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權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60
王先生今年已經75歲了,其身患多種疾病,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以及高血脂癥等,還有過心肌梗死病史,經有效治療后,王先生的各項指標控制比較不錯,且嚴格遵醫囑服藥,但是其屬于肥胖體質,170cm的身高,體重為85kg,導致關節炎病情加重。哪怕是下樓買菜,也會覺得膝關節出現難忍的疼痛,王先生覺得不動彈就會好很多,所以就一直在家休息,也不下樓了,也不去醫院治療。有親戚朋友來串門,說起有人吃了止痛藥會明顯緩解膝關節的疼痛,王先生聽了就讓兒子去藥店給他買了止痛藥,按照說明書上的用法服用一周后,覺得沒什么效果,萬先生就增加了藥物的劑量,一段時間內,膝關節疼痛得到了改善,但是血壓的控制效果明顯下降,且稍微活動時就會明顯的氣喘,同時雙下肢明顯水腫。在兒子的帶領下,王先生去醫院做了檢查,經醫生診斷王先生是患上了心力衰竭。王先生很是困惑,我怎么會患上心力衰竭呢?醫生經過仔細詢問后,告訴王先生其心力衰竭發生的原因就是服用了止痛藥。那么人們該如何使用解熱鎮痛藥呢?特別是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請您觀看以下內容:
1 解熱鎮痛藥
解熱鎮痛藥是指可使發熱患者體溫恢復到正常,對正常人體溫不會產生影響,同時存在鎮痛(但是強度不如嗎啡以及其合成代用品)、抗風濕以及抗炎等作用。所以,也被稱作是解熱鎮痛抗炎藥物,但是這類藥物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特別是長期、大劑量的應用可導致藥源性疾病、不良反應等出現。
2 心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系統性血管病變或者全身性血管病變在心臟的表現,病因主要是:血液成分因素,比如貧血、白血病以及血小板增多等;血管性因素,比如高血壓性小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動脈炎;血流動力學因素,比如高血壓等;血液流變學異常,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癥等。該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是:(1)血液黏稠,導致心供血不足,引發心血管疾病。(2)高血壓,機體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導致動脈血管壁變硬或者增厚,管腔變窄,影響心臟供血。而且,高血壓會加重心臟的負荷,易導致左心室肥大,而引發高血壓性心臟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同時,高血壓會加快動脈硬化的過程,損傷動脈內皮細胞,血小板聚集,易有血栓形成,而引發心肌梗死。(3)吸煙,同不吸煙人群相比,吸煙人群得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明顯增高。比如每天吸煙超過20支的人群中,患上冠心病的概率是不吸煙人群的3.5倍,而冠心病死亡率是不吸煙人群的6倍。煙堿可導致血漿腎上腺素水平增高,而促使內皮細胞收縮、血小板聚集,導致血液黏滯。(4)糖尿病,其屬于心臟病獨立危險因素,隨糖尿病的病情不斷進展,會有各類心血管并發癥逐漸出現,比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5)血管壁平滑肌細胞的非正常代謝,人體血管組織同其他組織一樣,會在一定的周期內完成新陳代謝。如果在血管壁平滑肌細胞的代謝中,不能正常形成新的細胞組織,就會導致血管壁出現缺陷,易導致血管舒縮不暢,隨時可能破裂或者阻塞。(6)酗酒,人們的酒精攝入量同出血性卒中存在直接劑量相關性,對于每天攝入酒精超過50g者,會明顯提高心肌梗死的風險。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增加,致使血流調節不良、高血壓、心律失常以及高血脂,易發生心血管病。(7)年齡增長、胰島素抵抗、性別、肥胖、遺傳、種族等。
3 解熱鎮痛藥和心血管事件之間的關系
非甾體抗炎藥是臨床目前最常用的止痛藥物之一,因為該類藥物存在緩解疼痛、減輕非感染性炎癥等作用,在非感染性炎癥并發疼痛患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比如痛經、頭痛以及骨關節炎等。早期非甾體抗炎藥是對機體的環氧化酶進行非選擇性的抑制,導致一些人服用后出現胃部不適,嚴重者會有胃出血情況出現?;诖?,人們又研制出了對環氧化酶進行選擇性抑制的非甾體抗炎藥,明顯減少胃腸道反應,且可得到較好的止痛效果,比如羅非昔布等。但是,有研究發現患者服用羅非昔布后,會提高腦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血栓栓塞等風險,致使羅非昔布退出了市場。
非甾體抗炎藥為什么會提高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呢?就要從該類藥物的作用機制談起,該類要為是通過對環氧化酶產生抑制而起到作用的。人們體內存在兩種環氧化酶,即環氧化酶-1以及環氧化酶-2,其中,環氧化酶-1大都在正常組織內表達,存在重要生理功能,比如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保護胃腸道黏膜;而環氧化酶-2是在炎癥下才合成的,可致使疼痛出現。早期非甾體抗炎藥對于兩種環氧化酶均存在抑制作用,止痛的同可導致胃腸道不良反應出現,為了克服這種不良反應,人們研制出了環氧化酶-2的選擇性抑制劑,比如塞來昔布、羅非昔布等。隨著這類藥物在臨床中廣泛的應用,人們發現患者應用這類藥物后易發生水腫,而且原本控制效果較好的血壓水平開始升高,一些患者甚至出現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心血管事件。人們開始研究這背后的機制,發現環氧化酶-1可促進血栓形成、心臟纖維化,而環氧化酶-2可抑制血栓的形成,當環氧化酶-2被選擇性的抑制后,會提高血栓的風險、水鈉潴留以及血管張力增加,而導致水腫、血壓升高,甚至導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發生。
4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科學的使用解熱鎮痛藥物
部分老年人會同時患骨關節炎、心血管疾病,所以,在考慮止痛的同時,要考慮心血管的安全性。建議如下:
對于關節疼痛患者來說,應首選非藥物治療,可選擇熱療、理療以及減輕體重等方法進行治療。
當患者非藥物治療方法無法控制病情時,就要考慮選擇藥物治療,首先萘普生或者對乙酰氨基酚進行治療,甚至是短期使用曲馬多等麻醉鎮痛藥物進行治療。
選擇選擇性抑制環氧化酶-2作用較小的非甾體抗炎藥進行止痛,最后選擇性抑制環氧化酶-2作用更強的藥物。
倘若患者正在服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對心臟進行保護時,就要避免同時使用布洛芬,用途由于布洛芬和阿司匹林會產生相互作用,而導致阿司匹林對于心臟的保護作用下降,其他非選擇性的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同樣如此。當一定要聯合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時,就應該在服用阿司匹林八個小時前或者服用半小時后再服用布洛芬,從而避免兩種藥物產生相互作用。
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藥,嚴格遵醫囑用藥,同時要避免大劑量的、長時間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