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 歡
1914 年7 月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男人們上了戰場,女人們開始獨立持家,也有不少婦女自愿參戰,成為護士或戰士,更多的是在大后方發揮自己的能力。
隨著戰爭肆虐,由于勞動人口的缺乏,在英同,從1915 年起,大量女性走出家庭替代了許多原本由男性從事的職業,警察、機械師、火車司機,甚至參與槍支彈藥的生產。到1916 年,約有37萬名女性受雇于軍事相關行業,其中約1.2 萬人從事導彈殼體制造和導彈裝藥工作。
進入軍工廠時,女工們會被要求簽署官方機密文件。該文件要求她們承諾,不會在工廠以外的地方談論工作。工廠部署了警力來維持秩序,女工進出都要搜身。火柴或金屬發夾的輕微撞擊,都可能會引起巨大的爆炸。如果違反規定,可能會坐牢。
三硝基甲苯又名TNT,白色或淡黃色針狀結晶,它威力強、燃點高,相對安全,在20 世紀初被廣泛使用,被稱為“炸藥之王”。由于經常接觸化學品且沒有得到足夠保護,這些女工的頭發和皮膚變成黃色,因為與金絲雀的顏色相近,被稱為“金絲雀女孩”。副作用不只這些,她們的免疫系統遭到嚴重傷害,經常胸部疼痛、惡心和皮膚過敏。對于那些懷孕的女工,她們生下黃疸兒童的比率相當高。
女工們每天工作長達12 個小時左右,平均工資卻只有從事同樣工作男性的一半。除了危化品中毒以外,女工面臨的另一個嚴重危險是爆炸。盡管操作熟練,但將雷管裝入炮彈需要時刻小心:壓力過大,炮彈就會爆炸,造成嚴重傷害和失明。軍工廠時有女工傷亡,約克大教堂幾個紀念碑曾公布了戰爭期間失去生命的婦女,該名單包括超過250 名女彈藥工人。
一戰期間,“金絲雀女孩”制造了英國軍隊所使用的武器和彈藥的80%。戰爭結束后,大批士兵復員,大量女工隨之失業。也就在這個時候,1918 年2 月6 日,英國王室簽署了國會通過的《全民代表法案》,英國30 歲以上的婦女獲得了投票權,很大程度上因為她們對戰爭的貢獻得到了認可。1928 年,英國女性終于在選舉權上和男人實現了平等。正如著名的英國女權領袖西爾維婭所說,“男人和女人已經被戰爭的苦難和犧牲拉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