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銀英
摘要:目的:探討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影響。方法:70例焦慮癥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親情護理,干預前后用SAS評分,對患者進行心理評效。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SAS 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焦慮癥患者對護理滿意率97.1%高于對照組94.2%,結論:親情護理能夠顯著改善焦慮癥患者的焦慮狀態,說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焦慮癥;親情護理;護理滿意度
焦慮癥又稱焦慮性神經官能癥,以反復發作或持續性焦慮、驚恐不安為主要臨床特點,同時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肌肉緊張、覺醒度提高等癥狀,多與患者性格特點、長期疾病、藥物影響等因素有關 [1]。焦慮癥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恐懼、憂慮、呼吸困難、心煩、心悸、胸悶等[2]。焦慮癥的遷延不愈會逐漸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心理護理方式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效果,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焦慮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不同護理方法對患者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焦慮癥患者,同時排除軀體器質性病變患者、神經系統功能缺損患者、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5例,男 17例,女18例,年齡 15~65歲,平均年齡(45.6±2.7)歲;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22~65 歲,平均年齡(42.6±3.5)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抗焦慮類藥物,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2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親情護理干預2周。兩組的患者均進行2周護理,護理后進行臨床評效。親情護理的主要內容:親情護理措施:⑴交流過程中做到態度和藹,言語親切。對患者的稱呼宜尊重、親切,盡量拉近與患者的感情距離,使患者在溫馨的氛圍里感受到關愛。⑵ 情志護理:患者受病情影響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及時進行疏導;多了解患者需求并盡量滿足,通過成功治療案例為患者樹立治療信心, 促進醫患關系,多花時間陪伴,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認真耐心解答,使患者感覺到被重視,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要求,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⑶情緒行為護理:①患者發作期間情緒不穩定容易引發一些偏激行為,應與家屬配合給予關心及呵護,待患者情緒穩定探尋原因,經專業心理疏導消除隱患。②使患者家屬加入到治療和護理工作中來,讓患者家屬知道親情對患者的重要性,特別是患者康復過程中家屬的親情會給患者帶來幸福感,使患者體驗到親情帶來的幸福感和愉悅感,以緩解焦慮程度,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努力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角色適應、生活照顧等多方面綜合護理服務。③制訂好親情聯合心理護理計劃,以及親情聯合心理護理路線圖表,便于工作人員監督檢查管理。
1.3 觀察指標
采用 Zung 撰述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標準分臨界值為50 分;小于50分為正常;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患者滿意度。統一采用院內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 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并統計護理滿意率(很滿意+滿意/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 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 )表示,采用 t檢驗;以百分比的形式錄入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選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根據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結果。接受護理前:觀察組:輕度焦慮14例, 中度焦慮20例,重度焦慮1例。對照組:輕度焦慮13 例, 中度焦慮20 例, 重度焦慮0例。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S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S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焦慮癥患者對護理滿意率97.1%高于對照組的9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人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如果無法有效的進行調節和宣泄,各種精神疾病將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而焦慮癥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它發病的病因實際是由于患者過度緊張,且長期無法得到有效緩解而導致的精神障礙[3-4]。焦慮癥本身的原因是來自患者的心理疾病,主要是患者在面對外界的壓力時不能有效的進行情緒調節所致,藥物治療只能作為暫時性治療,根本的治療方式還是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避免負面情緒的影響,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親情護理就是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提高護理工作中的精神文化情感成分,其服務中心就是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讓患者精神保持放松,心情處于愉悅狀態,從而有利于患者康復。?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親情護理干預后,其焦慮自評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親情護理能夠顯著改善焦慮癥患者的焦慮狀態,觀察組焦慮癥患者對護理滿意率97.1%高于對照組94.2%,說明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姚建玲,王艷明,黃立僑,等.護士共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自我效能及焦慮狀態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8):1088-1090.
[2] 楊秀珍,李艷. 焦慮癥患者護理中親情護理的干預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19,2(48):185.
[3]王玉燕.焦慮癥患者實施親情護理的方法及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20,7(2):85.
[4]蔣鳳麗.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1) :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