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卜景培
引言:傳統苗族刺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彰顯苗族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及真實的傳統生活,在中國刺繡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傳統苗族刺繡呈現衰落走向,而利用傳統苗族刺繡色彩語言和繪畫藝術的相同之處,使刺繡這種古老的傳統文化融入繪畫藝術中,從而實現進一步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探尋二者的共通之處,希冀探尋到能更好地傳承傳統苗族刺繡的方法。
據相關文獻記載,苗族祖先一直以農耕業為主,自古以來,由于各種原因,苗族人民被迫不斷遷徙,因此苗族的生活版圖隨之擴大到各個地方,在艱苦的生存環境下,苗族人民依舊堅持傳承先民遺留下來的傳統刺繡文化。苗族在發展過程中,并未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字,而是以針為筆、以線為墨、以布為紙,運用刺繡色彩和刺繡造型記錄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節日習俗以及宗教祭祀等,經過不斷發展,形成復雜龐大的文化體系。
從傳統苗族刺繡的色彩語言中不難發現,苗族人民相對偏愛暖色調,例如紅色、黃色、桃紅色等,其中,又以紅色最具代表性,“紅色”象征美好的事情、愉悅的心情以及紅紅火火的生活,因此在重大節日中,紅色是人們的專用色彩,象征吉祥、蒸蒸日上。并且人們十分崇拜紅色,傳統苗族刺繡主要是繡制在衣服上,選擇的顏色也更偏向喜慶祥的紅色。從苗族人民對傳統苗族刺繡的色彩選擇與使用方面來看,反映了苗族人民已充分將自身情感融入到刺繡色彩語言中。
苗族婦女在刺繡顏色的搭配構成方面,給人一種空間感,包括對比強烈的色彩、復雜的刺繡技法以及多樣的刺繡圖案造型,例如人駕馭著龍亦或是鳳,牛、馬變換成龍等,這些因素的疊加以及鮮亮顏色的碰撞,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無窮的想象空間,為刺繡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傳統苗族刺繡中具有非常多明亮且歡快的色彩,苗族婦女運用大量相鄰或相對的顏色進行調和,講究色彩搭配在視覺上產生的美感。苗族人民在單調的底色上運用對比色進行搭配,呈現出五彩繽紛、熱情奔放的視覺效果。在長期刺繡實踐中,苗族女性還總結出許多色彩搭配的口訣,例如“紅花需要綠葉配”“紫是骨頭,綠是筋,配上紅黃亮晶晶”等,這些冷暖色調的對比搭配使用,使刺繡圖案在視覺上達到平衡效果。
中國繪畫將歐洲繪畫的成熟體系與中國傳統繪畫風格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繪畫體系,例如背景為中國傳統山水畫,人物卻運用歐洲繪畫的方法,這樣大膽的創新使中國繪畫更加豐富。此外,中國繪畫不僅局限于借鑒西方的繪畫體系,同時還要開創一套屬于中國的標準體系,實現多元化發展,而創新繪畫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周春芽的《綠狗》與《玩石》作品中,畫家直接運用原色進行繪畫,這種高純度的色彩表達出畫家對人與生活的思考。
在中國當代繪畫創作中,畫家越來越注重在創作中融入自身情感,用作品表達思想。畫家情感與作品色彩產生直接互動,通過色彩運用直接并自由地表達自我。這種情感的表達也與傳統苗族刺繡具有相似之處,例如苗族人民認為紅色傳達的是積極、樂觀、朝氣蓬勃的情感;藍色則代表著成熟、莊重、冷靜的情感,二者都是將情感寓于色彩之中,再通過作品呈現出來。
長期在苗族周邊地區高校執教的藝術家,尤其以貴州地區高校為主的藝術家,其作品中充分融入當地民族風情,作品以苗族人民的真實生活為題材,在繪畫風格上,堅持展現苗族的民族文化與精神內涵。
在作品的色彩運用方面,也體現出苗族刺繡色彩語言的影響,例如陳曉光的作品長期堅持取材于真實生活場景,因此具有濃厚的杉樹民族生活氣息,十分貼近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并且其作品中也有很多與傳統苗族刺繡相近的色彩,畫面構成以暖色調為主體,紅黃黑是作品的基礎顏色,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貴州本土中青年藝術家受到西方繪畫思想與當地域文化的雙重影響,將二者完美結合,創作出許多優秀的繪畫作品,為中國繪畫藝術增添了新鮮活力,其中王建山、谷旭、朱世偉、夏炎以及陳啟基等畫家的繪畫風格較為成熟。
中青年藝術家作品的色彩語言也與傳統苗族刺繡有相似之處,最突出的特點莫過于二者都使用了高純度、鮮艷、對比性強、活潑的色彩,并且在年輕一代的繪畫中還能看到創作單純的一面,不再過分追求歐美的繪畫風格,而是呈現出民族化以及本土化的藝術風格。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繼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義不容辭。將傳統苗族刺繡色彩語言與繪畫藝術相融合,可以使傳統文化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不被淘汰,從而繼續傳承下去。同時,在二者融合過程中,要注意在尊重傳統苗族刺繡色彩語言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作,保護傳統文化內涵,使傳統文化與當代繪畫藝術的交流更加順暢,從而拓寬繪畫藝術的創作道路。
在中國當代繪畫中,藝術家不能一味地僅學習西方繪畫藝術,或一味模仿、靠近西方繪畫藝術,而應創造出屬于中國的繪畫藝術、繪畫風格和繪畫體系。因此,藝術家們應深入探索傳統文化中的繪畫藝術,在保留傳統文化中優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從而創造出屬于中國的全新繪畫風格?,F階段,將傳統苗族刺繡色彩語言與繪畫藝術相融合,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更是促使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中呈現出新的樣貌,同時也是抵擋外來文化沖擊的最佳方式,在創新過程中,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繪畫風格,增強文化自信。
在文化多元化的時代,面對各方文化沖擊,我們更應繼承和保護好傳統文化,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新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將傳統苗族刺繡色彩語言與繪畫藝術相融合,展現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同時也啟示我們繪畫創作是保護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方式要豐富多樣,這樣才能充分增強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