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嬌嬌 時吉霞 原慧芳 張銀霞 杜志芳
摘要:目的:探討腦癱患兒的引導式教育方法及應用效果。方法:將82例腦癱患兒分為觀察組(引導式教育+常規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1例,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在護理后的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評分[(58.41±5.54)分>(51.32±6.02)分,t=5.549 ]以及患兒家長對于護理效果的滿意度(95.12%>78.05%,χ2=5.145)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在護理后的Ashworth量表評分[(1.18±0.32)分<(1.45±0.46)分,t=3.085 ]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腦癱患兒的治療恢復期間,開展引導式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康復護理效果。
關鍵詞:引導式教育;兒童;腦癱;康復護理
兒童腦癱屬于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征,是一種發育缺陷。患兒受到中樞神經障礙的影響,在肢體活動、語言、聽覺等方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腦癱患兒主要表現為痙攣、軟癱、共濟失調、姿勢異常等癥狀,對于其身心發育產生極大負面影響,導致其發育緩慢、生活能力低下[1]。在腦癱患兒的臨床治療中,應該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開展康復訓練,逐漸糾正其異常姿勢、異常運動模式,促進運動、智力的正常發育,幫助患兒盡早回歸正常的生活。在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中,引導式教育方法的應用,主要側重于激發患兒的潛能,在他人的引導下進行肢體活動、語言交流,鍛煉和提升患兒的日常行為能力,可以更好的適應周圍環境[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腦癱患兒82例。研究方法:分組對照(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男/女=22/19,年齡2~8歲,平均年齡(3.71±1.24)歲。觀察組:男/女=22/19,年齡2~8歲,平均年齡(3.71±1.24)歲。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評估患兒的運動發育、智力發育情況,了解其各種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根據患兒的個體情況,選擇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在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協助下,進行支撐抬起、翻身、坐起、爬行、站立、步行等訓練,同時進行身體姿勢的矯正,做矯正性動作(抱球姿勢、全身伸展姿勢),必要時需要利用輔助器具。在此基礎上,采取理療方法,實施功能性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在語言訓練中,主動與患兒進行交談,鼓勵患兒發聲、說話。
觀察組(引導式教育+常規護理):基于常規護理,開展引導式教育。改變康復訓練的形式,將各項訓練內容融入到游戲中,能夠讓患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自覺、主動的配合訓練。應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避免患兒產生厭倦的情緒,能夠長期、持續的進行訓練。醫護人員應該面帶微笑,語氣溫和、親切的與患兒進行對話,通過唱兒歌、做游戲等方式,與患兒拉近距離,消除患兒的陌生感與 恐懼感。同時面向患兒家長,開展健康教育,說明患兒的實際病情,強調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并讓患兒家長參與其中,能夠增加患兒的安全感。在患兒家長的協助與配合下,可以更好的引導患兒進行康復訓練。鼓勵患兒自主進食、洗漱、如廁、穿衣,鍛煉和提升其日常行為能力,同時也要經常夸獎患兒,增加患兒的自信心。
1.3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應用()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康復效果
2.2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
3討論
腦癱患兒的運動、智力發育存在缺陷,嚴重則會形成殘疾,對于其未來的成長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在腦癱患兒的臨床治療中,需要根據患兒在肢體活動、語言、聽覺等方面的功能障礙,開展康復訓練,逐漸恢復其正常的日常行為能力,減少疾病對于患兒日常生活的困擾,幫助其盡快恢復健康[3]。在矯正異常姿勢、運動康復訓練以及語言功能訓練的過程中,采取引導式教育方法。根據患兒的年齡特點,選擇正確的教育和指導方式。結合患兒的興趣、愛好,選擇游戲化、娛樂化的訓練方式。增加患兒對于康復訓練的興趣,能夠主動參與其中[4]。同時需要做好患兒的心理護理工作,用于安撫患兒的情緒,避免其產生哭鬧行為。該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得到患兒家長的協助與配合。利用患兒對于家長的依賴性,引導和鼓勵患兒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康復訓練效果,幫助患兒快速、良好的恢復[5]。
綜上所述,基于引導式教育,開展兒童腦癱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其運動、智力的良好發育。
參考文獻:
[1]韓犇,趙楠,張玉玲,等.沙盤游戲聯合引導式教育對腦癱患兒運動發育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5):3654-3656.
[2]張萍,段長虹.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護理干預中的應用對改善患兒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08):984-985.
[3]郭家塨,李銀蘭.頭針聯合引導式教育對腦性癱瘓患兒智力障礙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1,12(12):8-9+12.
[4]周麗,肖曉芳,陳洪超.引導式教育結合可視音樂對腦性癱瘓伴智力低下兒童康復效果的應用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09):1596-1598.
[5]湯亞萍,李春芳,龐紅,等.以家庭為中心的引導式教育在腦癱高危兒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20,3(05):36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