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彬懿
【摘要】目的:研究討論早期食管癌放射診斷的影像學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接診疑似食管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超聲內鏡診斷方法,觀察組采用放射診斷方法,觀察比較兩組檢出率以及符合率并討論分析其結果。結果:觀察組手術病理診斷出采用放射診斷的符合率以及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食管癌患者使用放射診斷,確保了有效的符合率以及檢出率,促進疾病的檢出與治療。
【關鍵詞】早期食管癌;放射診斷:影像學分析;超聲內鏡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94
近幾年來,因為胃食管反流的發病率上升,煙草的泛濫,此病癥的發生率每年都有所上漲。食管癌早期癥狀為在吞咽時出現不適感,若患者食用較粗較大的食物時,容易導致哽咽感以及會有食管摩擦樣疼痛。食物通過不順暢會容易導致出現異物感,吞咽水后可以暫時緩解癥狀,患者有時還會出現聲音嘶啞等癥狀。早期準確的診斷食管癌,有利于幫助患者改善預后[1]。診斷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是影像學,現在可以選擇的方法有CT、X線、鋇餐造影等,不同的方法診斷的效用會存在一定差異。本次研究以我院疑似食管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評價觀察超聲內鏡診斷、放射診斷對于早期食管癌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接診疑似食管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超聲內鏡診斷方法,觀察組采用放射診斷方法。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8至77歲,平均(58.2±7.8)歲。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最終經內鏡活檢、手術等方法確診為食管癌。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P>0.05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超聲內鏡診斷:指導患者口服濃度為10%的利多卡因,口服量為10ml。并進行超聲內鏡檢查,將蒸餾水在食管腔中注入使病灶浸沒在體內可疑部位,再使用探頭對部位進行超聲掃描。觀察組患者使用放射科X 線診斷:指導患者保持站立右前傾斜位體用以及左前傾體位方式。口服造影劑多用硫酸鋇制劑以增強其對比而使器官清晰顯影以利觀察。查看患者異常情況,在同一部位、相同體位下進行攝片共3至5張,對比觀察多軸面性照片。采用電子顯微鏡活檢,尋找癌細胞病灶較為困難時實施重復檢查。仔細觀察對比造影圖像并持續記錄患者病理結果。
1.3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診斷檢出率、符合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對實驗數值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以 (%) 表示。P<0.05說明差異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數據結果得出兩組40例患者中,觀察組手術病理診斷確診為37例,符合率為92.5%,對照組組手術病理診斷確診為30例,符合率為75%;觀察組檢出率為90%,對照組檢出率為72.5%。放射診斷符合率及檢出率均優于超聲內鏡診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早期食管癌患者用內鏡檢查時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會難以區分間質瘤、息肉、隆起性病變,同時也會受到取材的影響,就比較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現在消化道腫瘤會采用一種經典的放射診斷技術,采取食管雙對比造影診斷,可以讓病患的食管擴張黏膜在展平整的狀態下實施X線檢查,涂鋇比較薄且均勻,可以清晰的觀察造影處淺表性、微小的黏膜病變[2]。使用放射診斷能夠幫助早期食管癌患者明確病灶大小、數量、特征、形態與部位,并且能夠準確的判斷浸潤深度,采用膽堿受體阻滯劑、產氣粉可以讓患者的食管擴張,引導患者保持合適的體位,使鋇劑通過的速度變慢,有效的避免了顯示不充分的情況,促使診出率以及符合率的提高,能夠準確的區分良性以及惡性病變,提高對常見病變的認知普及度[3]。診斷過程中對食管癌早期來說,放射診斷能夠確診出三種類型,分別為平坦型、隆起型、凹陷型,觀察病變部位存在顆粒泡沫狀亮區則為平坦型;隆起型的表象為環征半環征隆起或者平盤狀,采用放射顯影可以將隆起高度、大小和范圍精準的算出來;使用鋇劑投影可以明顯看到凹陷型的斑片狀圖樣[3]。本研究數據結果得出觀察組符合率高達為92.5%高于對照組符合率為75%。觀察組檢出率為90%高于對照組檢出率為72.5%,組間差異較為顯著(P<0.05)。
綜上所述,早期食管癌患者使用放射診斷,可確保其有效的符合率以及檢出率,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姚毓洲,張耿坤,李采霞.常規內鏡和色素內鏡對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研究[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v.25(05): 124-126.
[2]高亞東,屈亞威,劉海峰.放大內鏡與超聲內鏡對早期食管癌浸潤深度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重慶醫學,2019,048(001):98-101,105.
[3]鄭永勝,雷天霞,楊煒琳,等.放大內鏡窄帶光成像聯合內鏡超聲對早期食管癌浸潤深度診斷的準確性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9,36(10):76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