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分析。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從中抽取49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造血干細胞移植進行治療,其中接受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有7例,接受相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有34例,有8例無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結果:70例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中,有2例凈化移植患者,移植前均被檢查為陰性,其中有1例在移植8個月后細胞遺傳學復發,另外1例仍檢查為陰性;34例相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移植前3例未獲緩解的患者,1例無效,1例死于肝靜脈閉塞綜合征。8例無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在患者移植后均獲血液學CR,移植三個月后測定均為陰性。結論: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較高的治愈率,特別是對慢性期的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可延長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時間,也有少部分人可以達到痊愈的狀態。
【關鍵詞】造血干細胞;移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3.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88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英文俗稱CML)是指第9號和第22號染色體異位而形成的Ph染色體而造成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該病的發病病理基礎為ab1/bcr融合基因而形成大的P210蛋白,其具備一定的高酪氨酸激酶活性[1]。近年來,在臨床上均使用造血干細胞移植來進行治療CML ,其效果顯著。特別對于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臨床上將其作為治愈CML的唯一治療手段?;诖耍狙芯恐饕治隽嗽煅杉毎浦仓委熉粤<毎籽’熜ВF將本次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定為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研究對象定為在此時間段內在我院接受移植的CML患者,并從中抽取49例,其中,所有患者的年齡跨度為13-60歲,平均年齡為(35.24±2.73)歲,男女患者比例25:24,所有患者均通過細胞遺傳學和血液形態學確診,以上臨床基本資料比較,數據無明顯的差異性(P>0.05),可以納入對比分析。
1.2移植前狀態
49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處在急變期 ,有5例患者處在加速期,有37例患者處在慢性期。其中,有7例患者接受了自體移植,包括急變期在CR的檢查中血液學完全緩解的有2例,加速期的有2例,慢性期的有3例;有34例患者接受了相關移植,包括急變期的有5例(急變期患者未緩解的有2例,移植前的有3例),加速期的有3例,慢性期的有26例;沒有進行移植的患者均在慢性期有8例。
1.3移植方法和預處理計劃
有7例患者接受了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有34例患者接受了相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無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有8例。其中,有29例接受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有20例接受骨髓移植。有20例接受改良BuCY(馬利蘭、環磷酰胺、脛基脲、阿糖胞苷)、有1例接受MACC(環磷酰胺、阿糖胞苷、環己亞硝脲)及有28例接受TBI+CY(環磷酰胺+全身放療)移植預處理計劃。
1.4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配型
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34例患者中,血清學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全部吻合的有31例、血清學配型1個位點不符合的有3例;無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8例患者中,血清學的配型全部符合,其中,基因學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全部符合的有5例,1個基因位點不符合的有2例,2個基因位點不符合的1例。
1.5支持治療
在患者接受移植的3天后,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為患者注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每天注射250-300μg,當患者體內的中性粒細胞多于0.5×109/L和白細胞多于1.0×109/L時,立即停止使用,也可采用水化、感染防治、成分輸血以及堿化尿液等。
1.6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 30.0軟件實施處理,在檢驗計量資料時利用t值,結果為±標準,在檢驗計數資料時選擇卡方,結果為百分比,對結果意義進行判斷,主要依賴于P值,臨界值為0.05,數據之間存在差異性,代表P<0.05,具有重要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移植后緩解狀況分析:
7例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中,有2例患者接受了激活骨髓聯合STI571凈化移植,在患者移植前均被檢查為陰性,移植到目前為止分別存活22、15個月,其中1例患者在移植8個月后細胞遺傳學存在復發情況,剩余的1例患者檢查仍顯示陰性;34例相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中,有移植前3例未獲緩解的患者,1例無效,1例死于肝靜脈閉塞綜合征,其余29例移植后血液均為CR,移植3個月后對這29例進行測定,其中19例為陰性,10例為陽性。8例無關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在患者移植后均獲血液學CR,移植三個月后測定均為陰性。
3 討論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屬于克隆性惡性病癥,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特別是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被視為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唯一的方式[2]。但因為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里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間質性肺炎等致死性高的并發癥直到現在沒有解決及移植后還會存在白血病復發等原因,所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患者的生存率在60%左右[3]。其中影響慢性粒細胞白血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長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就是移植前的病期和疾病的階段。病期和療效成反比,也就是病期越長,療效越差,在加速期和急變期的患者的療效低于慢性期。
綜上所述,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較高的治愈率,特別是對慢性期的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杜欣.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21,41(04):279-282.
[2]趙小利,姜爾烈,翟衛華,等.含地西他濱預處理方案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9,(06):467-471.
[3]施圓圓.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療效分析[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9.
[4]馮術青,劉志彬,姚艷紅,李曉宇,薛慧,胡永超,王娜,史月,高峰.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分層干預治療療效觀察[J]. 臨床血液學雜志,2018,31(01):44-48.
[5]居敏,段顯琳,徐建麗,袁海龍,曲建華,陳剛,古力巴達木·艾則孜,曹海洲,江明. 親緣全相合與單倍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分析[J].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 (03):28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