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恒
摘要:多數博物館的產品開發主要以書刊、畫冊、文物復制仿制品和紀念品為主,開發的目的主要是宣傳博物館藏品和文化。而文創產品屬于產業,產業的市場屬性決定了文創產品要符合市場的需求。公共文化事業的博物館如何發展符合市場產業下的文創產品。
關鍵詞:博物館管理;文博創意產品;探究
一、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現狀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藝術市場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西方國家已經過幾十年的歷程,但是在我國卻是剛起步階段。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針對館藏品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也逐漸受到了大眾的關注。有數據顯示,在 2009 年國家文物局對中國大陸地區的60家博物館的一次抽樣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博物館尚未開發文創產品,也有的徘徊在缺乏創意和精品意識的粗制層面,衍生品產值超過 2500萬元人民幣的博物館,僅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兩家。且至2014年8 月,北京故宮博物院共計研發文化創意產品6746種,同時還配合每年舉辦的陳列展覽,研發具有故宮文化特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文化產品。
二、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優勢分析
(一)文化底蘊深厚
博物館作為人民精神文化的寶庫,記錄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程。其館內收藏了大量古代的藝術珍品,為我們后期的開發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為今后文創產品的研發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每個博物館都擁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這些藏品是后期進行文創開發的重要資源。利用館藏資源進行文創產品研發來滿足公眾需要,是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部分。例如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珍品數量龐大且品種齊全,都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及科學研究價值。數量龐大的漆器、陶器、瓷器及家具等工藝文物對研究歷朝歷代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二)社會關注度高
如今博物館遍布全國的每一個角落,一個博物館的好與壞成為了一個城市是否具有濃厚文化背景的標志。博物館作為服務社會的公益性文化機構,一直致力于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受到了社會觀眾的極高關注。博物館也一直歷代專家學者進行科學研究的最佳場所,可能在一間數十平方的房間內,包含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縮影。
(三)全國文化創意產業大環境優越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點,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重點產業進行統籌,“十三五”規劃建設中首次提出了“創意文化產業”的概念。目前我國開發創意產品及相關服務已經在市場上形成了一定規模,并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創意浪潮。創意產業在國內一線城市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正逐步拓展開來,形成并出現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產業聚集區,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在民間資本的推動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已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
三、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優化路徑
(一)博物館IP文創產品的開發要與策展相結合
策展中展品的選擇,既要保證有文物價值、文化價值很高的展品,還要有一些有趣或可愛的展品。臺北故宮常年展出的翠玉白菜及圍繞其開發的IP文創產品,就是策展與IP文創產品成功結合的經典案例。不像傳統制造業,目標是生產具體產品,在文創產業,其產品是無形的,因此IP就是一切。一個好IP,會成為一個文創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正因為文創產品的無形性、虛擬性和品牌性,文創IP開發對于其背后的戰略思維和策略的要求都很高,文創IP的品牌之路對于其它商業領域的IP開發都有重要的啟示。博物館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藏品資源優勢,通過聯合市場上各種類型的人才隊伍,將這些優勢資源集中整合,創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將文物背后所蘊含價值最大化提升,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進行的,是一項系統性的產品開發工程。 為了規避市場風險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文化創意產品必須遵循著一定的開發流程;從前期的學習調研、研發計劃到中期的產品設計、生產加工,再到后期的宣傳銷售、信息反饋,各個階段緊密聯系,形成一個可持續、有循環的良性發展路線。
(二)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創新、保護和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大發展,博物館已迎來了大發展的時代機遇。在“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下,相關行業都在躍躍欲試,尋求特色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但是不可否認,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方面,在品牌培育、品牌授權等方面,很多博物館還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而且,在信息資訊快速傳播的互聯網時代,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相互模仿,多有雷同,原創精品較少;在鼓勵、支持創作創新方面,還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和長效的保護機制,不利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研發、生產、經營。
身處行業生態發生巨變的時代,如何保護好博物館自己的知識產權,是博物館應該認真對待的戰略問題。一方面要謹慎對待自己和產品開發合作方的設計,防止對他方享有的知識產權的侵權和疑似侵權,另一方面也要嚴防自己的文物精品被他方未經授權許可就大量商業使用的侵權行為。這方面的案例已有不少,而博物館方面維權艱難乏力,收效甚微,應該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博物館相關各方有必要盡早達成共識,改變各自為戰,單打獨斗,互不溝通、互不合作的局面,建立合作機制,將“互聯網+”作為深化知識產權保護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知識產權侵權假冒在線識別、實時監測、源頭追溯中的作用,最大程度減少對博物館正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影響,提升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的效率、力度及精準度,增強博物館知識產權領域的治理能力。
(三)規范文創產品研發,社會文化效益優先
文化創意產業同時具有商品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博物館作為公眾教育機構,應當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經濟效益放在次要地位。文創產品的研發如果沒有經濟利益、沒有利潤,無法有效推動產業的發展。但是如果僅僅注重經濟效益,將偏離了文創產品的初衷和目標。博物館向社會提供優秀的文創產品,將其隱藏在身后的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本身就具有積極的社會效益。通過鼓勵發展文創研發,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會的就業問題,等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后,可以積極響應社會的號召,參與到社會慈善和社會公益活動中去。博物館的專業基礎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時代的發展要求博物館應有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為了適應博物館的飛速發展,必須從現在開始加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今后博物館界的焦點競爭必將是人才的競爭。面對百花齊放的文化創意產品,文創人才隊伍的建設成為博物館文創研發的基礎當前各大博物館的重要工作和中堅力量,文創人才的好與壞直接導致了文創產品的質量。
結語
“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有著極為廣闊的空間,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當然,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也要遵循一般產品開發的基本原則,要充分地做好客戶和市場調研分析,要對未來的發展有準確的預判,要善于借助先進科技的應用,要有好的立意和審美,在實現博物館藏品展示與再現、體驗與教育、研究與創新、分享與傳播等基本功能方面,將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 楊曉琳.新常態下博物館文創授權研究——以中國國家博 物館為例[J].經濟師,2017(7):42-43.
[2] 騰訊網:博物館文創產品如何突圍?
[3] 馬晶晶.當代博物館文創產品與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呂梁學院學報,2015(8):59-63.
[4] 宋崢嶸.對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思考——以河北省為例[J].文物春秋,2017(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