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前教育問題占有突出地位,幼小銜接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關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要“引導幼兒多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他們感受到語言的豐富與優美,通過各種活動幫助他們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3至6歲兒童是語言技能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幼兒教師應當教好幼兒漢語,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生活。本文是為了闡述如何促進幼兒語言教育順利過渡到小學教育。
關鍵詞:語言領域;幼小銜接;課程銜接;教師教學
前言: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幼兒教育側重于以提高能力的教學游戲為主,而小學則以正規課業的靜態教學為主,由于二者教學目標不同,孩子們接收知識方式,學習習慣,知識內容的難度等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一、幼小銜接的概念
由于幼兒教育質量作為幼兒教育的初級階段,與他們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教育部門對這一階段的重視程度更高,這為小學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幼兒教育向小學教育的轉變不僅是生活環境的重大變化,而且在教師角色上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客觀因素,有效地將這些因素與幼兒的發展聯系起來,并采取一致的學習方式,使孩子逐漸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角色。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周圍的事物。因此,要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就必須減少語言溝通的困難,正確地與他人交往,引導孩子感受社會和生活的變化。其次,教師也要學會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制定合理的、切合實際的課程,多方面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幫助孩子成功融入社會,并且適應小學階段教育,以免出現不適應的現象帶來不好的結果。
二、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首先考慮到幼兒教育與普通小學教育存在較大差異,以往的教學方法未能兼顧兒童的基本需要,教師應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同時,小學教師更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而幼兒教師則注重幼兒充分正確表達自己的能力。其次,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最大的區別是,幼兒教師一般在完成教學工作時很少求助于教學輔助設施,如白板等工具,主要是以口頭教學的形式,這使得孩子無法自行獲取知識,較為依賴教師,導致他們的語言和理解能力存在欠缺,這也是影響小學教育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育部門要保證幼兒工作的整體質量,就必須協調教師工作,以便于實現訂立的教育目標。
三、從語言領域促進幼小銜接的方向
3.1優化幼兒園語言體系
語言訓練計劃教授幼兒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以語言課程為切入點,完善幼兒園語言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目標和內容、結構、教學方法等,幫助幼兒順利過渡。通過教育活動,幼兒教師教育并輔導孩子們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如何與其他幼兒進行流暢交流。
3.2提高幼兒教師的整體語言能力
幼兒教師是幼兒交往和模仿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幼兒教師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幼兒教師有義務提高幼兒的整體語言能力,通過避免方言教學,在課堂上用規范的教學語言教育孩子,通過邏輯組織安排孩子的交際活動,可以在孩子的語言發展示范中起到主導作用。幼兒教師通過向幼兒提出有趣的問題來豐富語言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幼兒的聽力。幼兒教師應提高幼兒對幼兒園教學的興趣,努力提高語言教學的藝術性,為幼兒創造一個開放、民主的語言環境,良好的師生互動有利于提高語言教學效果。
3.3家園合作的方式增加幼兒用母語學習的機會
幼兒教師通過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引導幼兒進入語言領域,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技能。在教育方面,我們看不出孩子們的語調、說話內容、說話方式和語言能力有什么不同。因此,家庭教育中的內隱遷移影響兒童語言的發展,這是一種雙重現象,在模仿的過程中,也會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為了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教師應重視家長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引導幼兒進行科學的語言教學。
四、積極開發教學資源,多元提升幼兒語言能力
4.1在生活交往中培養自我表達能力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身體發育需要和情感需求,積極地進行語言交流,這就使得幼兒教師開始了語言教學,從而實現了更微妙、更安靜的教學。作為幼兒日常活動的一部分,教師觀察幼兒,與幼兒建立對話平臺,培養幼兒在互動交流中的語言技能。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正在一起愉快的玩耍。突然,一個孩子被另一個孩子攔住,以免他觸摸電源插座。當幼兒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討論電源安全問題時,可以討論觸碰插座會產生什么影響?孩子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學習電的小實驗的起點。利用摩擦起電的趣味原理讓幼兒用在頭發上摩擦后的小尺子吸引一張小紙片,然后讓幼兒討論電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對電力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幼兒的安全用電意識,同時也可在交流中進行語言教學。
4.2在繪本閱讀中培養閱讀學習習慣
幼兒繪本故事中文字的內容較少,而生動、鮮艷、具體的圖畫內容較多,能給幼兒帶來獨特的閱讀體驗。小學學習階段,閱讀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幼兒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技能,對幼兒進行專項語言訓練。例如,幼兒教師在教學中安排繪本閱讀教學活動,孩子們多讀生動、具體的圖畫,給孩子們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學會一頁一頁翻閱,形成從上到下閱讀習慣。當幼兒基本了解故事的大致內容后,幼兒教師進行復述故事教學,讓幼兒憑借記憶以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講出故事中的情節脈絡,為幼兒進行小學大量文字閱讀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4.3培養幼兒的書寫興趣
學前教育者有意識地教幼兒正確的握筆和書寫方法,學會如何和諧運用手臂肌肉,讓幼兒靈活地控制手指,掌握書寫技巧。比如,在寫作課前,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做手工練習,比如搭積木、折紙、捏橡皮泥等;在兒童寫作課上,選擇一支適宜的書寫筆來教育幼兒。并且,為了方便孩子的記憶,在寫作教學中加入了一些兒歌語言,以適應孩子的現實情況,方便孩子過渡和適應。
4.4在交流過程中提高對兒童語言的理解
進入小學后,孩子們認識了更多的新朋友,他們要學會如何與新老師交流,如何運用流暢清晰的語言與他人交流。因此,我們應當為幼兒創造一個交流的環境,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技能并且促進幼兒間相互理解,鼓勵他們多用語言進行交流,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促進孩子的社會發展。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自我表達的機會,提高他們自我表達的興趣。進行各種互動交流活動。這不僅可以消除孩子們的緊張和恐懼,同時還可以給他們帶來教育意義。對于想說什么、敢說什么的孩子,要引導孩子說好話、完整交流,讓孩子的話生動起來。由此,在他們的生活中,孩子們習慣了這種教學和實踐能力,在小學就容易多了。
五、結束語
語言是孩子表達觀點和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幫助孩子清晰地表達觀點,培養實踐技能,適應小學的教學方法。培養語言的溝通能力可以促進兒童更有效地融入小學生活,使兒童順利過渡,并順利完成學業。從而實現幼小的銜接和學習效果的優化。
參考文獻:
[1]?戴?蓮?花?.?論?幼?兒?語?言?教?育?實?施?的?重?要?性?及?途?徑?[J].?學?周刊?,2013(13):192.
[2]?郝春英?.?淺談如何做好兒童的“幼小銜接”教育?[J].?學周刊?,2018(23):181-182.
[3]?陳秀紅?.?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甘肅教育?,2017(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