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霞

“一次定位即可檢查全身”“無痛無創、安全可靠”“提早篩查腫瘤……”在不少體檢機構網站上,昂貴的PET-CT檢查被視為實力的代表,也成了招攬顧客的招牌。普通人常規體檢真的有必要做PET-CT篩查癌癥嗎?
近期,被稱為“查癌神器”的PET-CT在高端體檢套餐中成為熱門推薦項目。廣告宣稱,PET-CT檢查可以檢測出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的細微病變,比常規的CT、磁共振要提前半年以上發現病變,是“科學防癌的新武器”“一次定位獲得全身信息”“對各類腫瘤的靈敏度高”。
PET-CT檢查費用高昂,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財力。從多位做過此檢測的網友反饋來看,一次PET-CT檢查的價格普遍在6500~10000元。現在很多醫院也配備了這種設備,雖然有些地方還納入了醫保,可更多的是自費。很多兒女為了父母的健康愿意一擲千金,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也會選擇“一步到位”給自己買個安心。
但是也有人表示,即使做了PET-CT也沒有查出擴散和原始病灶。小微的媽媽去醫院看病,當時花1萬多元做了PET-CT,“剛開始媽媽做CT發現有腫瘤,做PET-CT結果顯示沒有腫瘤,最后做手術時又確定有腫瘤。據說是出現了假陰性,因為有些腫瘤的葡萄糖低代謝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什么是PET-CT?真的有那樣神奇嗎?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PET-CT?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病區主任田艷濤介紹,PET-CT全稱為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是一種將病灶功能代謝和精確解剖定位相結合的技術,可以用來明確腫瘤的診斷,尤其是判斷有無轉移、進行臨床分期的評估。PET-CT檢查是一種敏感度較高的檢查,能早期發現代謝異常的病灶,但是任何檢查手段都不是萬能的,不是什么癌都能查出來,并且需要與炎癥等其他可以引起組織代謝增高的疾病進行鑒別。
田艷濤認為,癌癥最好的治療在于預防,早期篩查是腫瘤預防的重要一環。大多數惡性腫瘤可以早期診斷,并且此時治療效果令人滿意,所以癌癥早篩是十分必要的。
但他強調,PET-CT作為一種費用昂貴的檢查,并不適用于普查,目前主要適用于癌癥確診患者排除是否存在遠處轉移病灶,以及惡性腫瘤高危人群的腫瘤篩查。
由于有其他敏感度不低于PET-CT且費用低廉的檢查手段,比如胃腸鏡對早期胃癌、結直腸癌,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乳腺鉬靶、超聲對乳腺癌都有很好的診斷效果,因此PET-CT檢查需要明確把握適應證。
“對大多數人來說,PET-CT每年必做是沒必要的。預防癌癥也不能寄希望于某種檢查手段。商家的宣傳要從患者的實際需要出發,而不是出于商業目的。”田艷濤建議,正確的防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運動,不熬夜;遠離一些致癌危險因素和職業暴露,如石棉工業、過度紫外線照射等。
田艷濤稱,PET-CT檢查有一定輻射劑量,使用時也要權衡利弊。一次PET-CT的輻射單位約為25毫西弗,相當于普通人8年中接受的自然輻射量。如果平時體檢無太大異常,并不建議把PET-
CT檢查列入常規體檢清單。如果是癌癥高危人群,則需要在專業醫院的建議下,再考慮是否進行PET-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