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喬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67
古語有云:“若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很多家長覺得將孩子養的白白胖胖,這樣孩子才會健康,其實這已經是一個非常落后的養育觀念。這個觀點容易導致孩子從小就營養過剩。孩子在嬰幼兒的時期,由于他們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機體各種功能的發育均未成熟完善,尤其容易伴隨著“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現象。肝屬木,主生發,孩子肝氣偏盛,具有生長旺盛,發育迅速。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生機旺盛,發育迅速,年齡越小,生長越快,他們需要營養物質遠遠比成人多,但嬰幼兒的脾胃運化功能尚未健全,腐熟水谷,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薄弱,若飲食不知自節,家長缺乏育兒知識喂養,很容易引起脾胃運化功能的紊亂,而導致脾胃疾病。甚至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積滯、厭食等,并造成其他臟腑的濡養不足。在中醫治療中,我們采用了小兒推拿的治療方法。本文主要運用中醫的“小兒推拿”療法來改善孩子脾胃問題來展開以下相關的闡述。
1 小兒脾胃虛的基本表現
(1) 頭發干枯而且發黃,臉色唇部也缺少一定的光澤。
(2) 容易出現疲憊、四肢沒有力氣,肌肉也比較松軟,孩子沒有精神。
(3) 吸收不良,導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
(4)不愛吃飯, 吃飯過后容易積食,或者是稍微吃一點東西就有飽腹感,也可能出現嘔逆、胃脹,還有很多孩子屬于只吃不長。
(5) 精神差,每天都是昏昏沉沉,晚上睡眠質量差,常伴隨多汗。
(6) 口腔里有異味,舌苔會變得比較厚膩,消化能力減弱,食物滯留在體內時間過長,胃氣比較弱的孩子舌苔還會比較薄。
(7)容易出現大便惡臭、大便溏稀,也可能出現大便干燥,腹瀉。
(8)孩子還會出現性格內向、不愛講話的現象。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
(9)孩子脾虛時間比較久,吸收不好生長緩慢,就會容易身高不夠、體重偏輕等。
2 小兒推拿的作用和原則
2.1作用
小兒推拿是通過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作為治療的理論指導,通過各種方式來刺激患兒的局部穴位,這樣才可以平衡陰陽、疏通經絡、氣血通暢、扶正祛邪。達到調整自身的臟腑功能,提高孩子的機體免疫力,特別可以增強對病毒細菌的抵抗能力,改善孩子體質。
小兒推拿在明代就已經誕生,其兼有治療和保健的雙重功效。推拿手法本身輕快柔和,手法和穴位是小兒推拿的核心,但操作最注重的就是手法的補泄,分別為力度補泄、時間補泄、方向補泄等。對于孩子一些比較常見的疾病以及多發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特別是對于消化道疾病有著更好的效果。
2.2 原則
首先,小兒推拿我們需要從辯證的角度著手,要做到“對癥下藥”。醫生在進行推拿之前需要了解小兒的體質以及孩子每次出現的癥狀表現,醫生根據這些基本信息才可以有針對性的制定具體的推拿手法方案。而且孩子在每一個階段的病情都是有變化的,這樣小兒推拿醫生在對其治療時的基本手法的也不相同。所以小兒出現脾胃不和等疾病的時候,需要去專業的醫療機構為孩子進行推拿治療,保證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小兒推拿的時間不能夠過長,一般每次推拿治療的時間為15分鐘到20分鐘左右,而且有些孩子的身體比較弱,對于推拿穴位之時的反應比較差,那么醫生可以酌情增加一些推拿的時間,醫生則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推拿的時間。
3 小兒推拿對脾胃的保健穴位
孩子脾胃的基本特點為脾常不足,“不足”并不是病理所展現出來的虛弱,而是孩子的一種生理狀態,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在飲食方面不宜給孩子吃的太多或者甜食、冷飲的食物。那么我們怎樣才可以通過推拿來治療孩子的脾胃功能并且增強他們的體質呢?
3.1 補脾經:200次到300次
位置:拇指末節螺紋面或者拇指橈側面
操作:操作者用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
主要功效:幫助孩子健脾胃以及補氣血。
臨床應用:一般都會用在孩子脾胃虛弱以及氣血不足而導致的食欲不振以及肌肉消瘦和消化不良的一些問題。
注意:可以使用一些按摩油作為推拿的介質。
3.2 摩腹:3到5分鐘
位置:小兒腹部
操作: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在寶寶的腹部做順時針環形摩動。在摩動時,注意力量一定要輕柔。并且做到逆時針進行是補,而順時針進行為瀉。
主要功效:健脾和胃,助消化。
臨床的基本應用:第一,摩腹補法可以幫助小兒健脾胃、止瀉,主要治療脾胃虛以及寒濕腹瀉;第二,幫助胃腸不通暢、便秘的小兒調理腸腑,導滯通便;第三,幫助腹脹以及厭食的小兒調理脾胃功能。
3.3 足三里:3-5分鐘
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約一橫指處,當脛骨前肌上。
操作: 在孩子膝蓋關節處有兩個凹下去的地方,叫膝眼,每個膝蓋有內外兩個膝眼,靠外側的一個叫外膝眼。找到外膝眼后,以孩子四指并攏的距離,在外膝眼下方,脛骨外側大約旁開一橫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用拇指末端按揉,稍微用力。
主要功效:健脾和胃,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幫助小兒強身健體。
臨床的基本應用:在治療小兒腹脹、腹痛以及嘔吐和腹瀉等一些消化系統的疾病。
4 日常生活調理小兒脾胃的基本方式
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之中,脾胃嬌嫩,尚未完善健全。這就形成了脾胃功能薄弱而且胃部喜暖而畏懼寒涼,所以需要進一步保護孩子的脾胃。
(1)特別是家長們在孩子飲食上的注意,可以給孩子食用熱的飲食、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用一些甜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孩子日常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蔬菜和肉類需要適量均衡,不可食用過于油膩和寒涼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并且保證一日三餐營養均衡。吃飯最好吃七分飽,尤其是晚餐不要吃太多。
(2)隨著生活的條件越來越好,父母們總想著給孩子補補身體,認為孩子多吃點就會長的快一點身體就會好一點,卻不知道這對孩子的虛弱的脾胃增加負擔,然而它們就得不到休息,就容易受傷,孩子身體的生長代謝功能也會受損,長此以往,吃的東西難以消化。孩子生機蓬勃,生了病體虛只是暫時的陰陽失調,只要脾胃功能正常,氣血充盛,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皆得濡養,所以應該少服用一些補藥,以免滋膩礙脾,反而傷身。
(3)注意飲食的衛生主要包括飲食質量和飲食方式,家長需要引導孩子食用干凈的食物,在吃飯之前要洗手等有些良好的用餐習慣,為孩子挑選一些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