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恒祥
每當放榜的日子來臨,高考季就會進入開花結果的巔峰時刻。于是,許多熱心人會特別關注關心那些高考生,弄得那些考得不理想的考生特別難為情,有時候怕被問而悶在自己的屋里,不敢出門。
有一個男人,家庭不和。鄰居大媽總是控制不住好奇,見面就問他家里的事,然后進行八卦傳播。她的問,不是關心,而是貌似關心,其實是為了積累談資。后來他遠遠地看到大媽來了,就立即躲開。
前天下樓,見到小區門口好熱鬧,就多站了一會。我發現,一個男孩子坐在輪椅上,邊上一個母親模樣的人在伺候他。有好幾個人站在男孩的周圍,好奇地問問他怎么回事。我發現男孩低著頭,很不愿意地半天吐一個字。我遠遠地看了一眼,就走開了。對于痛苦的人來說,不問,是一種尊重,一種理解。
想起讀過的巴金和劉白羽的一件事。劉白羽的兒子心臟病晚期,去上海住院,希望能發生奇跡。巴金和夫人多次去醫院探望,但從來不問他兒子的病情,每次去,都是緊緊地握住劉白羽的手。巴金的不問,體貼入微,帶著溫暖,令人感動。
在生活中,學會不問,也是一種學問,一種修養。即使要問,也要在適當的時候,問得體的問題,那才是最善良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