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恪
摘要:研究以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作為個案,通過體育場館建設以及市民人文素養的提升彰顯城市特質文化建設的成果; 通過組織實施的高效率凸顯城市制度文化的高效和快捷; 通過大運精神與城市精神的契合,對成都城市形象的宣傳,能夠體現其作為新一線城市的活力。
關鍵詞:大運會 成都市 城市形象 場域理論
1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與城市形象傳播互動關系
1.1 作為“傳播場域”的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基于場域理論視角,體育賽事能夠通過營造特定的情景,從而提升城市傳播效果。從國際上看,通過舉辦體育賽事提升城市傳播的例子很多,其中最為突出的就奧運會。各個國家之所以積極申請奧運會舉辦權,正式瞄準了體育賽事的綜合價值。[[[] 陳志萍.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與深圳文化形象塑造[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31(04):27-30]]雖距離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還有一年,但其“場域效應”已經顯現。通過媒體報道、相關文化活動的開展,更多人群感受到成都城市風貌、文化內涵、城市管理及服務能力等情況。
1.2 作為“物理場域”的城市依托
體育賽事的“落戶”是基于一個城市能否為賽事提供良好的城市依托。除了舉辦體育賽事所需的場地、賽事組織等硬件設施外,城市本身的魅力已經成為賽事選址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成都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有著世界罕見的3000年城址不變、2500年城名不改的歷史特征。[[[] 張佑林.文化資源開發與成都文化休閑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社會科學家,2020(01):90-98.]]獨特的巴蜀文化也顯示出自己的魅力,吸引了大批人的目光。城市本身的知名度也為賽事本身聚集了較高的人氣,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空間與堅實的城市依托。
2 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城市傳播效果分析
2.1 提升傳統媒體平臺傳播力
傳統媒體作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官方發言人,在平臺選擇方面較為單一。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成都成就夢想”為宣傳口號,賽事籌備工作的相關報道除在CCTV5播報外其余都是四川本地媒體。從報道內容看,側重賽事基本籌備情況介紹,報道周期短,缺乏與城市相結合的系列策劃與深度報道。從媒體構成看,成都本土媒體參與多于國際媒體與國內媒體,以成都商報、成都日報、成都交通廣播為主,傳播范圍與力度不強。
2.2 積極整合新媒體平臺
新媒體在當下傳播活動中具有相當優勢,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也積極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官方微博擁有10萬粉絲,迄今為止共發布982條微博;官方抖音賬號擁有粉絲8640,迄今為止共發布33個作品其中以賽事籌辦為主,城市文化等宣傳力度稍顯薄弱。總體上看,在平臺選取與內容策劃方面缺乏整合。
3 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提升成都市文化形象
3.1物質文化形象多彩
3.1.1 體育場館彰顯城市文化
體育場館是舉辦體育賽事的重要設施,在體育場館設計中都融入了成都獨特的城市文化。大運會將把體育場館集群化,綜合考慮18個競賽項目和城市體育設施情況,共設置了比賽訓練場館49處和1個主媒體中心。其建設目的是依托體育館,帶動體育產業多元化發展,以體育館在城市中的影響力為支點,將周邊用地計劃發展成為依托體育館應運而生的開放式體育公園。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是東安湖體育公園“一場三館”中的“一場”,將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開幕式舉辦場地,主體育場采用鋼構件,打造了獨具科技感的“飛碟”造型;正圓形體育場屋頂的太陽神鳥圖案融入了古蜀文化的特征,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
3.1.2體育產業促進城市發展
體育產業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城市經濟水平的提高,滿足市民的體育休閑需求。2019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達732.6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約258.7億元,5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5%,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52%,人均體育消費支出2430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均遠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鮑明曉,趙劍緣.大運會賦能成都高質量創新發展[J].先鋒,2020(08):17-20.]]成都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城市物質文化建設促進作用十分明顯。以“體育+旅游”思路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西嶺雪山冰雪運動旅游區等體育旅游綜合項目,鼓勵在文創街區、旅游景區、居民社區融入體育元素。
3.2 城市制度文化形象高效
科學的管理是制度文化的重要表現。成都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四川發展“主干”城市,承載著落實國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使命。[[[] 張佑林.文化資源開發與成都文化休閑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社會科學家,2020(01):90-98.
]]大運會是世界上規模較大,制度比較規范的大型運動會,這對提升成都的管理體育事業的水平具有促進作用。通過學習大運會的管理經驗,可以培養一批管理人才和形成一套規章和制度,這對成都打造賽事名城提供有力支撐。
3.3 城市精神文化形象充滿活力
大運精神充實了成都精神,充滿活力的成都精神是成都文化形象的驅動力。這座城市因為體育精神和成都精神的雙重滋養,具有精神內核的成都文化形象塑造起來將更加豐滿,整個成都城市的精神面貌煥發出勃勃生機。
4 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與城市形象構造策略
4.1 賽事與城市的共鳴
體育賽事都有特定的價值理念,每一座城市也有著獨特的精神文化。作為賽事舉辦地,賽事本身所體現的理念與城市精神需要相輔相成。賽事舉辦地都在尋求賽事本身與城市理念內涵的高度契合,實現通過賽事傳遞良好城市形象的目的。因此,還要進一步提煉城市精神內涵,將辦賽理念與城市理念相結合,形成賽事與城市的共鳴。
4.2 積極發揮城市“物理場域”功能
從符號學看,首先要充分利用城市現有優秀歷史人文資源,將其符號化應用于賽事舉辦過程中。舉辦成功的體育賽事與舉辦城市存在良性互動關系。在賽事舉辦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城市依托功能,利用現有城市資源塑造傳播城市形象。在賽事舉辦過程中重復“城市形象”,加深受眾對于城市形象的感知。
4.3 以人為本發揮人的作用
城市形象的傳播必須注重“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群眾參與度的高低、熱情與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選手的參賽體驗及城市形象認知。因此需要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不僅能夠對賽事進行話題預熱,還可以增加比賽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