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元琪

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狀體,可以單發,也可多發。子宮肌瘤絕大多數屬良性,是一種激素依賴性的腫瘤,在35歲以上女性中的發病率為20%。
根據發生位置,子宮肌瘤可以分為子宮肌壁間肌瘤、子宮漿膜下肌瘤、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肌瘤因位置不同對宮腔的影響不同,對子宮內膜影響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一般來講,子宮肌瘤患者不會出現嚴重的痛經、月經量大的情況。也就是多數的子宮肌瘤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和不舒服感,甚至長期不能發現自己患有子宮肌瘤。只是在做婦科超聲檢查時,偶然發現。對無癥狀且沒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來說,可暫時不治療,定期觀察即可。那什么情況下需要做手術呢?
黏膜下子宮肌瘤易影響月經。黏膜下肌瘤分為肌壁間黏膜下肌瘤和并蒂黏膜下肌瘤。肌壁間黏膜下肌瘤的位置一般位于肌壁間,但一側向宮腔內生長,突出于子宮腔內與黏膜層直接接觸,這樣會導致宮腔面積增大、變形。并蒂黏膜下肌瘤有蒂與子宮相連。這兩種肌瘤一般會造成月經量增多,患者會出現貧血及痛經的情況。所以這類月經量增多、貧血、痛經的子宮肌瘤建議盡早手術。
子宮肌瘤過大可導致壓迫癥狀,如子宮前壁大肌瘤貼近膀胱可產生膀胱刺激征,表現為尿頻、尿急。宮頸肌瘤向前長到特別大時,也可以引起膀胱受壓而導致恥骨上部不適、尿頻、尿潴留或充溢性尿失禁。子宮肌瘤若長在子宮后壁,會壓迫直腸造成便秘。這些情況須手術。
如果子宮肌瘤在短期內快速生長,且有玻璃樣變,考慮有惡性傾向,應及時就診,盡早手術。
如果子宮肌瘤導致不孕或者流產,要盡早手術。先解決子宮肌瘤的問題,再考慮生育問題。因子宮肌瘤導致的不孕多半是瘤體較大,或者肌瘤的位置比較特殊造成的,比如肌瘤靠近輸卵管,凸向宮腔。
那么,子宮肌瘤患者選取什么樣的手術方式比較合適呢?這要看肌瘤的具體位置,如果是漿膜下帶蒂肌瘤,一般采用微創腹腔鏡;如果是黏膜下肌瘤,可考慮宮腔鏡;如果肌瘤處于肌壁間,特別是多發性子宮肌瘤,建議采取開腹的保宮手術,手術中會一并剔除全部肌瘤,解決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