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雅 魏薇 劉敏
【摘要】目的:為了分析研究麻醉恢復室全麻患者躁動的原因,提出相關的安全防范措施,為相關人員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方法:選取84名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通過對于常規監測動脈血氧飽和度、血壓、心電圖三項指標。除此之外,還要對患者的意識、定向能力、對光反射、瞳孔大小及回答問題的準確度等進行仔細觀察,了解躁動的原因。結果:通過對于全麻的患者躁動原因分析之后發現,由于切口疼痛而躁動的患者,是以術后使用納洛酮的占比較高。使用短效鎮痛藥,或是拮抗阿片類藥物后精神處于亢奮狀態,比如瑞芬太尼的作用時間結束,術后沒有及時進行鎮痛,導致患者難以承受,針對這一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和方法。結論:對于麻醉恢復室全麻術后的患者容易出現躁動,主要的原因是麻藥效果消退之后患者出現疼痛導致的,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加強心理護理和藥物護理,給予患者一個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麻醉恢復室;全麻術后;患者;躁動原因;安全防范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59
前言
麻醉恢復室是患者手術結束后,送往病房之前要先經過的一個重要場所,主要是用于短時間內對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嚴密觀察及監護。我院麻醉恢復室在2017年2月到2018年8月這段時間內共對5530名全麻術后患者實施觀察,術后出現躁動的人數有84名,以下是詳細的護理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84名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有55名是男性患者,其余的均為女性患者,年齡最小的39歲,最大的是71歲,平均年齡為56.37歲。所有患者ASA II-III級。因腦瘤、原發性肝癌、直腸癌、肺癌、食管癌、胃癌而接受全麻手術刀人數比例是4:9:10:13:19:20:28。其中,有19名患者實施的是靜吸復合麻醉,剩下的都是全屏靜脈麻醉。麻醉結束,氣管插管拔管后分別用到了新斯的明、多沙普侖、納洛酮和氟馬西尼這四種藥物。
1.2入室情況
本組患者手術全部成功,出現器官衰竭等并發癥的例數為0。入室后都已將氣管插管拔出。輕度、中度、重度的人數比例為13:50:21。
1.3監測
常規監測動脈血氧飽和度、血壓、心電圖三項指標。除此之外,還要對患者的意識、定向能力、對光反射、瞳孔大小及回答問題的準確度等進行仔細觀察,尤其是顱內手術患者更要如此。對于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主要獲取其尿量、酸堿度、顏色、水電解質等監測數據。觀察尿管的各個管道有無折疊、堵塞的現象。
2 護理
2.1藥物處理
本組患者因手術后主要是疼痛癥狀,所以應給予少量舒芬太尼進行靜脈注射;對于尿管刺激不適、麻醉藥沒有徹底代謝的患者,要以鎮靜劑替換鎮痛藥。所有患者停留1小時左右,但建議上下不要超出半個小時。
2.2躁動及原因分析
本組由于切口疼痛而躁動的患者,是以術后使用納洛酮的占比較高。使用短效鎮痛藥,或是拮抗阿片類藥物后精神處于亢奮狀態,比如瑞芬太尼的作用時間結束,術后沒有及時進行鎮痛,導致患者難以承受;男性患者之所以會煩躁,主要與導尿管刺激到了膀胱和尿道等部位有關。除此之外,麻醉藥物的殘余作用,特別是在靜吸復合麻醉的患者當中最為普遍,術后長時間的各種約束肢體和體位,造成術后的舒適度迅速降低,誘發躁動心理。
2.3護理處理
全麻手術患者的最大特點就是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由于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到麻醉效果以及后續的手術治療,所以術前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就顯得十分關鍵了。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分為:麻醉前的溝通交流環節,讓護理人員對病人的心理需求和實際狀況有所掌握;術前把手術室和麻醉蘇醒室的大體情況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聽;對手術、麻醉的具體方法與流程進行介紹;尋求同類全麻手術患者的幫助,讓他們前來分享過往的治療經驗等幾個方面的內容。而對于實驗組患者,除了多出特別心理干預之外,其余的都和對照組患者保持一致,具體包括:術前根據患者要求對麻醉、手術效果由相應醫師進行暗示性的回答,簡單來說就是暗示麻醉出現意外的可能性極小,手術成功率很大,而且術后并發癥幾近于零等等。
(1)對于這類患者,不僅要做好常規的監測工作,給予藥物處理后對其病情變化的觀察更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呼吸幅度、節律、頻率的變化情況,要避免患者的呼吸道被堵塞,給予面罩充分吸氧,才能將低氧血癥的發生率降至最低。(2)重視日常護理,將患者的四肢固定到位,安裝床欄保護裝置,防止患者因突然躁動導致機體受損,杜絕意外事故。(3)煩躁患者要格外注意是否存在膀胱充盈過度的情況,將相關的引流管固定到位,避免導管脫落下來,發現引流管堵塞要及時疏通。(4)患者清醒后要讓他們多咳痰,盡量先不吸痰,同時要做好相關的護理措施,避免過度刺激呼吸道,確保供氧正常。
3 討論
手術作為現目前臨床使用最多的臨床治療方法,具有療效明顯,可以實現疾病的根治等特點,在進行手術之后會出現明顯的疼痛,這是一種普遍的反應,因為患者的疼痛忍耐程度不同,對于疼痛的感受強弱也不一樣。疼痛最根本的原因是操作過程當中對于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了非常明顯的刺激性效果,導致患者的前列腺素釋放量快速增加,出現劇烈的疼痛,因此在進行臨床手術的治療過程當中進行麻醉處理是非常關鍵的。麻醉藥物的種類較多,并且實際的麻醉效果具有較大的差異。手術結束后的早期,因為各種麻醉藥物的作用還沒有徹底消除,此時最容易會出現各種術后并發癥。所以,在全麻蘇醒期,護理人員要做好監護工作,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使護理更具針對性,避免護理問題的發生。我們在工作中會接觸和了解到一些有關于躁動發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等知識,在認識到全麻術后躁動會產生的危害后,就要從思想層面開始重視該階段的護理工作,樹立較強的責任心,同時結合患者的躁動程度實施相應的藥物處理,并做好護理工作,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幫助患者平安地從全麻蘇醒期走出來。麻醉后患者一般都會立馬蘇醒,但出現腦功能障礙的也不在少數,比如意識模糊、躁動不安、極度定向障礙和異常嗜睡等等。盡管術后躁動不會存在太長的時間,但也有幾率會導致嚴重并發癥的出現,嚴重時會直接死亡。本組患者結合實際原因給予了對應的處理,取得成果十分理想。照此看來,要想降低甚至杜絕意外事故的發生幾率,進行密切觀察、對癥護理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參考文獻:
[1]趙艷紅.? 全麻術后患者蘇醒期的舒適護理 [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19).
[2]謝蓮金.? 全麻術后患者蘇醒期的監測及護理管理 [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22).
[3]陳郁珊,陳慕瑤,王耀蘭,陳玉芬. 全麻術后蘇醒期情感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 [J].? 現代醫院.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