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歐陽修對潁州有著獨特的情感,他知潁時間雖不長,但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里,對潁州的思念與向往之情從未停止。經歷過世事變遷之后的歐陽修歸潁之心尤為強烈,他在詩歌中曾多次流露出辭官歸潁的愿望。本文將歐陽修《再至汝陰三絕》與同時期其他“思潁詩”相結合,分析其詩歌中的“思潁”情結,探尋潁州在其精神世界的獨特地位。
關鍵詞:歐陽修 詩歌 潁州 思潁情結
“思潁”之名來源于歐陽修治平四年所作的《思潁詩后序》:“因假道于潁,蓋將謀決歸休之計也。乃發舊稿,得自南京(今河南商丘)以后十余篇,皆思潁之作,以見予拳拳于潁者,非一日也……”[ 《歐陽修全集》卷十四。中國書店,1986年,第302頁。]所謂“思潁詩”的篇數,作于熙寧三年的《續思潁詩序》中也有大致歸納:“蓋自南都至在中書十有八年而得十三篇,在亳及青三年而得十有七篇?!盵 《歐陽修全集》卷十四。中國書店,1986年,第304頁。
]《再至汝陰三絕》屬于在亳州時期的“思潁”之作。
歐陽修作此詩時已近暮年,他赴亳州任上時曾繞道留潁,自至和元年之后,時隔十余年再次回到潁州,此時歐陽修對潁州的感情更為深厚?!对僦寥觋幦住菲湟恢小鞍资字貋硭乒枢l”句直接表露出他對潁州的感情如同故鄉一般。“十四五年勞夢寐”(其三)句表現出他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心理狀態。他在知青州時依舊念念不忘,《謁廟馬上有感》云:“自憐思潁意,無異旅人愁”[ 《歐陽修全集》卷十四,中國書店,1986年,第106頁。],思潁的愁緒如同游子的鄉愁。歐陽修的家鄉在吉州[ 劉德清《歐陽修紀年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頁。],而他生于綿州,長于隨州,為官之后又四處輾轉漂泊,因此他對家鄉的情感是缺失的,從某種程度上,歐陽修在他鄉是“客”,回故鄉也是“客”,漂泊無根的“客”的意識激發了他重新尋找“家園”的熱情。[ 參考《尋找精神家園——歐陽修“潁州情結”探論》,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最終他在潁州找到了失落已久的歸屬感,并將潁州作為自己的歸隱之地、終老之鄉,《思潁詩后序》:“予自廣陵得請來潁。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于時慨然已有終焉之意?!睔W陽修告老后未還鄉,除了選定潁州作為歸屬地之外,還有諸多因素,如北宋士大夫多有不歸本籍的社會風氣,杜衍由會稽徙睢陽,范仲淹由蘇州徙許州,范鎮由蜀徙許,文彥博由汾徙洛,呂公著由壽徙洛,歐公由吉徙潁,二蘇由眉徙潁。另外,北宋朝廷優待臣子,為臣者戀君主,不忍遠離故土,而于宛、睢、汝、潁之間起居朝請,以近于京師。由于時風的影響,歐陽修選擇潁州作為終老之地,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因素。因此,無論是自身原因還是社會原因,潁州是歐陽修家園情感的寄托,也是理想的人生歸宿。
歐陽修如此熱愛潁州,還緣于這里“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荷花照水光”“十里聞花香”“八月新酒熟”“魚肥鱠如玉”“兩岸柳鳴蟬”,以及“笑向漁翁酒家保,金龜可解不須錢?!盵 《歐陽修全集》卷九《憶焦陂》,中國書店,1986年,第63頁。]潁州寧靜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安樂平和的人文環境,喚起了歐陽修心中沉寂已久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同時也喚醒了士大夫“獨善其身”的山林之思、歸隱之念。潁州恰恰契合了他心中恬靜自然的田園理想,他在詩歌中多次表達了這種理想,“青衫仕至千鐘祿,白首歸乘一鹿車”“況有西臨隱君子,輕蓑短笠伴春鋤?!盵《歐陽修全集》卷十四《書懷》,中國書店,1986年,第105頁。]已近暮年的歐陽修基本上走完了他的政治生涯,此時他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實現最后的人生理想,追求自得其樂的愜意生活,從而“共載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開?!盵《歐陽修全集》卷九《憶焦陂》,中國書店,1986年,第63頁。]
“十載榮華貪國寵,一生憂患損天真,潁人莫怪歸來晚,新向君前乞得身?!睔W陽修經歷多次政治上的斗爭以及誹謗讒毀,幾經貶謫,暮年之時,再次受到嚴重打擊[ 指治平四年春遭到蔣之奇之流“帷薄之丑”的構陷讒毀。],經歷過此次誣陷之后,歐陽修也做了反思,“性實甚愚,而疏于接物,事多輕信者,蓋以至誠?!盵《歐陽修全集》《表奏書啟四六集》卷四《亳州謝上表》,中國書店,1986年,第718頁。]即稟性耿直,不識禍機,因而多積仇怨,又加上衰病侵擾,精力已今非昔比,因此他多次上表札乞罷機務。多年來的政務機心,使原有的自然天性有所損益,此時心力交瘁的歐陽修需要一方凈土休憩身心,“置地淮山北,垂竿潁水東”,而潁州就是他在世俗人生之外的精神家園,“稻梁雖可戀,吾志在冥鴻?!盵 《歐陽修全集》卷九《下直呈同行三公》,中國書店,1986年,第99頁。]經歷政治上的多次打擊以及名譽上的污損后,歐陽修的內心積淀著一種深沉的悲劇意識,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以及身旁親友的零落,更增添了他心中的悲苦情緒。但在本組詩中,歐陽修的悲劇情懷在對潁州的思念中消解,更多地流露出他對今后人生路途的希望與期盼。
歐陽修在《再至汝陰三絕》中表達出對潁州由衷的熱愛與眷戀之情,同樣在此時期的其他“思潁詩”中得以體現。潁州是他心中的故鄉,也是他迷失許久的生活理想,更是他在現實世界之外尋求的一方心靈凈土。因此,在上述分析中,歐陽修的“思潁情結”涵蓋了思鄉情懷、歸隱理想以及精神歸宿三方面的深層意蘊。
但應該看到的是,在歷來對歐陽修潁州情結的論述中,都會關涉其政治、社會、家園情懷、致仕退隱等方面,筆者認為本文的三首絕句以明快、簡潔的敘述表達了歐陽修對潁州的熱愛、留戀與向往之情,是最真實的情感流露,也是當時歐陽修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相比其他思潁詩的含蓄與隱晦,這三首詩歌尤能表達出歐陽修對潁州的深厚情感。
參考文獻:
1.《歐陽修全集》,中國書店,1986年。
2.劉德清《歐陽修紀年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陳湘琳《歐陽修的文學與情感世界》, 復旦大學出版杜 2012年。
4.汪國林《試論歐陽修的潁州情結結與潁州書寫》,《畢節學院學報》,2011年第10期。
5.阮娟《尋找精神家園——歐陽修“潁州情結”探論》,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作者簡介:秦慧芳(1991.6),女,漢族,籍貫河南,碩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國古代文學。
《歐陽修全集》卷十四。中國書店,1986年,第302頁。
《歐陽修全集》卷十四。中國書店,1986年,第304頁。
《歐陽修全集》卷十四,中國書店,1986年,第106頁。
劉德清《歐陽修紀年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頁。
參考《尋找精神家園——歐陽修“潁州情結”探論》,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歐陽修全集》卷九《憶焦陂》,中國書店,1986年,第63頁。
《歐陽修全集》卷十四《書懷》,中國書店,1986年,第105頁。
《歐陽修全集》卷九《憶焦陂》,中國書店,1986年,第63頁。
指治平四年春遭到蔣之奇之流“帷薄之丑”的構陷讒毀。
《歐陽修全集》《表奏書啟四六集》卷四《亳州謝上表》,中國書店,1986年,第7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