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69
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事業、建筑行業及工礦企業的大力發展,使得骨折疾病臨床患病率逐漸提高,骨折病癥所需愈合時間較長,且容易出現延遲愈合或者骨不愈合等情況,以至于造成一定的社會負擔及經濟損失。中醫治療骨折病癥多以中醫藥為主,依據辨證論治原則及整體觀念對患者進行治療,具有治療費用低以及毒副作用小的優勢。研究發現,針灸治療骨折病癥也有明顯的優勢,且具有經濟及方便的特點,目前臨床上也開始逐漸以針灸療法治療骨折,本文對針灸可促進骨折愈合病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1 針灸可促進骨折愈合的作用機制
中醫認為,發生骨折病癥后,機體會出現精血枯竭以及骨髓失養等現象,且骨折局部會發生較嚴重性筋肉損傷,引起經絡氣血不通以及氣血瘀滯,而氣血不能有效運行又會引起筋骨不能得到濡養,以至于對骨折病癥的修復造成嚴重不良影響,進而產生骨延遲不愈甚至骨不愈合現象。針灸屬于我國傳統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外治療法,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以及消腫祛瘀的功效,以針灸促進骨折愈合的原理主要有以下方面:(1)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針灸治療下可通過對患者骨折端血液循環的改善來促進骨折愈合,且可使骨折端毛細血管增生,轉變局部組織纖溶系統以及凝血系統。(2)加快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的沉積: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是骨折后患者病情愈合不可缺少的元素,針灸治療下可加快這些的營養元素的沉積,且可增強對其的生物利用度,繼而加快骨折愈合。(3)改善內分泌系統:針灸治療下可提高睪酮以及生長激素含量水平,使之增加骨蛋白分泌及合成,進而促進骨折愈合,該項治療下可通過不同途徑對腺體分泌進行調節,進而改善激素水平,加快骨折愈合。(4)細胞生長因子及其信號通路調控:針灸治療下對細胞生長因子生物學的調控,通常是借助于各種信號通路進行作用發揮,且會借助于信號通路對相關蛋白的表達進行調控,使之有效促進骨折愈合。(5)改善骨細胞:針灸治療下可加快骨細胞的凋亡,促使骨細胞的分化以及增殖,這一作用機制將促進骨愈合向平衡方向進行轉化,同時可在骨折愈合期間維持較高水平的骨量。
2 針灸促進骨折愈合的方法
2.1 針刺療法
研究發現,對前臂骨折患者后期取偏歷、支正、副穴手三里、中渚、支溝及曲池穴位后進行針刺治療后明顯的縮短了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骨折后進行針刺治療時,會在骨折3-4周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并配合針刺療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留置時間為一刻鐘,共治療20日后患者的療效有效率為85%左右。
2.2 溫針灸療法
在針尾上套上預先準備好中間有小洞的硬紙片,而后將其刺入局部穴位,在針柄上套上艾條,使用線香將其下段點燃,而后進行溫針灸治療,在此過程中若有灼燙感,可在硬紙片下加入一塊硬紙片,以對火力進行消減,直至艾段燃燒呈灰燼后,取掉一壯,連續進行溫針灸3-5壯,每日1次,治療10日后可休息2日,共治療2個療程便可取得明顯效果。臨床研究中對脛腓骨骨折延遲愈合患者應用針刺配合艾灸治療后,復查x線片結果顯示患者出現明顯骨痂生成的幾率高達85%。
2.3 針灸療法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取患者的膈俞、大杼、腎俞、阿是穴對新鮮骨折以及四肢骨折進行治療后,可取得良好效果,該項治療下會對患者的局部皮膚部位穴位進行斜刺,同時會將刺激強度控制為中度或者是強度,每次留針時間為半小時,起針后可對患者進行隔姜灸5壯,每日1次。治療結束后將對原有外固定進行恢復。
2.4 穴位注射療法
將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分為制動組與訓練組進行不同治療方案干預,其中制動組僅在制動期間對患肢進行牽引治療,并將密蓋息注射入至其肌肉內,而訓練組會在患者接受運動訓練及磁療訓練的基礎上配合實施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兩組患者均接受治療干預2個月后,訓練組患者的有效率明顯比制動組高,研究發現,穴位注射治療將產生穴位刺激以及藥物刺激雙重作用。對兩組穩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在接受平衡牽引干預的基礎上,實驗組采取脈絡寧注射液穴位注射雙側足三里后2周,其骨折愈合以及骨痂生成效果明顯優于單純采取平衡牽引治療患者。
2.5 電針療法
臨床試驗中將脛骨骨折延遲愈合患者分為兩組后,對照組以養肝腎、補氣血以及健骨養筋為治療原則進行中藥治療后臨床結果,與研究組取三陰交、陽陵泉及阿是穴以平補平瀉手法進行電針治療后的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其中研究組電針治療有效性明顯高于對照組中藥治療有效性。
3 結束語
骨折是指受外傷等因素影響而導致骨質完全性斷裂或部分性斷裂的一種病癥,該病癥的愈合過程屬于一項高度有序且復雜的生物學修復過程,數據顯示,骨折病情康復過程中患者發生骨延遲愈合以及骨不愈合的幾率高達5%-10%,為改善這一問題,加快骨折愈合,可采取針灸干預措施,通過加快血液循環、改善內分泌系統等方面作用機制來有效修復患者受損骨折部位,縮短康復用時,改善生活質量,且該項治療手段具有操作簡便、無副作用及價格低廉的優勢。
作者簡介:魏琪(1982.6-),男,四川省都江堰市,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工作單位:四川省都江堰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