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琴

【摘要】目的:針對急診護士急救技能訓練中團隊式急救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我院急診科35名在職護士,比較培訓前、培訓后完成病例搶救所需時間。結果:培訓后完成病例搶救所需時間明顯少于培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護士急救技能訓練中給予團隊式急救模式培訓,護士的專業能力能夠得到明顯增強,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診護士;團隊式急救模式;病例搶救時間;急救技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014
處于急診科的患者,一般情況下都存在發病急的特征,而且病情十分危重,病情變化相關來說極快[1]。基于此種情況之下,作為急診科護士,需要能夠具備足夠優秀的急救技能,并且能夠抓緊一切時間,做到團結協作,做好應急措施,將患者從生死一線拉回來,實現搶救成功率的不斷提高。然而實際上,還有很多急診科護士難以做到這些,在諸多方面存在不足,而進行傳統的培訓,達到的實際效果并不如預期[2]。為此,文章主要探討急診護士急救技能訓練中團隊式急救模式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我院急診科35名在職護士,平均年齡為(30.68±4.87)歲,平均工作年限為(12.45±2.35)五六年。
1.2方法
40名護士均進行急救技能訓練,并采取團隊式急救模式。具體來說,首先,需要基于團隊式急救模式之下,對護士進行全面分析和詳細研究,由此更好的認知每個護士的實際專業能力和具體的專業水平,并以此為重要依據,進行培訓目標的科學制定和規劃,進而合理設計出相應的急救流程。與此同時,需要指派各個專家進行專業講解,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操作演示,之后再要求護士進行依次演示和操作,從而通過反復練習,減少失誤情況的發生,同時加快急救速度。此外,需要將其分為5組,每組8個人,根據其實際的專業優勢和能力,進行不同職責的劃分,比如,護士A專門負責管理氣道及對患者的病情評估并做好護理記錄,護士B專門負責建立靜脈通路及用藥,護士C專門負責患者轉運工作等,通過組員之間的配合和協作,實現對患者的及時搶救。此外,需要促使護士養成總結的習慣,在搶救完成以后,將整個過程進行不留遺漏的記錄,從而及時發現和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予以改正和完善。
1.3觀察指標
比較培訓前、培訓后完成病例搶救所需時間,主要包括急性心梗、腦卒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發傷以及急性中毒等。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t、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培訓后完成病例搶救所需時間明顯少于培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急診科不同于一般科室,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主要在于接待的患者都具有病情危、急等特征,因此需要抓緊一切時間,對患者進行急救,由此實現對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3]。然而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急診科護士存在一種趨勢,即不斷朝著年輕化的方向發展,并且很多護士由于受到年齡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心理素質還有待提升。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或者是突發事件,護士們容易出現緊張情緒,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對實際的搶救過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此可見,對于急診科護士進行專業化培訓已經是大勢所趨。而培訓的目的不僅僅是促使護士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的提升,更需要其能夠擁有團結協作的能力。這便需要在傳統培訓模式的基礎上,自然融入團隊式急救模式,從而促使護士不斷的加強相互協作和配合,做到有條不紊,在忙碌的同時也能有序實施各項急救措施,進而實現搶救成功率的顯著增加[4]。
總而言之,在急診護士急救技能培訓中給予團隊式急救模式訓練,護士的專業能力能夠得到明顯增強,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穆曉宇.團隊式急救模式培訓在急救技能訓練中的應用及縮短搶救時間的作用[J].健康之友,2020(19):150.
[2]嚴立仙,楊華芳,吳天泉.醫聯體模式下急救護理技能同質化培訓路徑的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20,27(5):633-636.
[3]彭舒,彭立明,李盛桃.分組方式在急診護士分層級培訓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2020(46):175.
[4]陳巧靈,陳清華.以團隊為基礎的急救模式對急診護士急救水平的影響[J].臨床醫藥實踐,2020,29(11):86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