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媛

【摘要】目的:分析心電監護儀在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監測血壓的應用。方法:研究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范圍是2019年1月~2020年8月,將這一時間段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心血管危重患者納入研究,共有52例。根據掛號的單雙號順序,將患者分為探索組和參照組。探索組患者血壓用24h動態心電監護進行監測,參照組患者血壓用常規血壓計進行測量。將兩組患者晝間、夜間平均舒張壓和收縮壓、24h舒張壓、收縮壓總負荷角度進行比較,分析兩種血壓監測方法的效果。結果:探索組患者的晝間、夜間血壓水平均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探索組患者24h舒張壓和收縮壓總負荷角度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心電監護儀在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監測血壓的價值較高,能夠更加準確地測量患者血壓,同時也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臨床建議將該方法優先推廣。
【關鍵詞】血壓;常規血壓計;心血管危重患者;血壓總負荷角度;心電監護儀
【中圖分類號】R54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15
在臨床上,心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重,如果能夠及時控制患者病情的發展,則對降低該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要積極對患者進行治療,就需要盡早的診斷,如今動態血壓監測儀在臨床上受到了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重點關注,能夠實時動態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測量,并且準確有效[1]。因此,本次就針對52例該病患者開展研究,分別對比兩種血壓監測方法的價值,分析動態心電監護儀的應用效果?,F進行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將52例心血管危重患者納入,患者確診的時間范圍是2019年1月~2020年8月。所有患者在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條件下,被分為探索組和參照組,各26例。有16例男性、10例女性進入探索組,年齡在46~85歲,平均(61.53±7.43)歲;另有15例男性、11例女性進入參照組,年齡在45~86歲,平均(61.62±7.49)歲。所有患者均被確診,存在明顯喘息氣促的臨床特征,經檢查,雙側上肢均不受活動限制,精神正常,神志清醒。用軟件分析兩組資料,各項均顯示為P>0.05。本次研究在開展前,均已經得到了兩組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并簽署了相關協議。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血壓計測量,護理人員每天對患者進行三次血壓測量,取平均值。
探索組患者接受24h動態心電監護儀對血壓進行測量,將患者的左上臂或右上臂用袖帶固定,有助于對血壓進行實時監測,袖帶的規格是12cm×22cm。袖帶的下緣與患者肘窩之間能夠有放入兩根手指的間隙。將晝間的測量時間設置在早晨7點到晚上9點,每隔半小時對患者進行一次測量;夜間的測量時間設置在晚上9點~第二天早晨7點,每個1小時對患者進行此意測量。在監測當天,要叮囑患者避免發生劇烈運動。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晝間、夜間平均舒張壓和收縮壓。(2)詳細記錄并對患者24h舒張壓、收縮壓總負荷角度進行觀察。
1.4數據處理
SPSS 21.0 為本次研究處理數據選擇的軟件,血壓水平用以及總負荷角度均用(x±s)表示,t檢驗,P<0.05。
2 結果
2.1 晝間、夜間平均舒張壓和收縮壓
通過表1分析:探索組患者的血壓水平無論在晝間還是夜間均高于參照組,P<0.05。
2.2 24h舒張壓、收縮壓總負荷角度
24h舒張壓總負荷角度:探索組(35.61±10.82)mmHg,參照組(48.71±12.45)mmHg,(t=3.551,P=0.001);24h收縮壓總負荷角度:探索組(50.68±9.75)mmHg,參照組(57.75±9.38)mmHg,(t=2.337,P=0.025)。結果顯示探索組的24h舒張壓、收縮壓總負荷角度均比參照組低,P<0.05。
3 討論
在測量血壓的過程中,具體測量條件的不同和選擇不同的身體測量部位均會對于最終測量結果造成影響,與人體實際血壓值存在一定差距。以下幾項是從經驗判斷中得出的可能會對于血壓測量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首先,血壓測量值具有較強的個體差異性,生理指標譬如心率、循環外周阻力、循環血量等均會對于該數值造成影響。其次,測量血壓過程中所使用到的袖帶,其順應性與內空氣體積、所用材質的彈性以及導管剛性有關,也會間接對于血壓測量值造成影響。最后即是一些常見的會對于測量數值造成影響的客觀條件,譬如測量體位、檢測時間及患者的情緒變化[2-3]。
使用無創血壓監護儀,運用的主要原理是振蕩法,通過袖帶將動脈血流進行阻斷后,在放氣過程中,對袖帶氣體的振蕩波進行監測,與此同時,動脈血流的規則性脈動并不會影響血壓的有效值[4]。而如果患者的上肢正在活動或發生了體位方面的改變,則會干擾脈動的尋找,也會影響測量結果。在本次研究中,給予探索組患者心電監護儀,給予參照組患者常規血壓計,結果顯示探索組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無論在晝間還是夜間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而探索組患者的總負荷角度無論是舒張壓還是收縮壓均低于參照組,P<0.05。結果提示,在對血壓進行測量時,測量患者的血壓,還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變化和上肢的活動情況,避免對患者頻繁監測導致其出現過度緊張、擔心的情緒,這也有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從而縮短了搶救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過儀器對患者血壓進行監測,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節約了資源和成本。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危重患者的血壓測量中使用心電監護儀能夠取得更加準確的血壓值,相比于傳統的血壓計,應用價值更好,效果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李學美, 張誠霖.持續質量改進聯合思維導圖模式在心內科護士心電監護儀培訓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8):100-101.
[2]冷梅芳, 胡婷婷, 劉君,? 等.“互聯網+”遠程實時心電監測用于心血管危重癥患者院前救護[J].護理學雜志, 2017, 32(11):5-8.
[3]毛琳雅, 吳俊紅.持續質量改進對心內科心電監護儀使用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醫療裝備, 2020, 33(8):169-170.
[4]吳玉丹.探討系統的"教、學、做"一體化帶教在臨床護理實習心電圖中的教學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20, 5(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