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杏蓮
摘要:陶志瓊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蔽覈怨啪陀幸环N美德叫知恩圖報,并有“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格言。感恩,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它能促進相互信任、理解、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是醫治現在的孩子冷漠、沒有責任心、缺乏愛心、不懂關心的良藥,也是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 知恩 感恩 報恩
當前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只知受惠,不知感恩的不良傾向,他們對別人的愛與幫助認為理所當然。為使學生理解被愛,學會感恩與關愛,在德育教育中實施感恩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它填補了現今小學生在情感教育上的空白。針對當前學生中存在的情況,我覺得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
一、從認知層面點撥學生識恩、知恩
感恩意識前提是要讓學生了解“恩”,體會“恩”,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祖國的培養,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領導對我們有知遇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大自然對我們有滋養之恩……感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有的道德準則,點點滴滴都是好無功利的給予。我們平時可以利用晨會和班會時間,通過給學生講述古代或近現代有名的孝敬故事,組織觀看有關孝敬、感恩方面的電影、電視,從網上查找一些感恩方面的資料,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讓學生明白從小要懂得感恩。
二、從情感層面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除了讓學生知恩外,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可以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從感激身邊的人和事開始,感激父母的養育、教誨,感激老師的導航、栽培,由近及遠,由淺入深,進而學會感激他人,感激社會,感激一切為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例如開展《心懷感動,學會感恩》的主題班會課、舉辦了“凡事感激”為主題的班級演講比賽,以及利用不同的節日組織不同的活動,例如“母親節”“父親節”讓學生做一件讓父母開心的事;“教師節”讓學生做一張感恩卡等等,讓每位學生心上都深深烙上兩個字-----“感恩”!
(二)父母、師長的感恩意識是孩子的榜樣模范
對少數學生來說,“感恩”意識的形成,不可能僅僅從書本上學到,而須從成人社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這就是說,必須是用成人社會的“感恩”行為,不斷地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學生守則要求學生“學會感恩”,首先就須解決可供學生“學”的對象問題,即:成人必須做好“感恩”榜樣。我們不能只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不能只要求學生,自己更要起帶頭作用,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只有家長躬行身教,身體力行做好榜樣,孩子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
三、從實踐層面引導學生用行動來報恩
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報恩做到努力在平時,堅持在平常,奮斗在平凡,關鍵時刻看品格。
(一)報答祖國的呵護之恩
報答祖國的呵護之恩,讓學生體會到祖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物產。在教育中激發孩子愛家、愛學校、愛家鄉(居住地)的感情。使孩子產生做一個中國人的光榮感和自豪感。還要利用孩子心理的易感染性和受暗示性,多給孩子講愛國英雄人物的故事,觀看愛國影片,唱愛國歌曲,為孩子樹立榜樣,鼓勵孩子向古今愛國英雄學習,教育孩子從小樹立報國之志。
(二)報答老師的教育之恩
學生應該感謝老師,是老師賜予學生知識,老師為教育事業付出了一切,得到的只是沙啞的聲音和沾滿雙手的粉筆塵。老師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擔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在教育中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在教導自己時的辛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受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真正含義。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教育中可開展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還可以利用教師節向老師寫一封信,做一張賀卡,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送一句話,寫一首詩歌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讓學生感受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三)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是父母給予我們生命,作為學生應去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家庭收入及自己花費占家庭支出比例等。讓學生算算親情賬,從而去感受父母十幾年來義無反顧地呵護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艱辛和不容易。教育學生回報父母養育之恩,開展為父母多做事活動:對父母多說感恩話,如:“爸爸媽媽你們辛苦啦.”“我以后一定會孝敬你們的”等。勤做孝順事,如: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幫父母做飯洗衣等,體會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和不易,還可以開展感受恩作文人人寫活動,這樣學生就會在點點滴滴的小事做到孝順父母。
(四)報答一切為自己的健康成長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除了有自己的努力外,還有很多親戚、朋友、同學甚至陌生人給過自己關愛,得到他人幫助之后,你自然會想到感謝,對他人的幫助表示由衷的感謝,這是完全應該的,也是人之常情。感恩別人要及時而主動地表示感謝,以顯示真誠。感激同學間的愛心相助,班級可開展以“同學如手足”、“牽手同學、共同進步”為主題的作文比賽、演講比賽以及開展給同學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動,掀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學、互進的熱潮,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教師引導學生對他人的幫助與關心要心存感恩,將自己每天得到別人的幫助記錄下來,領悟到人生因為感恩回饋,獲得雙倍的快樂和提升。
“感恩”就是明白“在雨天不斷為他人遞傘,將來也不遭雨淋”的做人道理;“感恩”就是知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蘊含的處事哲學;“感恩”就是領悟“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滋潤生命”的人生真諦。
學校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工作重點,讓學生對社會對環境及周圍的人心存感激,知恩圖報,從而幸福愉快地生活,進而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走出大寫的人生之路。
參考文獻:
陶自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吳春明《關于“感恩”與“孝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