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能源轉型對中東政治的影響

2021-11-12 01:19:42牛新春陳晉文
現代國際關系 2021年12期

牛新春 陳晉文

[內容提要]由于石油與當代中東之間的共生關系,全球能源轉型必然影響中東國際地位,以及中東各國之間的權力結構。富國與窮國間的權力差距將擴大,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家“小國大政治”的優勢可能凸顯。隨著經濟建設成為國家戰略的首要任務,中東多個熱點普遍降溫,敵對國家之間的關系有所緩和,甚至出現多邊經濟合作的跡象。同時,相關國家之間也顯現出惡性經濟競爭的苗頭。伴隨著中東全球重要性的下降,美歐與中東漸行漸遠,亞洲與中東相互依賴不斷上升,東升西降的態勢非常明顯。中東各國應對能源轉型的改革是一場同時間的賽跑,難度不小,前景不明,迄今為止跡象是積極、正面的。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史冊中,2021年是個重要節點。這一年,主權國家、跨國公司紛紛推出野心勃勃的新能源愿景,競相在政策、投資和新技術等領域先行先試,能源轉型蔚然成風。在2020年全球能源結構中,石油占33.1%,煤27%、天然氣24.3%、核電4.3%、可再生能源11.4%。若2050年全球要實現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必須成為主角,石化能源轉換為配角。然而,現實情況并不樂觀。國際能源署2021年10月的報告認為,若各國能夠兌現目前的承諾,2050年石油消費量將從2020年9100萬桶降到7700萬桶;若2050年能實現碳中和,石油需求將降到2400萬桶。這是對新能源最樂觀的預測。美國能源信息局2021年10月的報告也認為,如果當前的政策和技術趨勢不變,2050年能源消費增加50%,碳排放也會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將從現在的11.4%大幅上升到30%左右,煤、天然氣份額略有縮小,石油仍占30%上下。這是對新能源比較悲觀的預測。盡管能源轉型的節奏、方式和影響仍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但石化能源占比縮小、可再生能源增加是確定的長遠趨勢,新舊能源地位互換必然會到來。這種假設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能源轉型本身具有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的政治影響更加難以捉摸。本文以能源轉型為假設前提,嘗試推理其對中東政治產生的重要影響。

一、權力轉移

權力是政治的基礎和核心,能源轉型的政治影響首先體現在權力結構和力量對比上。當前中東的權力結構是眾多因素交叉作用的結果,石油是其中基礎性、關鍵性的因素。20世紀50年代,埃及等共和制國家憑借工業、意識形態優勢領航中東政治。70年代油價暴漲之后,沙特等國家憑借石油美元主導中東政治。2000年以后,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家在石油美元基礎上以新治理模式、新經濟模式和新外交角色而脫穎而出,創造了“小國大政治”的奇觀。石油時代,中東政治深受石油影響,甚至是主導性影響;能源轉型時代,石油美元、國家治理模式和經濟轉型進程將共同決定中東權力結構。

近百年來,石油是中東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的重要基石,中東因此而享有超大的國際政治影響。隨著石油重要性下降,中東的國際影響必然受到折損。美國石油問題專家丹尼爾·耶金就斷言,面對全球能源轉型,在全球權力格局中,中國是最大贏家,俄羅斯和中東產油國是最大輸家,美國介乎其中。由于主導全球能源市場的風光不再,中東影響力整體下滑,但是中東各產油國受影響的程度不同、反應能力不一,地區內各國之間的權力轉移不可避免。

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中短期內石油、天然氣仍然是相關國家的主要財源,是影響權力轉移的基礎性因素。能源轉型是個漫長過程,煤炭取代植物燃料的主導地位歷經200年,石油取代煤炭的地位用了100年。即使按最樂觀的場景預測,2050年全球每天仍需要2400萬桶石油。在這個過程中,中東因石油儲量大、成本低、生產過程碳強度低而享有競爭優勢,全球其他地方的石油會率先退出市場,中東市場份額反而會上升。在中東內部,沙特、阿聯酋、卡塔爾處境有利,特別是卡塔爾的優勢更突出,而伊朗、阿爾及利亞、阿曼和巴林則形勢堪憂,或油氣儲量少,或生產成本高,或生產碳強度大,回旋空間小。

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四國石油探明儲量高,2020年分別為2616億桶、1450億桶、1070億桶、1015億桶;生產成本低,沙特、伊拉克、阿聯酋2020年分別為3美元、6美元、7美元。從儲量方面看,未來50年上述四國充裕無虞。從成本方面看,四國的優勢足以撐到最后,把全球其他生產國都擠出市場。相比之下,阿爾及利亞、阿曼、巴林等國家就沒有那么幸運。2020年阿爾及利亞儲量僅有122億桶,生產成本15美元;阿曼儲量53億桶,生產成本15美元。按2019的產量估算,阿曼石油將在未來25年左右枯竭。巴林儲量僅有1.8億桶,已經近乎枯竭。從人口方面看,阿爾及利亞、伊拉克人多錢少,2020年人均GDP分別為3254美元、4160美元;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沙特則人少錢多,2020年人均GDP分別為50805美元、38661美元、24176美元、19996美元。從碳排放強度看,沙特號稱全球石油生產碳排放第二低(排在丹麥后面),而伊拉克則是中東最高的。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同石油相比,天然氣對環境更友好,因而對天然氣的需求會進一步增長。卡塔爾天然氣探明儲量全球排第三,2020年儲量占全球14%,出口量全球第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前景非常看好。因儲量、產能龐大,在整體沒落的石油產業中,沙特仍能在殘局中呼風喚雨;卡塔爾天然氣儲量大、產能高、地理位置最好,是天然氣市場的重要玩家。伊朗資源秉賦不錯,2020年石油探明儲量2086億桶、生產成本15美元;2020年伊朗天然氣探明儲量34萬億立方米(占全球20%),產量居全球第三,但是過去40年一直遭受國際制裁,其前景取于國際政治領域的突破。伊拉克資源也不少,但是國內政治環境差、投資跟不上。

在新能源領域,中東部分國家有資本優勢,但新能源的發展軌跡仍不明朗,可能是影響權力轉移最不確定的因素。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資金雄厚,外匯儲備分別為5000億、1080億、450億、380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分別為4000億、5800億、5600億、2500億。產油國既要投資夕陽產業石油,以便搶占最后的市場份額,又要投資朝陽產業新能源,以便搶占先機。這時,國家財力就特別重要。

財力雄厚的國家紛紛搶占新能源投資的先機。綠氫、藍氫和太陽能是中東國家的投資重點,沙特、阿聯酋、阿曼都宣布了大型氫生產計劃。藍氫、綠氫的原料是化石能源,通過碳捕獲、碳儲存,生產出清潔能源,這方面海灣國家不僅有資源優勢,技術、經驗和設備也不落后。在鋰的生產方面,沙特、阿聯酋有優勢,歐洲計劃2030年前建設大規模的鋰電池產能,沙特、阿聯酋有機會成為供應商。能源轉型期間,一方面中東仍然高度依賴石油天然氣出口,另一方面中東又是油氣的重要消費者,無論按人均還是單位GDP能耗,中東都是全球最高的地區之一。2013年全球人均年石油消費4.7桶,經合組織國家人均13.3桶,而沙特是35.8桶、阿聯酋30桶、科威特47.4桶。在人口規模、人均能耗雙雙攀升的背景下,如果不能盡快生產新能源,若干年后海灣國家石油甚至不能自給自足,更不說出口了。因此,新能源生產對海灣產油國意義特別重大。

無論是合理利用舊能源還是有效開發新能源,最終需要良好的國家治理能力,治理能力才是權力轉移的決定性因素。阿聯酋、卡塔爾政治模式相對成熟,社會彈性高,內外政策靈活,應對能源轉型的條件最好。最近30年,中東君主制國家政治改革的實踐中產生了“阿聯酋模式”“卡塔爾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權力集中,決策快速靈活;宗教溫和化與非政治化;公民享有社會自由但沒有政治自由,更沒有政治民主。在經濟領域,阿聯酋、卡塔爾也比較成功,國家主導經濟發展,是較早實現經濟多元化的國家。阿聯酋本國人口與外籍人口比例1:8,依靠外籍勞工支撐經濟競爭力,本國人都在政府部門工作,幾乎不直接創造價值。阿聯酋經濟轉型起步亦早,2007年石油最風光的時候就提出“2030經濟展望”計劃,沙特則在2016年才提出“2030愿景”。目前,海灣國家的政治、經濟轉型或多或少都在模仿阿聯酋、卡塔爾模式,但是均沒有達到兩國的治理水平。

顯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當前的富國都享有程度不同的優勢,窮國特別是非石油生產國處境悲慘,中東國家之間的權力差距會進一步拉大。產油國內部,人口多、治理能力弱、外部環境差的國家,如伊拉克、伊朗、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壓力不小;巴林、阿曼等國油少、錢少,國家治理、經濟轉型方面亦無明顯優勢,影響力呈下滑趨勢;傳統上依賴石油生產國提供援助、工作機會的國家受害最深,巴勒斯坦、也門、約旦、黎巴嫩等國家處境最為悲慘。2014年油價下跌以來,這些國家的生活已經日益窮困,預示著未來的日子會更難。

綜合看,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四國前景可期。沙特體量大、底子厚,經得住折騰;阿聯酋、卡塔爾政經模式靈活,影響力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卡塔爾的態勢更明顯。2018年12月3日,卡塔爾宣布退出歐佩克,將工作重點轉向天然氣,未來可能同俄羅斯、土庫曼斯坦、伊朗等國共同組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天然氣聯盟,其在國際能源市場的話語權有望擴大。2019年卡塔爾天然氣出口的83%是液化氣,液化氣比管道氣出口的靈活性高,可以隨時適應市場轉移;相比之下,阿爾及利亞85%的天然氣出口歐洲,65%通過管道出口,未來隨著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下降,處境會非常尷尬。2017年沙特、巴林、阿聯酋、埃及四國聯手制裁卡塔爾,無功而返,2021年被迫取消制裁,已經顯示出卡塔爾權力上升這一新變化。近20來沙特與卡塔爾數度摩擦,都是卡塔爾低頭認錯,這次沙特顯然誤判形勢。2021年美軍撤出阿富汗過程中,卡塔爾發揮了關鍵作用,令美國刮目相看,進一步增加了自己在國際政治中的份量。

二、政策轉變

權力轉移是個長期過程,相關國家沒有坐等結果,而是積極主動施策,既想影響權力轉移進程,又期望最終能站在勝利、正確的一方。一方面,所有國家開始都把經濟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的重中之重,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的位置相應后移;另一方面,國家間同質經濟競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中東政治處在十字路口,好消息是經濟合作或良性經濟競爭可能取代或弱化原來的意識形態、教派、霸權爭奪,國家間關系進入相對緩和的時期;壞消息是惡性經濟競爭可能加劇原有的各種矛盾,中東墜入新的動蕩局面。

從積極方面看,中東政治的重心轉移,從政治安全轉向經濟安全,相關各方積極調和政治、安全矛盾,為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歷史上,太多的戰爭、顛覆、滲透、政變、教派沖突,讓中東國家對安全事務高度警惕,這種過度的警覺形成惡性循環,構成中東政治的一大特色,使各種矛盾、分裂深度交織,一個國家的內政往往能牽扯別國的安全神經。在國際層次上,中東是受域外大國干預最嚴重的地區,冷戰后海灣、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四場地區戰爭幾乎將世界主要力量都卷入其中。現在情況終于出現變化,原來的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但重要性、緊迫性下降,大國干預中東的欲望下降,地區國家政治博弈的愿望減弱。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說,當全球退出石化能源的時候,當阿拉伯國家30歲以下年輕人口暴漲的時候,當氣候變化議題日益緊迫的時候,國家領導人的政績取決于他們應對這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他們參與地區國家或大國競爭的能力。

2011 年阿拉伯世界動蕩以來,中東地區按教派歸屬和政治分野大體上分為四個陣營:伊朗為中心的什葉派聯盟、土耳其和卡塔爾組成的政治伊斯蘭聯盟、沙特和阿聯酋組成的保守聯盟、作為唯一猶太國家的以色列,這四大陣營合縱連橫,深度卷入每場地區沖突和博弈,從敘利亞、也門、利比亞內戰,到黎巴嫩、伊拉克國內動蕩,再到加沙沖突、卡塔爾危機。四大陣營背后恰好是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猶太等中東四大主體民族,民族、宗教和政治矛盾交織。十年來,沙特、阿聯酋、以色列、土耳其、伊朗均采取進攻性、擴張性外交。從2021年開始,相關國家的政策均有所回調,政治斗爭出現緩和跡象。緩和的原因多樣而復雜,但不可否認經濟是個重要因素。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2021年10月15日在談到同伊朗的接觸時說:“國家領導人的政策非常清晰:經濟繁榮、國家建設是第一位的,沒有地區穩定你不可能實現這些目標。”在現代中東史上,經濟而不是政治、安全成為國家首要目標,這還是第一次。

2020 年9月15日,阿聯酋、巴林與以色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拉開阿以關系緩和的序幕。同1979年埃以、1994年約以建交不同,這次阿以關系緩和的重頭戲是經濟合作。迄今以色列與阿聯酋已簽署70多個合作文件,領域涉及金融、能源、體育、農業、航運、太空、醫療等,100億美元的阿聯酋資金流向了以色列,2021年雙邊貿易可能達10億美元,而建交前兩國年均貿易額僅500萬美元左右。據美國蘭德公司估算,未來十年若以色列能與上述四個阿拉伯國家簽署雙邊自貿協議,會給四個阿拉伯國家創造4.6萬個就業機會、240億美元的經濟增長,為以色列帶來1.9萬個就業機會、460億美元經濟增長;若以色列與這些國家之間能簽署多邊自貿協定,會給四個阿拉伯國家創造15萬個就業機會、750億美元經濟增長,給以色列帶來3萬個就業機會、730億美元經濟增長。

2021 年1月11日,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應邀訪問沙特,出席海合會首腦會議,標志著自2017年斷交以來兩國外交關系的恢復。同年12月8日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訪問多哈,象征著兩國高層交往全面恢復。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加德納解讀稱,這是“開始避開地緣政治競爭,轉而進行經濟競爭”。2021年8月,阿聯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塔農·阿勒納希安訪問土耳其,兩國關系開始解凍。11月24日,阿聯酋王儲穆罕默德訪問土耳其,簽署能源、環境、金融和貿易等領域的10項合作協議,承諾給土耳其預留1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2021年8月28日,法國和伊拉克發起巴格達峰會,沙特、伊朗、土耳其、埃及、約旦、科威特和卡塔爾等多國參加,期間阿聯酋副總統、迪拜王儲默罕默德與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進行雙邊會晤,沙特、伊朗外長也進行了雙邊接觸,這是2016年斷交以來的首次。2021年12月初,一家阿聯酋公司竟然簽約為伊朗修建發電廠,這也是石破天驚的事情。這一系列外交舉措顯示,除伊朗與以色列外,四大陣營之間的關系均有所改善。

不僅如此,相關國家已經開始規劃地區層次上的能源、貿易和投資等領域的多邊合作框架。在新能源領域,因風能、太陽能具有間歇性,跨國電網可以互通有無,前景廣闊。全球目前僅有4%的電力跨國交易,而石油達46%、天然氣為24%,歐盟已經提出單一電網的構想。中東雖然不敢有單一電網的奢望,但跨國電網也開始起步。2021年10月6日,埃及與沙特之間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項目簽約,成為中東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直流輸電項目。2021年6月27日,埃及、約旦和伊拉克三國首腦舉行兩年來的第四次峰會,籌建松散的經濟聯盟。2021年10月,印度、以色列、阿聯酋和美國啟動“四方經濟論壇”。

從消極方面看,經濟競爭甚至惡性經濟競爭的趨勢已經出現,這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政治傳統背道而馳。傳統上,沙特向海灣小國讓渡經濟利益,以獲取政治上的認同和主導地位,構建共同安全防線,實際上大國和小國之間形成一種不平等的庇護關系。多年來,在沙特的默許或支持下,阿聯酋、巴林與沙特之間的經濟關系對兩個小國非常有利。阿聯酋是沙特對外貿易、交通和投資的樞紐,2020年阿聯酋對沙特出口240億美元,進口僅68.5億美元,超過210億美元的沙特貿易和資本流入阿聯酋。沙特給予巴林更優惠的經濟待遇,從1996年開始沙特直接把兩國共有油田(日產20萬桶)的全部產量贈與巴林,由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投資經營,收入兩國平分,這是巴林最主要的石油收入。2018年沙特、阿聯酋、科威特三國還對巴林提供100億美元的金融援助,2021初巴林財政再度危機時,沙特等國家繼續承諾給予援助。然而,2021年以來沙特與海灣小國特別是阿聯酋的經濟競爭達到了刀刀見骨的程度,庇護關系的基礎動搖。

首先,海灣國家紛紛投資油氣新產能,上演最后的瘋狂。面對石油未來的不確定性,產油國最簡單、粗暴的避險辦法就是擴大產能,避免自己的石油儲量變成廢物。2021年7月沙特與阿聯酋在歐佩克會議上爆發公開沖突,表面上阿聯酋對自己的配額不滿,核心問題卻是: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石油需求峰值將在十年內到來,這讓石油生產的邏輯完全變了。面對石油需求峰值的到來,海灣產油國不是減產,反而是紛紛擴大產能,這是典型的零和游戲。2020年3月,國際石油市場供大于求,沙特與俄羅斯卻大幅增產,提前預演石油市場的惡性競爭,一度讓原油期貨價格跌到負數。若未來油價下跌,石油成本高的產油國被排擠出市場后,就剩下海灣國家的內斗了。阿聯酋宣布2021~2025年投資1220億美元,把石油產能從2018年的每日350萬桶提高到2030年的500萬桶;沙特計劃2027年前投資3000億美元,把日產能從1200萬桶增加到1300萬桶;科威特準備從315萬桶提升到2040年475萬桶。早在2019年1月1日卡塔爾就退出了歐佩克,成為歐佩克成立57年來首個正式退出的中東國家。同時,卡塔爾宣布不受歐佩克減產限制,把石油產量從48萬桶提高到65萬桶,將盡快把天然氣產量從7700萬噸增加到1.1億噸,成為首個增產沖量的海灣國家。2021年6月,沙特能源大臣發誓,沙特必須“采盡最后一滴石油”。

其次,沙特決心把工作機會從阿聯酋、卡塔爾手中搶回來,緩解自己的就業問題。就業是沙特的大問題,根據2018年沙特統計總局數據,沙特失業率12.8%,其中女性失業率33.1%、青年失業率31.3%。更重要的是,沙特勞動參與率僅有40.3%,就業者占適齡人口35.1%,而經合組織是60%,即便其他條件不改善,如果沙特能達到經合組織的就業水平,新增財富將相當于現在的石油出口。沙特不再允許海灣小國占經濟便宜,要重建公正的經濟關系。海灣國家經濟同質性高、互補性差,惡性競爭不可避免。阿聯酋境內有大大小小40余個經濟自由區,僅迪拜的杰貝阿里自由區就號稱創造就業崗位13.5萬個,產值占到迪拜GDP的28%。經濟自由區的產品不僅可以免稅出口沙特,可且員工主要是外籍人員,因為阿聯酋和卡塔爾對自由區雇傭外籍勞工幾乎沒有限制。2021年1月,沙特投資部在“未來投資倡議”峰會上,一口氣宣布新建20個經濟自由區,承諾為投資者提供更為有利的監管環境。2021年7月3日,沙特突然宣布,若海灣國家的企業雇傭本國勞工不足10%~25%,沙特將征收3%~15%的進口稅。阿聯酋本國人僅占全國人口10%,幾乎不可能達到沙特的要求,這是公開向阿聯酋經濟自由區宣戰。阿聯酋自由區的賣點之一就是直達沙特市場,沙特是阿聯酋最大的出口市場。新政策宣布后,阿聯酋對沙特出口一個月內下降1/3。同時,征收關稅也是沙特對阿聯酋與以色列建交的反應,沙特擔心以色列商品經由阿聯酋進入海灣市場。而阿聯酋在改善同以色列關系上率先邁出第一步,就是想通過同以色列的高科技合作,增強自己的經濟競爭力。面對沙特攻勢,阿聯酋強化自己的優勢,加速與以色列在經濟上的合作,延長外國勞工簽證、允許外國企業全資持股、解除飲酒和婚前同居禁令。

第三,海灣國家之間爭奪金融、貿易、航運、娛樂中心的競爭白熱化。迄今為止,多數跨國公司的中東總部設在迪拜。沙特是中東最大的經濟體、最大的消費市場,迪拜的繁榮一定程度上依賴沙特。現在沙特要把這個資源搶回來,盡管沙特缺乏阿聯酋的社會、制度環境,但是具有經濟體量大的優勢。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排名”,阿聯酋全球排第16名,沙特排第62名。2021年2月,沙特宣布,2024年前未將中東地區總部遷往沙特的跨國公司,不再能夠獲得沙特政府的合約,而總部設在利雅得的跨國公司還會獲得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2021年10月26日“未來投資倡議”大會上,沙特宣布已經有44家跨國公司申請將中東總部遷往利雅得。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主導著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航空中轉,迪拜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繁榮的國際機場。現在沙特組建第二家國家航空公司,將使沙特成為全球第五大空運國,連接全球250個目的地。迪拜港務局業務涉及全球40個國家的80個目的地,沙特計劃未來五年至少投資3個國際港口,每個投資5億美元以上。卡塔爾舉辦2022年世界杯,沙特考慮申辦2030年世界杯,并且已經投資15億美元申請各種體育賽事,包括足球、賽車、拳擊等。迪拜舉辦世界博覽會,多哈承辦世界杯,沙特就舉辦一級方程賽車和拳擊賽事。

海灣國家的戰略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反映到對外政策上,既有積極影響亦有消極跡象,迄今為止積極面占主導,惡性經濟競爭并未引發國家間關系破裂。沙特與阿聯酋雖有齟齬,但仍然是盟友關系。兩害相權取其輕,經濟競爭甚至斗爭同意識形態、教派、霸權爭奪相比,破壞性影響會輕一些。最好的前景是政治、安全斗爭緩解,伴隨著經濟良性競爭,多年久拖不決的區域經濟融合能取得進展。

但是,中東各種矛盾僅僅出現緩和跡象,沒有一對矛盾、一個熱點真正得到解決。最壞的前景可能是舊矛盾沒解決,經濟競爭又增加新矛盾,中東動蕩加劇。若海合會最大的兩個國家沙特與阿聯酋的經濟競爭白熱化,不能排除海合會名存實亡的可能性,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戰爭,背景原因非常復雜,低油價時代產油國對資源的爭奪即為原因之一。

三、全球影響

全球能源轉型重塑中東政治,中東政治變化反過來影響全球政治,特別是美國、歐洲、俄羅斯和中國等在中東有重要利益的國家受到直接波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石油權力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東政治被徹底改寫,這個近代以來一向偏遠、貧窮和落后的地區瞬時擁有了全球性權力、財富和影響。幾乎在同一時期,美國放棄“離岸平衡”的中東戰略,開啟大規模直接軍事干預的時代。現在,幾乎與能源轉型時代同步,美國開啟中東戰略收縮進程。即使不能證明大國的中東戰略同石油之間的直接因果關系,至少可以說兩者之間有緊密的相關關系。隨著石油權力的光澤褪色,國際層面上的權力轉移已經露出苗頭。以石油為基礎的權力格局、權力關系,在能源轉型或“后石油時代”必然會發生變化。

從近期看,中東在全球政治中權重短暫上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因石油市場前景不明,發達國家、跨國公司都在減少對石油上游產業的投資,中東國家反而在加大投資。轉型期間,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隨著高生產成本的石油退出市場,中東石油的國際份額會增長。2020年中東石油產量占全球34%,未來超50%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20世紀70年代初中東石油在國際市場上呼風喚雨時,其產量只占全球41%。

從長遠看,中東在全球政治中的重要性下降不可避免。迄今為止,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和中東石油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占比已經雙雙下降。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1980年的46%下降到2019年的33%,中東石油1980年占國際石油出口的50%,2018年僅占38%。如果2050要實現碳中和,石油在首次能源消費中占比應從2020年的33.1%降到4%。盡管這是最樂觀的預測,能實現的可能性小,但也代表著發展方向。屆時即使中東擁有全部份額,對能源格局、國際政治的影響也很小。若石油不再具有戰略重要性,中東對世界的意義也就有限了。以美國為例,2019年美國在中東的直接投資存量866億美元,占其全球存量(5.95萬億美元)1.5%;同中東的貿易額1574億美元,占全球外貿3.7%。如果排除以色列,中東僅占美國外貿2.6%、投資0.098%。就經濟意義而言,中東對美國微不足道。

伴隨著中東全球重要性的下降,美歐與中東會漸行漸遠,亞洲與中東相互依賴反而會不斷上升,東升西降的態勢非常明顯。能源轉型期間,石化能源的市場在亞太,投資來源也在亞太。近十年來,美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已經大大下降,而亞太對中東的依賴仍在上升,未來十年這種趨勢還會延續。中國宣布2030年碳達峰,印度可能要到2040年,可見至少十年內亞洲對石化能源的需求還要增加。2020年,亞洲占沙特原油出口77%,其中中國一國就占26%,歐洲、美洲所有國家總共占19%。天然氣方面,卡塔爾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70%銷往亞洲。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估計,歐洲對液態油的需求將從2018年的1300萬桶/日下降到2040年的500萬桶/日,亞太從2018年的3400萬桶/日下降到2040年的2500萬桶/日,仍高于歐洲目前的需求量,為國際液態油的最大需求方。當歐美市場萎縮,中東產油國又競相增加產能時,亞洲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2021年3月29日,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啟動穆爾班原油期貨市場,穆爾班原油幾乎全部出口到亞洲,30%到日本,中國、韓國、泰國和印度各占15%。2020年卡塔爾石油公司與新加坡國家能源公司簽署協議,從2023年起的未來十年每年執行180萬噸液化天然氣的交易。這些動作顯示,海灣油氣國正加緊爭奪亞洲市場。

當美歐投資紛紛離開中東時,中國的投資卻逆勢上揚,這對資金緊缺的中東可謂是雪中送炭。中東國家擴大油氣產能需要投資,發展新能源需要更大的投資。據估算,未來全球能源投資需求每年要比現在增加一倍,達4~5萬億美元。恰在此時因不看好油氣市場前景,歐美公司紛紛撤資。2018年以來,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道達爾和埃尼集團等美歐跨國石油公司已經出售281億美元的資產,計劃進一步處置300億美元資產,整個行業的待售資產高達1400億美元。2021年,石油天然氣上游投資3150億美元,比前一年減少30%,比2014年峰值低60%。根據歐洲委員會2050年碳中和規劃,歐洲投資銀行2021年開始不再投資石化能源產業,可見未來歐美投資會加速下降。在資金壓力下,向來不缺錢的海灣國家開始賣資產、舉債,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2020年以207億美元價格出售天然氣管道,2021年4月沙特阿美公司宣布一家美國財團將以124億美元收購其石油管道。同時,中東國家把目光轉向了中國等亞洲國家。過去十年,當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減弱,中東吸納的直接投資也在下降的時候,中國對中東的投資快速上升。2016年,中國成為中東最大的外商投資國,此后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中國占中東外國直接投資存量2.4%,2019年上升到5%;2010年中國占中東外國直接投資流量3.3%,2019年更上升到10.1%。

在中東國家翹首以盼的新能源領域,中國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產能,是中東國家理想的合作伙伴。在清潔能源領域,中國在太陽能、風能的生產和使用方面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009年以來中國投資可再生能源9000億美元,是美國的兩倍。目前,中國生產的太陽能組件占全球總量的70%以上,風力發電機制造能力占50%,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制造國,占全球總量的近一半,控制全球鋰電池產能77%。在核電領域,美國本來技術領先,但是2007年以來就沒有開發過新項目,現在國際市場上俄、中、法三國特別活躍。目前中東各國已經推出野心勃勃的新能源目標,埃及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達42%,沙特2030年達50%,阿聯酋2050年達44%。要實現這些宏偉目標,需要龐大的新能源產能和投資,中國具有明顯優勢。

美國曾因石油來到中東。當沙特于1942年向美國尋求財政援助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拒絕的理由是“這地方離美國有點遠”,隨后當處于戰時狀態的美國迫切需要海外石油時,中東是唯一的選擇,于是1943年2月18日羅斯福授權“租借法案”適用于沙特,開啟了美沙之間長期的同盟關系。現在,美國亦因石油而疏遠中東。隨著美國能源獨立,石油重要性下降,美國淡出中東是個長遠態勢。

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新能源和舊能源長期共處。在舊能源格局中,能源安全是國家的首要考慮,西方與中東是相互依賴關系;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碳排放的重要性上升,西方與中東可能成為對立關系。相比之下,中國在新舊兩個領域都與中東有諸多共同利益。在舊能源領域,中國是最大的消費國,且隨著石油市場成為買方市場,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將擴大,長期困擾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能得到緩解。在新能源領域,針對碳排放問題中國和中東同屬發展中國家陣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東產油國近來在改善對華關系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在石油人民幣、上游油氣資產、長期大宗供油合同等領域均持開放態度。“沙特轉向中國”這樣的新聞報道在媒體上隨處可見。阿聯酋大學政治學教授阿卜杜卡勒克·阿卜杜拉說,海灣國家對美國的信任流失,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美國的影響越來越弱,這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而是在政治、軍事和戰略等各個方面,美國對此毫無辦法。

結語

全球能源轉型是個長期、緩慢且可能反復的過程,難以確定一個清晰的起點和終點,與之相伴的石油權力亦是如此。石油權力的轉移實際上早就開始了,但是人們的認識還停留在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運時期。丹尼爾·耶金早在1991年就斷言,石油作為戰略資產的價值被高估了,更何況未來“世界建立在石油之上”這個事實會受到挑戰。30年后,丹尼爾·耶金所言的“未來”已經來臨。20世紀60年代,隨著石油國有化運動的開展,石油權力從西方大石油公司轉移到產油國政府手中。現在,隨著石油消費峰值來臨,石油權力正從產油國轉移到消費國,這是石油權力的范式轉變。事實上,1973年以后的“石油制裁”都是消費國對生產國的制裁,從未發生過生產國對消費國的制裁。特別是2017年以來,美國對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三國實施程度不同的石油制裁,三國石油產量占全球1/6。回看1973年阿拉伯產油國對美國的制裁,這是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能源安全是指消費國獲取石油的可靠性;未來,能源安全可能指產油國獲得市場的可靠性。沿著這樣的邏輯往前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中東在全球政治中的位置和功能必然會變化,盡管變化的方法、時間難以確定。

對中東本地區而言,傳統“地租型國家”理論認為,因為坐擁石油美元,阿拉伯產油國公民享受較好的福利,所以政治訴求低,國家政治穩定,沒有了石油國家會更動蕩。“石油詛咒”理論則認為,中東之所以勞動生產率低、政治制度落后、動蕩頻繁,就是因為公民缺乏創造財富的壓力和動力,主要精力都放在爭奪財富上,福利就像鴉片,越多越依賴,沒有了石油國家就會回歸正常。未來,隨著石油美元的減少,中東將成為驗證上述各種理論的自然實驗室。傳統上,中東“地租型國家”有兩個特征:一是高福利,二是仁慈威權,相對公平地分配財富是政府的首要任務,發展經濟總是處在從屬位置,即“切蛋糕”比“做蛋糕”重要。能源轉型過程中,新模式有兩個特征:一是縮水后的中低福利,二是嚴厲的威權,政府通過降低福利來籌措資金,不惜犧牲穩定來刺激經濟發展。過去40多年來,主流“地租型國家”理論認為,中東產油國的合法性建立在全民福利的基礎上,政府不敢向公民征稅。確實,在1986~2004年油價長期低迷期間,海灣六國沒有一個國家消減能源補貼或增加稅收。現在,至少9個中東國家削減能源補貼,沙特、阿聯酋、巴林、阿曼都征收5~15%的增值稅。改革需要集權,集權需要鎮壓。只要改革能產生普遍的經濟紅利,社會就會容忍、默認鎮壓。目前是改革的第一階段,改革尚未產生普遍的經濟紅利,卻需要各階層人民先承擔削減福利的代價。為了盡可能縮小反改革的力量,鎮壓主要針對精英階層,主要目標是王室成員、大商人、意見領袖、有影響的宗教人士,大部分普通人未受影響。相反,政府對窮人進行現金補貼,沙特設立“公民賬戶項目”,占全國人口一半的中低收入者每人每月補貼80~250美元現金。迄今,改革代價的承受者主要是中產階級和權貴階層。從政治與經濟關系的角度看,改革必須在鎮壓范圍擴大之前取得普遍的經濟紅利,這是一場同時間的賽跑。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海灣富國就會淪為阿拉伯非產油國當前的狀態,即高強度的威權政治、低水平的社會福利。無論未來能源轉型怎么走,都意味著近50年來廣泛存于阿拉伯的福利社會行將結束,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歷史上資源型國家轉型鮮有成功案例。

迄今為止,全球能源轉型對中東的影響大體上是正面的,外交上多數國家轉向溫和、務實,內政上各國根據自身條件探索經濟轉型道路。目前石油價格仍然在每桶80美元左右,阿拉伯產油國尚有財力既維持福利社會又投資新產業,這是當前形勢積極樂觀的前提條件。未來,若石油時代結束早于經濟轉型完成,阿拉伯產油國的前景就令人擔憂。從石油與經濟的角度看,這也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歷史留給阿拉伯國家的時間不多了。有研究者認為,即使在理想狀態下,阿拉伯國家2030年擺脫“地租經濟”形態也是不可能的,甚至2050年也難以想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91成人|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亚洲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蜜臀|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伊人AV天堂|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微拍一区|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色亚洲成人| 99久久精彩视频|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成年人福利视频| 色久综合在线|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黄色一及毛片|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va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97在线国产视频|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黄色片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人妻21p大胆|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欧美天天干| 久久成人18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欧美色99| 国产欧美另类|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亚洲aaa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亚洲女人在线| 久久伊人色| 精品国产99久久|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影院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福利网| 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