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香竹

【摘要】目的:探討霧化器在氣管切開患者術后氣道濕化的效果研究,對比改良霧化器和傳統霧化器在氣管切開術后人工氣道濕化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的80例氣管切開術后患者,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使用傳統霧化器進行氣道濕化,觀察組使用改良霧化器進行濕化。對比兩組患者的氣道濕化效果,對比霧化器對氣道的保護性,內容包括霧化器液體倒流次數、面罩錯位比例、痰液粘稠度、血氧飽和度受刺激改變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氣道濕化效果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血氧飽和度改變和痰液粘稠情況均較對照組有改善。 結論:與傳統霧化器相比,改良霧化器對氣道的濕化作用更有效,病人發生并發癥概率更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氣道濕化;霧化器;氣管切開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96
氣管切開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手段,可及時挽救為重患者的生命。但氣管切開的護理常常是臨床上一大難題,患者常因身體不適導致咳嗽和翻身,將氣道濕化面罩咳出或導致面罩脫落,從而導致氣道污染,無法達到濕化給氧目的。霧化吸入通過霧化裝置將藥物溶液霧化形成小顆粒,方便患者將藥物吸入呼吸道,使藥物及時達到病灶,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與靜脈給藥法相比,霧化吸入法具有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等顯著優點。同時該方法具有稀釋痰液,緩解支氣管痙攣和減少感染概率等特點,臨床使用廣泛。為提升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氣道濕化效果,我院將霧化器進行改良,減少了其因翻身或操作導致藥液流出等事件發生概率。本次研究主要討論新型改良霧化器與傳統霧化器在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人工氣道濕化效果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80例氣管切開患者,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40例。觀察組使用新型改良霧化器進行藥物霧化,對照組使用傳統霧化器進行藥物霧化。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20~78歲,基礎病因:腦出血20例,腦挫傷20例,多發傷20例,呼吸衰竭20例。所有患者均達到氣管切開術指征:嗆咳反射減弱或消失,呼吸道清理無效,自主咳嗽減退或消失。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使用特級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持續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護理人員定時定期為患者測量血壓與血氧飽和度。護理人員需按時按需為患者吸痰并進行營養支持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新型霧化器為患者進行氣管切開術后護理,新型霧化器通過呼吸機彎管將面罩和藥杯連接來分離面罩和藥杯。霧化器消毒后裝入治療藥品,按常規霧化方式為患者進行霧化吸入。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霧化器進行術后護理。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
對比兩組患者在氣道濕化過程中藥液反流的次數,面罩移位次數,血氧飽和度影響變化發生率和痰液粘稠度。痰液粘稠度評定標準如下:Ⅰ度:痰液為稀痰,性質米湯樣或泡沫樣,吸痰玻璃接頭內壁無滯留。Ⅱ度:痰液為中度黏痰,性質較前更濃,吸痰后玻璃接頭內壁有少量滯留物,但易沖洗。Ⅲ度:痰液為重度粘痰,質地粘稠呈黃色,吸痰管常難以吸引而塌陷,吸痰后玻璃接頭內壁滯留較多痰液,不易沖洗。
對比兩組患者在氣道濕化過程中刺激性嗆咳發生的次數和程度并評級。評價標準如下:每小時嗆咳次數不超過7次為輕度嗆咳;每小時嗆咳次數超過7次但不超過12次為中度嗆咳;每小時嗆咳次數超過13次為重度嗆咳。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痰液粘稠度I度4例,Ⅱ度20例,Ⅲ度16例。觀察組痰液粘稠度I度24例,Ⅱ度12例,Ⅲ度4例。觀察組患者在氣道濕化過程中藥液倒流次數、面罩移位、痰液粘稠度和血氧飽和度受影響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差距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呼吸道濕化對于氣管切開術后患者十分重要[1]。建立人工氣道可保證患者的呼吸順暢,減輕患者呼吸困難程度,從而讓患者維持機體正常呼吸功能,為臨床治療爭取了寶貴時間。通常情況下,空氣進入肺部時會經過加溫、過濾與濕化等過程,形成上呼吸道適應的環境[2]。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氣道暴露在空氣中,氣體進入上呼吸道時難以形成其適宜環境,這導致了氣管切開后容易出現氣道干燥、痰液粘稠和呼吸道堵塞等病理情況。
我院改良霧化器通過白色彎管來分離連接面罩和藥杯,白色彎管連接時形成直角可減少藥杯內藥水溢出情況,同時減少面罩移位情況。改良霧化器有如下好處:(1)改良霧化器可減少危重癥患者側臥霧化時身體不適情況。(2)改良霧化器可避免因機身傾斜導致藥液倒流入氣道內引起嗆咳和呼吸道感染。(3)改良霧化器的氣霧量大,氣霧集中,對于祛痰效果更佳。綜上所述,其具有安全性佳,適用范圍廣的特點,在臨床上優于傳統霧化器的使用。
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呼吸道濕化功能消失,咳嗽功能減退,防御功能有所下降[3]。這導致機體難以維持正常的呼吸道調節功能。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發生呼吸道黏膜干燥的概率為30%~66%[4],部分患者因人工氣道內痰液堵塞而導致呼吸道感染和肺不張。氣道濕化可部分緩解以上問題,氣道濕化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工氣道護理質量。本研究表明,與傳統霧化器相比,改良霧化器對氣道的濕化作用更有效,病人發生并發癥概率更低,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育紅.馮麗.王萍,改良式氣切霧化罩氣道濕化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醫學,2017,24(1):131-133.
[2]陳超,左擁軍,孫暉.改良型氣管切開持續霧化器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6,16(103):92-93.
[3]劉宵,趙慧華,朱曉玲.加溫霧化吸入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7,31(2):148-149.
[4]李娜娜,高照.氨溴索霧化吸入聯合氣道濕化法在氣管切開患者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7(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