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桂平
有些新聞,讓人看了如鯁在喉:抓餐飲浪費,一些店家推出“稱體重點餐”,或規定N個人只能點N-2個菜;抓農貿市場精細化管理,執法人員拉著直線,檢查菜品是否擺放整齊;抓環境衛生,有管理者要求“1平方米內煙蒂不得多于兩個”“廁所內蒼蠅不得多于3只”……如此規定,是不是流于形式?
再如一個小小的村委會,門口掛著各類牌子幾十塊,滿滿當當。為了讓自家牌子掛在顯眼處,有上級部門暗中較勁搶“C位”,逼得基層只能見招拆招——“C位”輪流轉,誰來檢查就掛誰的牌子,“牌子上墻”耽誤了“工作著陸”。
形式主義,人人喊打。那種“開會擺鮮花,迎賓鋪紅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形式主義少了,打著“精細管理”幌子、跟手機拍照一樣“美顏”過的形式主義卻多了。“精致的形式主義”是形式主義的變種,是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相比于典型的形式主義,“精致的形式主義”的功夫,不是下在落實上,而是下在了做表面文章、擺“花架子”上。說到底,它依然是只重形式不重內容,是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
形式主義由來已久。《資治通鑒》載,隋朝大業六年,各番邦酋長齊聚洛陽,煬帝令集市內用絲綢纏樹,店鋪內必須掛設帷帳,酋長們到餐館吃飯必須免費,連賣菜也要用龍須席鋪地。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形式主義,連一些酋長都看不下去。
既然形式主義一直不乏反對者,為何到現在還未絕跡?這一方面是因為有其頑固性,在一些人看來還“很好用”“很頂用”;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很“狡猾”,善于“基因重組”,總能及時“換裝”,讓人難以識別。用“精細化管理”“繡花功夫”等“美顏”過的形式主義,有很強的隱秘性和欺騙性,更容易迷惑人。
形式主義是黨和人民事業的大敵,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要堅持辯證思維,把必要的形式和形式主義區分開來。有些工作講究形式是需要的,但過度講究,甚至把形式當全部,只顧形式不顧內容,就淪為形式主義。對形式主義的多樣性和變異性,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睜大“火眼金睛”,對“精致的形式主義”尤需認真防范。形式主義是官僚主義的“孿生子”、弄虛作假的“龍鳳胎”,反對形式主義,就要反對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
帶刺的毒草容易識而遠之,帶毒的鮮花卻容易讓人中招上當。隱性的形式主義越“精致”,就越難以識別,危害性也越大。我們對“精致的形式主義”更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