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天開
去年下半年,杭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開展了“決勝全面小康,重訪革命老區”主題活動,得到了中共杭州市委領導的充分肯定,稱贊其“探訪紅色遺跡,傳播紅色文化,為老區發展獻計出力,取得積極成效,很有意義”。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杭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向各分會、各區縣(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發出了“關于開展決勝全面小康,重訪革命老區”主題活動的通知,組織會員深入杭州革命老區縣、鄉(鎮),通過參觀、考察、走訪等多種形式,學習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回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革命老區人民發奮圖強,艱苦奮斗,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取得的豐碩成果。
為了扎實有效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杭州市會主要領導帶領四個分會的會長、秘書長,從7月末至8月初,冒著高溫酷暑先后赴淳安、建德、桐廬、富陽、臨安等革命老區開展前期調研。市會與有關區縣(市)黨史研究室、當地鄉(鎮)黨委政府進行了溝通,與區縣(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進行了對接。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下,市會對各相關區域的紅色資源分布點進行了實地踏勘,對當地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從而確定這次主題活動的考察路線、項目,制定了具體翔實的活動方案。
在前期充分醞釀準備的基礎上,9月中下旬,杭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四個分會100余名會員,分別進入臨安區島石鎮、高虹鎮,淳安縣中洲鎮、楓樹嶺鎮,建德市大洋鎮、新安江鎮,桐廬縣分水鎮、新合鄉,富陽區常綠鎮。這些省級革命老區,當年紅軍、新四軍游擊隊都在此戰斗和生活過,也都建有共產黨基層組織,留下了豐富的紅色遺跡。
進入這些革命老區后,各分會選擇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地點,舉行“決勝全面小康,重訪革命老區”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增強了主題活動的儀式感、莊重感;會員們認真聽取鄉(鎮)黨政領導介紹老區紅色革命歷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成績;與當地干部、群眾進行座談討論,了解老區脫貧致富、鄉村建設、百姓生活的實際情況。會員們通過今昔對比、實地參觀,親身感受老區人民發奮圖強、艱苦奮斗帶來的巨大變化。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淳安楓樹嶺鎮下姜村在習近平等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從一個貧窮閉塞的小山村嬗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和鄉村振興的樣板;目睹了建德大洋鎮、桐廬分水鎮、富陽常綠鎮、臨安島石鎮等革命老區鄉鎮,今天農業興旺、鄉村美麗、農民富裕的新面貌,使會員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能”、馬克思主義的“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好”。
會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烈士,參觀紅色遺址、革命紀念館,重溫紅色歷史;走訪慰問老戰士、烈士后代遺屬,表達新四軍研究會的誠摯敬意。各分會還與鄉鎮黨委政府共同舉辦“共祝老區更美好”主題聯誼晚會,與當地干部群眾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
杭州市會分別在桐廬新合鄉的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紀念館和建德大洋鎮“雙童”烈士紀念館等地,舉行“杭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紅色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將利用這一平臺,更好地發揮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為傳承紅色基因作出新貢獻。
在實地調研考察活動結束后,杭州市會立即進行全面總結,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奔小康”這一主題,梳理有關老區鄉鎮經濟社會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客觀狀況,分析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特別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后,著重思考如何助推老區發掘、利用好紅色資源這一課題,報送了“關于將革命老區常綠鎮建成‘富陽紅都’的建議書”,得到富陽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之后,杭州市會又專程赴富陽常綠鎮,就落實領導批示和建議書精神,與常綠鎮黨委政府等進行商討。目前,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正按照確定的目標,努力把常綠鎮打造成“富陽紅都”,爭創省級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杭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也將積極參與此項工作,發揮好應有的作用。
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每位會員始終保持飽滿的政治熱情,克服年齡大、路途遠等不利因素,做到認真參觀、仔細記錄、熱烈討論,回來后又積極撰寫心得體會,談感想、議收獲,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老區發展變化的贊美,寄托著對老區人民美好生活的祝福。
會員們一致表示,這次主題活動雖已結束,但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精神“永遠在路上”。我們將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跟時代步伐,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