后營救行動是由媽媽來完成,但是老人艾伯被救回家之后對男孩羅賓安慰、鼓勵的話語“孩子,你表現得很好。你做得棒極了。我現在不是在這兒嗎。這是誰干的呢?(桑德斯 2014:235)”溫暖并鼓舞了男孩羅賓的內心,實現了羅賓內心的“英雄夢”。這件事,同樣讓男孩羅賓感受到了自己雖身患疾病卻能夠幫助他人,獲得他人的喜愛與尊敬,并讓羅賓建立起一些曾在排擠自己的同學面前丟失的尊嚴。這對于羅賓抵制周圍同學的疾病隱喻觀念起到一定的助力。

男孩羅賓保持著內心的善良與純真,因而自身未被疾病隱喻思維所植入;家人愛的陪伴、與老人艾伯的互救行動也幫助男孩羅賓緩解疾病帶來的自卑心理,抵制來自同學們惡意的疾病隱喻觀念。這也說明只有個體自我抵制疾病隱喻觀念,社會集體共同抵制對某種疾病的隱喻偏見,給予病患以理解、包容與尊重,才能予病患一個光明的未來。

4 結語

正如桑塔格(2003)在《疾病的隱喻》書尾所說,使疾病遠離這些意義、這些隱喻,尤其能給人帶來解放,甚至帶來撫慰。不過,要擺脫這些隱喻,光靠回避不行。它們必須被揭示、批評、細究和窮盡。從老人的生病、自殺,男孩的自卑、被孤立,桑德斯書寫出了現代社會對疾病的隱喻性思維如何摧毀疾病患者的精神世界,并且以老人艾伯和男孩羅賓為縮影,傳達出他對病患心理健康的深切關注,側面批判了社會賦予疾病的消極性隱喻。

參考文獻

1] Audrey Ng. Darkenfloxx? for Two: Kantian Morality and the Presentations of Suicide in George Saunders’s Tenth of December and David Foster Wallace’s “Good Old Neon”[J]. Interdisciplinary Literary Studies,2019,21(2).

[2]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丁禮明.勞倫斯小說疾病話語的隱喻解讀[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27(02):119-123.

[4]孔瑞.疾病敘事與倫理關系——《床上的愛麗斯》的隱喻言說[J].當代文壇,2017(06):134-137.

[5]桑德斯.十二月十日[M].薛亮,譯.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

[6]桑塔格.疾病的隱喻[M].程巍,譯.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7]王衛新.色情狂還是失憶癥?——格雷《可憐的東西》中的疾病隱喻[J].外國文學研究,2013,35(04):65-72.

[8]張金鳳.從疾病隱喻到帝國神話的破滅——解讀法瑞爾的《克里希納普之圍》[J].國外文學,2012,32(02):117-124.

作者簡介:

黃秋玲(1997-),女,壯族,籍貫:廣西南寧,學歷:研究生在讀,單位: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免费黄|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在线小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日韩专区欧美|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a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永久天堂网Av| 欧美无专区| 无码国产伊人| 国产精品污视频|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91欧美在线|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黄|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91青青视频| 亚洲浓毛av|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91福利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www网站| www.国产福利|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性影院| 欧美成人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精品国产91爱|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欧美性久久久久|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18| 无码丝袜人妻| 国产91小视频| 国产理论一区| www.99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网站免费看| 欧美天堂在线|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