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對不起!請原諒!我不是故意的
早上出門時,看電梯的角落里放著一籃子糖果、花生,旁邊則貼著一張字條:“對不起,各位鄰居,今天是我結婚的日子,肯定會有一些鬧騰,應該會影響到大家,我請大家吃喜糖,向各位道歉,請大家多多原諒!”每當我們小區里有人結婚,小區的微信群里總有各種抱怨,比如睡覺被吵醒了,小孩子被鞭炮聲嚇到了。但今天,面對這個人結婚的鬧騰,群里不僅沒有人抱怨,人們反而紛紛送上祝福。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人們從這對新人主動表達出來的歉意里,接受到了他們內心最大的善意。由此,鄰里們也送上了最大的善意。
我有個朋友,他家樓上的房主長年不在家,房子總是出租。去年,樓上搬來一個四口之家,兩個小孩成天在地板上蹦跳,三更半夜都不消停。朋友就上門去溝通,希望家長能管一管孩子,但家長反而把他給數落了一頓,說他跟小孩子一般見識,說天下哪有小孩子不調皮的。
朋友也無計可施,只能一天天熬著。后來,這戶人家搬走了,朋友以為終于可以安靜了,沒想到又搬來一家四口。搬來的當天晚上,新鄰居就提著一箱水果找到朋友說:“我家有兩個小孩,雖然我也一定會多管教他們,但畢竟是小孩子,難免會發出一些聲音,總會影響到你們,還需要你們多多包容,多多原諒!”朋友不肯收水果籃,但新鄰居誠意十足,不肯帶回去,結果反而搞得朋友很不好意思,他只能一遍遍地對新鄰居說:“沒事,沒事,小孩子發點聲音出來也是正常的!”
從那以后,幾番禮尚往來之后,兩家人就成了好鄰居,相處得非常融洽。雖然平時樓上也時不時地發出一些響聲來,但朋友再不會往心里去。為什么會這樣?依舊是因為朋友從鄰居主動表達的歉意里接受到了最大的善意,善意換來的多半是善意。
我從杭州坐飛機回山東,遇到一個抱小孩的年輕媽媽,她一上飛機就給鄰近的乘客每人發了一套午休耳塞,并逐一對我們道歉說:“真是對不起,我孩子稍后可能會哭鬧,我當然會盡力哄他,但或許不一定奏效。如果影響到您,您就戴上耳機,那樣對您的影響可能就會減輕些。”不僅如此,她還通過空姐向更多的人表達了歉意,告訴他們如果小孩子哭起來,可以到她這里來拿耳塞,結果人們紛紛安慰她說:“不用在意的,沒關系的,誰家的小孩子不哭鬧。”在飛行的過程中,小孩子確實有好幾次哭起來,但是沒有一個人對此表現出煩躁,有很多人甚至主動過來幫忙哄孩子,和孩子玩游戲,一路上都非常和諧溫馨。
我們經常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公交車上吃榴蓮,談不上多大的惡,花幾十塊錢買幾副耳塞,也談不上多大的善,但你會發現,不管是多小的惡或是多小的善,釋放惡與釋放善的結果真是天差地別。
張先生是在廣州開店的江西人,前段時間,因為店里要裝修,他就買了很多噴霧漆放在家里。誰知他那調皮搗蛋的兒子拿著一瓶黑色的噴霧漆來到樓下,把小區里的十幾輛汽車都給噴花了。張先生從窗戶里看到后,立刻下樓阻止了兒子,在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之后,張先生又進小區微信群里尋找車主并逐一道歉,然后他買了專用的清洗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把這十幾輛汽車上的黑油漆全部清洗干凈。最后,鄰居們不僅沒有一個責怪他的,反而在當天晚上約在一起AA制地聚了一餐,大家反而更熟絡了。
世界上的事情,很多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往往不在事情的本身,而在于一個人對事情的態度上。張先生疏于管教,不僅沒有引起眾怒,反而還得到了人們的諒解,是因為他主動的道歉里有最大的善意。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感嘆某些人的運氣特別好,總能遇見好人,而有些人的運氣則特差,遇見的都是得理不饒人的人。其實很多時候,這真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一個始終釋放善意的人,他總會得到善意的回報;而一個始終釋放惡意的人,他得到的總是別人針鋒相對的排斥和抵觸,又哪會有讓他稱心如意的好人出現呢?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