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紅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知曉歷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還要通過開展家國情懷教育讓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主動承擔民族精神的傳承大任,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因此,本文就初中歷史教學展開討論,闡述了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并對有效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教學方法和路徑展開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教育;價值;路徑
引言:家國情懷貫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條主脈,幾千年來延綿不斷,無論在何地何時,都可以將每一位同胞緊緊聯系在一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階段正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最佳時機,而歷史課堂則是對學生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可以用鮮活豐富的歷史素材和資料,為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家國情懷教育,讓歷史與家國情懷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意識。
一、初中歷史教學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價值
1、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歷史觀
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需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堅持系統、全面的觀察事物。而當代學生歷史觀的形成大多依靠歷史教學,教師引導學生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牢記歷史教訓、熱愛祖國,這些都是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但是就當前的和平時代背景而言,學生很難對歷史感同身受,那么開展家國情懷就顯得十分必要了。教師可以在歷史課堂開展家國情懷教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祖國的發展歷史,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2、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無論在什么時代,愛國都是永不過時的主題,正是這種精神的存在,才讓各民族團結一致,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強大。歷史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愛國情懷教育,讓學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內涵,使“愛國”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更好的承擔社會責任。
3、增強民族自豪感
在初中歷史課堂開展愛國情懷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中華文明,感受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強大,增強學生對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祖國的自信和崇拜。讓學生從古代的“文死諫,武死戰”中,看到中華民族的氣節,從四大發明中感受到祖國的強盛。不僅如此,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發展也十分繁榮,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或是元曲,都令每一個中華兒女稱嘆自豪。
二、初中歷史教學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路徑
1、善用歷史資料
初中歷史的主要教學工具便是歷史教材,教師在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時,需要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相關的歷史資料,以豐富的歷史資料打動學生,喚起學生的愛國意識,讓愛國情懷充分滲透在歷史課堂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歷史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增強歷史課堂的感染力,讓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每一個歷史故事、細節中被調動出來。
以《美國內戰》一課的講解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一些與美國內戰相關的歷史資料,比如南北美雙方內戰時的一些圖片、報紙,以及內戰結束時雙方進行談判、簽字的細節等,讓學生充分感受戰爭對一個國家和民族造成的傷害,激起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懷。然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吸取經驗教訓,珍惜當前的和平生活,讓學生認識到每一份和平都是靠無數的鮮血和犧牲拼搏出來的,這些來之不易的自由生活需要每一個愛國志士的守護和傳承。
2、聯系生活實際
歷史的每一步都會留下腳印和痕跡,當前祖國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的美好生活都是從歷史一步步走過來的。所以歷史教師可以從當前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出相關的歷史線索,讓歷史與人民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由今觀古”,了解歷史發展的過程,體會其中的艱難和困苦,由此引出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擔當。
以《社會生活的變遷》一課的講解為例,這一課對比了改革開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變化,在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后,人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了質的提升。但是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光靠歷史文字說明是顯得有些無力的,學生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無法對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感同身受,也就很難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懷。為了加強愛國情懷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社會中的每一個事物,比如衣服,然后讓學生搜集歷史資料,對比不同時代的衣服的不同。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的變化中感受改革開放政策為祖國帶來的變化,感受祖國的強大之路,達到愛國情懷的教育效果。
3、開展歷史學習活動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為了更有效的開展家國情懷教育,還需要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引導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在主動學習中接受家國情懷教育,而不是被動式的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不同主題的歷史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歷史,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以“尋找抗日英雄”為主題的歷史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們分組進行學習活動,通過查閱歷史資料,向老一輩革命者進行請教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尋找除了課本之外的抗日英雄人物。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抗日英雄身上的優秀品質,搜集一到兩個打動自己的精神,增強學生對抗日志士的欽佩感,與抗日英雄更好地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出內心的愛國情懷。
結束語
家國情懷是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該具備的,在初中歷史課堂開展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歷史資料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學習、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激發其民族意志和家國情懷。總之,家國情懷教育的高質量開展是離不開歷史學科的,歷史教師們還需要充分挖掘該學科的優勢,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積極融入與家國情懷相關的素材,才能調動起學生的愛國之心。
參考文獻
[1]江初卓瑪. 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成因分析及對策分析[J]. 人文之友,2019(7):242. DOI:10.3969/j.issn.2096-4684.2019.07.22
[2] 詹仕文. 錯例分析,從這里起飛 ——試析小學數學計算錯題成因分析及對策[J]. 學周刊,2019(17):9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