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刊》的前身為澳洲《滿江紅》雜志(Australian ChineseMagazine),1991年創刊于澳大利亞悉尼市,澳前總理霍克(Bob Hawke)親自為該刊題詞祝賀,已連續出版74期,期刊被悉尼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麥考瑞大學、墨爾本大學和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收藏,在海外產生較大影響。2021年1月正式復刊,更名為《中文學刊》,由《澳洲新報》澳華新文苑、澳華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主辦,國際華文出版社、博雅盈芳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協辦。
復刊后的《中文學刊》為人文社科國際交流期刊(國際刊號ISSN1442-6153),在全球范圍內公開發行。《中文學刊》以立足人文學科前沿,會通中外語言文化,注重基礎應用研究,促進人文學術交流為宗旨,刊登人文社科各學科學術論文。特別鼓勵學術創新,包括對重大學術研究理論和現實問題的探索,對不同學術觀點的討論和爭鳴,期冀建立一個開放的國際學術對話平臺。
《中文學刊》常設欄目有:學刊特稿、博士論壇、項目課題、專題探討、文史縱橫、哲學視野、華文文學、世界文壇、詩歌評論、比較視域、翻譯天地、文藝論譚、美學散步、語言文化、漢語教育、外語教學、外語廣角、譯本傳真、傳播交流、戲劇影視、經旅大觀、訪談對話、書海擷英、藝術鑒賞、序跋評述、經典解讀、創作經驗、學界動態等。
本刊同時專門開設全彩版藝術專欄“書畫之星”,每版刊登作者彩照一幅、三百字左右的個人簡介、四幅有代表性的藝術(書畫)作品。照片必須高清晰度,以便制作和印刷。
本刊每期封二刊登部分作者照片并注明名字;封三刊發重要學術研討會圖文、大學二級學院及相關科研機構圖文簡介等;封頁(底)開辟“人物風采”,每期隆重推出一名,包括近照一張、個人簡介三百字左右、一段六七百字的人生與學術感言或觀點。總之,每期欄目根據稿件內容安排,有所側重,隨時增設或打造相對固定的特色欄目。熱忱歡迎世界各地從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在校研究生和各界人士,踴躍賜稿給予支持。
來稿必須觀點鮮明新穎,資料翔實可靠,論證科學嚴密,文字規范通順。除特約稿外,篇幅一般不少于三千字、不超過一萬兩千字,重要文章可適當放寬篇幅;序跋評述、隨筆札記、創作經驗及學界動態等文章,控制在五千字以內為宜。來稿請以word形式作為附件發送至電子郵箱zwxkbjb@163.com。如文中包括特殊字符、插圖等,可單獨發送圖片文件。
編輯部對采用稿件有權作文字刪改,如不同意改動請在來稿時申明,所有稿件文責自負。審稿流程包括初審、復審、外審、終審等,審稿周期為三周左右,如一個月內未收到答復,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恕不退還,請自留底稿。一經錄用,將通過郵件或電話等方式告知作者,并發送錄用通知,發表后寄贈樣刊兩冊。
1.論文題目(含英文);
2.作者姓名(含英文);
3.摘要(300字以內,摘取論文的主要觀點或創新點,客觀反映論文主要內容,避免出現“本文”“作者”等字樣);
4.關鍵詞(3-5個,集中體現論文主題的關鍵詞,如人名、作品名、術語、概念等);
5.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學位、單位、職稱或職務、主要研究方向);
6.正文內容(要求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數據準確,文字流暢,格式規范);
7.注引格式(采用尾注形式,統一放置于論文后面,“注釋”必須準確標明。無論是詮釋性注解,還是單純引用文獻,在文中標于引文后面的右上角,序號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標識,并用①、②、③、④……按照循序依次進行編號排列,多個序號多處引文出自同一文獻的,在注釋中合并成一條注釋。如需另行標明“參考文獻”或“參考資料”,請按順序依次排列,并附在注釋部分的后面);
8.在論文最后面,需提供包括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等聯系方式;
9.如獲得基金項目的文章,應詳細注明“項目級別”“項目名稱”“項目編號”等信息,并置于正文首頁最下方。
1.專著文集
①[法]盧梭:《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50頁。
②魯迅:《文化偏至論》,《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頁。
2.期刊文章
③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3期,第167—173頁。
3.報紙文章
④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人民日報》1998年12月25日,第10版。
4.學位論文
⑤莊偉杰:《華文文學關鍵詞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后研究報告,2008年6月。
5.電子文獻
⑥詹伯慧:《把語言作為資源來認識》,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626/c40531-28478957.html(2016 年6月26 日),訪問時間:2016 年6月27 日。
(電子文獻請寫出具體網址,注明網頁上標注的文獻發表時間和訪問網頁的時間。)
6.外文文獻
⑦Hedley Bull: The AnarchicalSociety: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1977, p.31.
(外文文獻標注順序與中文同,但外文書名一般用斜體以示區別,跨頁則用pp.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