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應該是有血有肉的,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師要為人師表,立德樹人。教師,應該愛教育事業,應該愛自己學生,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而努力。
關鍵詞:教育;師德;師愛
2021年6月29日,在“七一勛章”頒發儀式上,來自云南大山里的張桂梅校長榮獲“七一勛章”,接受習近平總書記的頒獎,并作為獲獎代表發言。鏡頭所見之處,她那雙貼滿了膏藥的手,讓很多人深有促動。13年來,這雙飽含滄桑的手創辦的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讓累計2000多名大山女孩改變命運。張桂梅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
反觀一些社會現象,某地區“有些教師在上課時故意留一些知識不教,等著課后補習時再教”“沒有參加補習的學生作業很多,有參加補習的學生作業可以減少甚至可以不做”等等 ……,老師為賺取補習費在想方設法讓學生參加補習時,筆者覺得針對師德師風進行討論,是非常必要的。
教師的師德不是坐等教師職業道德來規范來約束。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工作內容是教育,教育的出發點和終點都離不開“愛”,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師只有將“愛”進行到底,明白師愛是什么,師愛有什么,師愛要什么等問題,師德才不會淪陷。
一、師愛是相互間的成長
(一)師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心理學告訴我們,良好的心境容易調動人的認識活動和意志活動。一般來說,要做好學生管理,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中學生還是未成年人,身體和心理發育尚不成熟,特別需要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愛學生,要培養學生的親情意識,在充滿愛的環境里健康成長;愛學生,要充分利用正面的教育和循循善誘的引導,讓學生不斷發揚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學會用積極的態度去克服缺點和不足;愛學生,要使學生樹立愛心意識,在社會、學校和家庭里都用一顆充滿友愛、熱情的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每一個人。
(二)師愛能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有了愛學生的思想,教師才能夠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中,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思想境界;才能自覺地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具備較強的教學和管理能力;才能真正熱愛、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實際工作中,這方面的成功教育事例比較多。有一次,我正在上課,發現平時上課挺認真的許青江同學,今天卻側著臉,頭伏在桌子上無精打采的。我想,他一定有什么原因。我沒有驚動他,更沒有批評他,只是趁同學討論問題的間隙走近他,俯身小聲詢問,并輕輕地摸了摸他的額頭。啊,好燙呀!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你燒得好厲害,要回去吃藥,休息休息,落下的功課,以后老師再幫你補上。”“不。”他搖了搖頭,強打起精神聽課。后來,我意外的收到青江同學的一張賀卡,他告訴我說:“老師,當你撫摸我的前額時,真像我的爸爸。”
二、師愛是不一樣的澆灌
(一)學優生需要師愛打開心鎖
學優生勤學好問、思維敏捷、富于創造,許多教師認為不用花很多時間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他們就能迅速成長。其實學優生還處于心理尚未成熟階段,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比如:自視清高、心理脆弱、不善于交往、愛慕虛榮……由于“一俊遮百丑”的光環效應,往往被老師忽視。他們內心的荒涼沙漠,需要我們用愛去補償,使他們得到撫慰,從而真正快樂地成長和發展。我班有個叫呂建富的學生,他聰明學習成績優異,但性格比較內向,有些孤僻,與同學關系不夠密切。我了解他的情況,經常找他談心,耐心地開導,讓他懂得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集體,要有團隊的合作精神,長大后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為了使他有更多的機會與同學接觸,我組織幫扶六人小組,小組的學習問題由他負責。慢慢的,他變得越來越自信,與同學的交流也非常自然,臉上時常掛著笑容。
(二)中等生需要師愛挖掘潛能
中等生既不拔尖,也不太落后,在老師眼里,對教育教學的大局影響不大。這種認識有偏片面,應當說,在學生群體中,中等生所占比例較多,他們的分化,直接影響著整班學生的總體水平。現代教育理念要求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更多的目光關注他們。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出自己的應有水平。為此,教師要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平時多鼓勵中等生,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多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分析自身的長處和強項,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勢。當他們取得進步時,及時的做出正面評價,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其次,教師要多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中等生品嘗成功的喜悅,不斷強化他們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不要對中等生諷刺挖苦,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應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教育好中等生。大多數中等生因學習成績徘徊不前,令家長“恨鐵不成鋼”,有些家長會過分苛責孩子。教師應和家長多溝通,建議家長對孩子多表揚多鼓勵,激發孩子奮發進取的精神。
(三)后進生需要師愛點石成金
后進生,他們的思想態度和學習成績一定程度上會相對落后。他們常常伴有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但他們又渴望得到別人重視,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樣,他們想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關愛。所以我們要走進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感受老師的愛。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通過細節對后進生表達我們的關愛。比如: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慈祥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對他們來說就如沐春風。一天下午,西照的陽光正照在一位同學臉上,那位同學身子晃來晃去,我發現了他的煩惱,趕緊幫他移動了一下位置,他朝我感激的微笑,我也朝他微笑一下。從此,這個個性極強、據稱非常叛逆的學生在上我的課時從來都沒有違反過紀律。
三、師愛是高層次的目送
師愛應該像父母對孩子的愛一樣,像綠葉對紅花一樣,像園丁對幼苗一樣……
師愛是對學生的親近。她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疼我、喜歡我,老師對我好”,她讓學生感受到安全與溫暖。這是較低層次的愛。
師愛是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她讓學生感覺到“這位老師懂我,知道我在想什么,支持我的想法和做法,盡管觀點未必一樣”,這是較高層次的愛。
師愛是對學生的期待。她十分在乎學生的進步發展,在乎學生的未來前途,而不是但愿這個學生在我執教期間不出事就好。她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我充滿信心,對我寄予厚望,希望看到我進步。這種愛給學生前進的勇氣、激情和動力,將老師本人的人生價值與學生的前途未來融為一體,這是最高層次的愛。
參考文獻:
1.朱永通《教育的細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周國平《周國平論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陳照星《十年磨一劍》,語文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蘇文鍛(1976-),男,漢族,福建泉州,高級教師,本科,單位: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