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摘要:隨著教育部門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工作,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學習元素,使同學們可以身臨其境的學習和思考,鞏固現有的知識要點,開拓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育不應局限于教材之上,應當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科目是提升學生身體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應當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結合當代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思路,著重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針對性的加強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下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創新模式 研究
引言
音樂教學不僅能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啟迪學生的心靈。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開展個性化教育,激發學生無限的想象能力和創作才能。但是,當前初中音樂課堂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對這種教育方式進行合理的改進。
一、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情感性,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最基本的體驗,人們往往會借助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喊叫、歡呼,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但是音樂更趨向于藝術性地表達情感。柔美舒緩的音樂和人平靜的心境是非常吻合的;激烈和快速的音樂和人們激動的心情也是非常相似的,因此,人們通常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在這種強烈的音樂感情因素影響下,學生的形象思維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當我們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便會根據作曲家為我們所創造的音樂形象,去盡可能地探尋作曲家創作的形象原型。由于音樂存在不確定性,我們可能無法找到創作時的形象原型,但音樂中包含的情感是非常強烈的,這也為教師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二、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
(一)做好有效的課前準備工作
完善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第一是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進而將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技能、價值情感以及技術方法有機聯系在一起。首先應加強對學生實際情況與客觀需求的了解,進而保證相應的教學目標可以與學生的欣賞水平與領悟能力相符,盡可能地提升教學的合理性;其次是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充分了解不同音樂作品之間的風格差異;最后是根據教學音樂的情緒與旋律特點設定目標。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新課標要求中的實際規定設定教學目標,并結合目標完成一系列的教學任務。第二是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和學生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應選擇合理的教材資源,進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提升其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當教材內容超過學生的學習基礎或者較為老舊的時候,就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更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在開展相關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整理一部分課外素材,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寬視野,滿足其審美訴求。
(二)教授節奏、音律等知識,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音樂課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對節奏、音律等方面的知識能力。每首音樂的情緒、心境甚至自身閱歷的不同,得到的感悟就不盡相同,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素養,以不同的觀點和角度來分析音樂作品。例如在《金蛇狂舞》這首曲子的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前向學生一一展示這首曲子中所用到的各種樂器,包括每種樂器的來歷、傳承,以及不同樂器的各自演奏方式和特點,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音樂知識,并且通過對樂器知識的提高,幫助學生在欣賞曲子演奏的時候找到聆聽的側重點,也就是觀察的方向,讓學生知道自己想聽哪些音律,聽到了哪些樂器的聲音。這樣學生可以從原來枯燥乏味的訓練中脫離出來,并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從而實現自身音樂素養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
當下,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聯系越發緊密,豐富了教學內容,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除了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還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將優質的音樂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受到音樂文化的熏陶。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搜索一些流行音樂,向學生講解這些流行音樂中使用的民族樂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將自己所喜愛的影視音樂推薦給全班同學;還可以推薦學生欣賞一些經典或者比較熱門的影視音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
(四)組織實踐,提升學生音樂實踐能力
實踐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傳統音樂教學往往只是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承,在音樂實踐教學方面比較忽視,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只是模式化的唱歌,而不能真正體會音樂的內涵,更加不懂得運用音樂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實際上非常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以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初中音樂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教師可以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社會共育機制的方式,組織學生多多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比如:去音樂會體會親自聆聽和感受其中的氛圍和音樂的魅力,或者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型的社區音樂表演,激發學生的音樂表演欲望,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以及樂理應用技能;學校定期組織開展合唱、獨唱比賽等等,以此豐富初中音樂教學形式,并促進學生音樂實踐能力提升。
結束語
總之,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環節,音樂教師與學生都應不斷提升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從而幫助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出良好的審美觀念與人文素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有效的課前準備工作,完善課程開展的各個環節,進一步為提升課堂有效性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紀囝囝.分析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周琳.對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分析[J].黃河之聲,2020,{4}(03):110.
[3]李劍.分析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J].新課程,2020,{4}(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